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加強
摘要:體校體育教育專業肩負著向社會輸送高質量體育人才的工作職責,往往被視為培養高素質體育人才的前沿陣地。我國諸多體校開設體育教育專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體校培養結果不佳,以至于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專業不精、就業不準等等問題。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法對體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專業方向設計、課程設置等進行重點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培養目標過于宏觀,缺乏實踐操作;2教育方式單一、課程規劃協調性不足及教學體系不健全;3教學理念滯后,與社會需求人才脫軌。分析現存問題,提出具體的培養措施,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創新性人才的高效培養提供有效參考建議。
關鍵詞:體校體育教育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培養措施
1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現狀問題分析
1.1培養目標過于宏觀,缺乏實踐操作
現目前我國人才培養體系經歷多年演變及發展,深受教育體制的不斷影響,具體推廣期間,可能出現輕微變化,勢必需要得到持續完善及優化。 分析我國幾所體育高校得知,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理論課程較多,實踐戶外課程較少。學校培養目標主要以培養具備系統地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學校體育和健身指導等工作,沒有在校進行實地的操作等,實習期間也存在管理不嚴,學生實習不規范等等現象。根據我國各高校教育體系及人才培養模式調查結果可發現,日常教學期間新型教育體系的應用相對較少,普遍存在教育體系及人才培養結構不健全的問題,無法滿足創新性人才培養的要求。
1.2教育方式單一、教學體系不健全
我國教育部門早已出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明確提出要適當調整體育課程,著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樹立創新意識的目的。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相關院校勢必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通過增加新科目、擴大選修課、減少課時總數,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積極性。
1.3教學理念滯后,與社會需求人才脫軌
由于單一教學方法和滯后教學理念的影響,在高校體育專業的日常教學期間,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同時,結合許多體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學模式,可以發現,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是一種普遍現象,遵循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教師往往比較多,直接影響到體育創新人才培養的效果,不利于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此外,基礎運動設施缺乏也存在影響總體教學效果的可能性。
2 體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精準度對策
2.1建立新型培養模式
構建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意識可以執行價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二是極大程度上緩解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從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除體育教師外,體育專業的就業崗位集中在健身俱樂部、健身教練和體育產品銷售,說明他們的就業選擇較為有限。由此可見,體校要打造創新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絕不能脫離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和教育制度的規劃的要求。例如,與企業達成合作關系,在招生辦學方面進行合作,企業提供適當的教學資金,學校充分利用自身辦學優勢,向企業輸送更多優質體育人才。
2.2優化課程設置
體校開設專業課程要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優化課程和學科結構,增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社會就業競爭力,加強學科建設,培養社會要求的新時代社會體育應用人才。高校在開設課程時,必須高度重視必修課,重視選修課,合理安排必修課與選修科目的比例,處理基礎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合理安排實踐科目與社會實踐的關系。
2.3組建師資隊伍
為了培養迎合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新型人才,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支持,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快速適應各種教學環境的能力是必然的。例如:可利用聘請企業合作優秀骨干及往屆優秀畢業生回校演講等手段,為長期處于校園生活且缺乏實踐經驗的學生講解實踐案例,幫助其積累更多地實踐經驗,并且充分發揮多元化人才引進模式的作用,徹底解決高校自身師資團隊力量不足的問題,為學生創設和諧多元的教學環境。
3結束語
通過對本文的探索,認識到培養創新型人才不僅是高校體育專業教學能力的集中體現,也符合向社會輸送高素質體育人才的要求。同時,創新型人才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前提,注重樹立創新意識,否則就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相關院校高度重視體育專業規劃,將工作重點轉向創新人才培養,全面分析教學期間各種問題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實現從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創新型體育專業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汪慶波,戴俊,柴偉麗.教師資格證“國考”下地方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體育學刊,2021,28(06):98-104.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21.06.013.
[2]劉文武.武術專業人才培養技能教育改革:制度屏障與跨越路徑[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06):716-721.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21.06.014.
[3]顧莉,羅晨.基于供需匹配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困境與完善路徑[J].武術研究,2021,6(11):128-130+136.DOI:10.13293/j.cnki.wskx.009280.
[4]金績磊. 東北師范大學和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21.
[5]李赟鵬. 體醫融合視域下山東省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