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繼文 劉寅雷
摘要:新時代,提升高校青年志愿服務組織效能具備較大的現實意義,能夠進一步提高志愿者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在當前高校志愿服務組織內部還存在項目管理不精確、不明確的問題,所開展的服務同質化嚴重,相應的志愿服務也不具備較強的育人功能。因此,新時期高校在開展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應當提升對志愿服務組織效能的重視度,規范現有的志愿服務工作流程,通過激勵管理、樹立模范形象的策略,來激發志愿者的熱情,以此來進一步提升高校青年志愿服務組織效能。
關鍵詞:高校;青年志愿服務;組織效能
引言:新時期,對于如何提升高校青年志愿服務組織效能,學校應當針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和考量,引入體系化、標準化、專業化的服務管理工作,對相關工作進行優化改善,完成對相關團隊組織的構建、打造,提高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的效能。
一、高校志愿服務組織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項目問題
當代高校志愿服務組織所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過于單一,并且每年所開展的活動內容變化不大,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務組織應當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步伐,在現階段高校志愿服務組織活動中,還很少融入傳統優秀文化元素,部分高校志愿服務組織活動所選擇的項目不具備較高的實效性,相關志愿服務內容不具備較強的專業性,社會認可度低。總體來說,當前高校所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一方面存在深度不足,另一方面,相關活動還存在短期化的特征,其時間、內容和對象往往不固定,相關服務也缺乏專業指導,并且參與到志愿服務中的骨干力量也沒有過多精力完成對項目的策劃、管控。
(二)同質化嚴重
提升高校志愿服務組織效能有賴于教師悉心指導,以及對相關工作進行精確、合理的部署,同時,也需要得到外部資源的支持。但是志愿項目的開展形式以及開展內容往往是由組織內部的骨干成員來決定。因此,由于志愿服務組織內部的骨干成員不具備良好的頂層設計能力,在組織相關活動時缺乏創新意識,相關活動存在新瓶裝舊藥的現象;志愿項目的創新性不足,志愿服務結果受志愿者的選拔、考核等多方面的評價影響,志愿組織不愿意冒風險去創新現有的服務。
(三)育人功能相對較差
高校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一方面能夠回饋社會、幫助社會,另一方面也能夠提升自我,傳播傳統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也是作為高校第二課堂的形式來體現出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思想內涵。但是在當前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內部普遍存在“一次性”的志愿服務活動,而此類“一次性”的志愿服務活動缺乏循序漸進的服務引導,從而使得受助人員滿意度不高,同時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的人員也未能夠在循序漸進的志愿服務工作中養成良好的服務意識。其次,大學生在相應的服務期間也沒有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回饋社會,無法在志愿服務活動中踐行“知行合一”的理念。除此之外,志愿服務活動也是當前社會治理的另一種方式,然而,大部分志愿者還缺乏對相關工作足夠的認知。
二、新時代高校志愿服務組織效能提升策略分析
(一)加強領導重視
高校在對現有的志愿服務活動進行優化改善的過程中需要落實頂層設計,完成對志愿服務組織內部的骨干成員常態化、體系化的教育培訓。其次,學校內部的二級學院還需要明確相關工作的主體責任人,學校也需要聘請專家、學者來對高校志愿服務組織進行教學指導。因此,新時期要想確切地提高高校志愿服務組織效能,學校高層領導應當引起對相關工作足夠的重視,在對志愿服務組織進行打造、建設的過程中,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組建一支高效、高水平的志愿服務組織。
(二)規范志愿服務工作流程
高校所開展的志愿服務工作應當嚴格按照pdca循環管理理念,完成前期規劃設計,并且嚴格按照規劃內容執行相關工作,完成服務之后還需要檢驗服務效果,以及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此外,高校所開展的志愿組織服務應當結合當前社會實際的需求,深度分析所需要服務的對象,結合當前高校辦學特征以及大學生專業特征,完成對志愿服務活動內容以及制度的頂層設計,確保志愿服務具備針對性和側重性且能夠滿足服務社會以及鍛煉大學生。除此之外,在組建高校志愿服務組織的過程中,學校還應當優先完成對組織內部骨干團隊的建設,由骨干團隊帶領其他志愿者圍繞著志愿服務的目標來開展相應的志愿行動,根據受助者實時的狀態變化來給予其特定的支持,并且骨干團隊在志愿服務期間還應當根據志愿服務項目的開展狀況,完成相應的階段性服務報告,并且落實對其他志愿者在相關工作管理過程中的監督管理。
(三)激發志愿者熱情
高校要想提高志愿服務組織的效能還應當提高志愿服務組織內部每一位志愿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將服務理念、服務意識在工作中充分踐行,進一步增強相關組織內部的工作凝聚力以及工作激情。在此過程中,志愿組織需要通過定期宣傳教育來提高志愿者對志愿服務的認知程度,將志愿服務中所包含的時代使命以及服務理念向廣大的青年志愿者進行有效傳遞,進一步明確其服務動機,并且鼓勵高校大學生走出宿舍參與到社會豐富的活動中,結交朋友、接觸社會、感悟社會,最終服務于社會。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高校在提升青年志愿服務組織效能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當前高校的辦學特征以及學生專業學習的狀況,盡可能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管理方式,對現有的志愿服務組織進行優化改善,并且融入頂層設計策略,確保每一位學生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均能夠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賀瀚.新時代提升高校青年志愿服務組織效能路徑探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0(5):6.
[2]余舒敏,劉宏奮,邱偉波.新時代背景下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