蔣浩偉
摘? 要: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深刻地影響著中小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模式,也為班主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班主任作為家庭與學校溝通的橋梁,肩負著管理班級、學生德育、家校協調的教育重任。因此,新形勢下班主任創造性地開展班級工作,對于營造開明、民主的學習空間,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文章結合新形勢下的小學班級管理問題,探討小學班主任的工作策略。
關鍵詞:新形勢;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探討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了中小學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然而,受陳舊教育理念的束縛與班級德育復雜性的影響,很多班主任工作開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與此同時,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逐漸提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班主任工作的規范增多,這也給新形勢下的班主任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
一、新形勢下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新形勢下的小學班級管理問題主要包括德育對象、工作特點、外界因素三大方面。首先,從德育對象來看,當下的小學生心理脆弱、情緒敏感、以自我為中心,很多小學生不懂得換位思考,而受到來自網絡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使針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好開展,班級管理難度加大;其次,從工作特點來看,小學班主任工作量大,班級事務較為瑣碎繁多且耗時費神,高強度、壓力大、超負荷的工作長期持續,容易造成班級德育的“形式化”現象,甚至導致班主任負面情緒的產生,不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最后,從外界因素來看,社會對班主任的期望值日益加大,教育主管部門對班主任工作的各項考核與量化,無形之中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負擔。
二、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1. 夯實基礎,做好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小學德育的基礎內容。在這一階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對于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和個人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來看,無論是生活自理能力,還是學習自主能動性,都處于正在發展而尚未成熟的階段,需要通過養成教育來推動其自主能力的發展。當前的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來自家庭的精心呵護更容易助長其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要關注學生的養成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在獨立生活、合理安排作息、積極與人交往、準確表達思想等方面技能的獲得,通過班級值日、志愿者活動、集體比賽、主題班會、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鍛煉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在獨立自主方面的知、情、意、行,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并內化為適應未來發展的核心素養。
2. 立足現實,注重心靈塑造
小學生的性格、思想、行為等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小學生的情感趨于穩定、豐富、深刻,如果班主任能夠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塑造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修養,將會對小學生的終身成長大有裨益。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小學生頻繁接觸電子產品,這不但不利于他們的身體健康發育,而且還有害于他們的精神成長。小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較弱,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缺乏自主甄別與篩選信息的能力,這對小學班主任的學生德育工作形成了嚴峻的考驗。因此,班主任要認清日漸復雜化、多元化、動態化的社會發展形勢,并立足現實,全面拓寬德育視野,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德育資源的整合到德育主題的提煉,力求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激活學生的內在體驗,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實現對學生心靈世界的塑造。當然,小學生的信息面廣,頭腦較為靈活,喜歡接受新鮮事物,班主任可以通過網絡、故事、游戲等方式創造性地開展德育活動,要先動之以情,然后曉之以理,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來生活和學習。
3. 積極實踐,開展主題活動
小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不僅能豐富其體驗,而且還能給師生交流創造機會,并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要扭轉小學班級德育低效的局面,需要在活動中育人,即班主任通過主題實踐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引導學生觀察、體悟與反思,從活動中增強自身明辨是非、價值判斷的能力。在開展班主任工作時,要注重將學生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利用重大新聞、傳統文化、節日等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如利用“‘嫦娥五號’成功帶回月壤”的新聞舉辦“我與太空有個約定”主題手抄報設計大賽;在全國消防日當天進行安全主題教育活動,并聯合校外力量舉辦“安全逃生演練”活動。
4. 文化構建,實現自主成長
新形勢下的班級管理經歷了權威管理、制度管理、文化治理的發展階段。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提質增效要與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相適應,實現班主任角色從“管”到“導”的轉變,推動學生自主成長,這也是現代德育的內在要求。因此,班主任要以“文化”為抓手,通過構建班級自治文化,營造民主氛圍,有序引導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自治管理。這樣,學生在參與班級事務的治理過程中,學會自我發現,能夠全面了解并客觀評價自己,有針對性地彌補短板,從而實現自主成長。通常來說,小學班主任愛操心,尤其是責任心強的班主任,最難通過的是自己的心理關:為學生太小而不放心,怕他們做不好;為班級管理的細節而焦慮,擔心家長質疑。倡導班級自治文化,意味著班主任不直接參與班級事務的管理與執行,而是主動轉型,成為決策顧問或指導,讓學生從中得到鍛煉與提升。
總之,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本質上是一種教育創新,班主任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理念,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困惑,以辯證的觀點理解班級管理中的問題,以科學的方法優化德育實踐,從而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丹丹. 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J]. 才智(下旬刊),2015(9).
[2]馬海霞. 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西部素質教育,2019(13).
[3]王運抗. 小學班主任如何有效實施德育管理[J].教育現代化,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