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婷
摘要:提問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通過有效的提問,能夠給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帶來啟發,促進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和思想內涵的理解,促進小學業務恩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將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實施策略
一、加強課文內容梳理,突出提問的導向性
學生閱讀的過程是閱讀知識生成的過程,學生是閱讀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學生閱讀活動中起到引導和輔助的作用。閱讀教學中的提問與教師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具有一致性。因此,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需要具有導向性的特點。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滴閱讀內容進行認真研究,對教學中的知識點加以認真梳理,結合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加以提問,突出課堂提問的導向性。
例如:教師在課文《觀潮》閱讀教學中,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學生學會作者觀察順序,通過閱讀課文想象出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教師可以結合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提問“課文寫作順序具有什么特點?”,“大潮來臨前、來臨時的景象怎樣?”,教師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和理解課文,直接突破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給學生的閱讀活動指明了方向,避免學生盲目閱讀,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效果,進而突出提問的有效性
二、豐富教師提問技巧,突出課堂提問的靈活性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體現,教師需要豐富自身提問技巧,讓課堂提問不拘一格,結合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提問和指答的方式進行靈活變通,突出課堂提問的靈活性。
例如:教師在進行《觀潮》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大潮來臨前、來臨時以及大潮過后有哪些特點?”這一問題進行回答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前對問題的預設讓學生進行應答。教師可以選擇語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指答,學生回答不完整的部分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補充;而對于“課文寫作順序是什么?”這樣的思考性問題,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歸納能力,教師可以對指答的方式進行靈活調整,比如:讓理解、歸納能力較強的學生先作答,再讓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根據同學的答案進行細化、舉例,豐富答案內容,從而降低問題的回答難度。由此可見,有效提問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需求對提問做出靈活調整。
三、實現點線面相結合,,豐富課堂提問的多樣性
每個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發展狀況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進而影響到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思維,造成閱讀理解能力的不同。而閱讀教學需要面向全體同學,教師需要對學生具有充分的了解,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設計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問題應答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提問和應答中獲得相應收益。
例如:教師在進行課文《走月亮》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對本課的知識點加以歸納。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知識點,比如:課文中的生字,包括“淘”、“牽”、“坑洼”、“填”等;需要掌握課文中的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等,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點加以學習和鞏固。比如:“柔和的近義詞是什么?”、“‘假’字包括哪些讀音?”,此類問題注重突破課文基礎知識的關鍵點,教師可以引導學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作答;“線”指的是課文中的語句,教師可以圍繞著課文中的線進行問題設計,比如:“課文中‘每個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這是什么修辭方法,表現了什么樣的景象?”,此類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注重對課文語句的解析,教師可以在問題預設中將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作為指答對象;而對于課文段落劃分,重心思想歸納等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將閱讀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設定為指答對象。
教師通過這種點線面相結合的問題設計方式,不僅能夠讓問題具有一定的梯度,還能突出課堂提問的層次性。在實現點線面相結合問題設計的同時,融入靈活化的課堂指答技巧,必然會讓課堂提問異彩紛呈,將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增進課堂教學的互動,讓閱讀教學氛圍更加活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明確課堂提問類型,合理規劃待答時間
待答時間指的是教師提出問題后,為學生留出的思考、備答的時間。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將課堂問題采用了統一的待答時間標準,忽視了課堂問題的類型,造成待答時間不足,影響到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從而影響到課堂提問的效果。課堂問題包括兩種主要類型,即知識性問題和思考性問題。相對來講,知識性問題更加特近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經掌握的相關知識,學生無需過多思考即可作答;而思考性問題則需要學生對文本加以理解、分析、歸納和總結,在頭腦中內化并轉換為語言形式,表達出來。此類思考性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為學生留出較長的待答時間。通常情況下,對于知識性問題,留出的待答時間在1min左右;而思考性問題,待答時間需要保持在3-5min時間內,這樣才能讓學生思考的更加細膩,對課文的理解更加完整,讓學生的作答更加流暢,提升學生課堂應答的自信心。
結束語:
提問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是增強小學生閱讀動力,為學生提供閱讀導向的重要途徑。教師需要加強課堂問題設計,提高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梁伶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策略[J]. 廣西教育, 2020(5):2.
[2]張永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 讀寫算:教研版, 2015, 5(0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