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龍
【摘 要】當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發展的機遇和蜂擁的挑戰同時抵達新聞記者面前:新媒體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呈現給社會大眾,以傳統媒體為載體的新聞報道及生產模式發生巨變,受眾閱讀與接受方式走向碎片化。本文以此為背景,從新媒體含義、新聞記者面臨的問題和新聞記者需具備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幾方面,做了必要的闡述。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新聞記者 素養與責任
當新聞的外在環境、內在規則、發展業態和受眾特點都發生深刻變化時,新聞記者也應世易時移,提升專業素養,強化社會責任,才能更好地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所謂新媒體,是時代發展中產生的一種在內容、形式、傳播等均有獨特優勢媒體。其最典型的特點,是在傳播速度、信息溝通、傳播內容三個方面打破了時空局限。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者必須緊跟新時代步伐,順利實現與時代發展同步的轉變,才能確保新聞與時代相與為一和互相促進的關系不發生改變。
梳理: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存在的問題
撥云見日之后,在看到新媒體時代給新聞記者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主導問題和困惑:一是凸顯悲憫情懷的人文精神不足。當下的新聞記者,大都會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但對新聞事件當事人的切身感受和情感尊重往往欠缺;二是職業道德存在不足。當下有個別新聞記者,在有價值新聞采寫中,常運用非常方式,以新聞自由為由,自身業績考慮較多,他人感受考慮較少,在價值取舍上存在偏差;三是以速度追求掩蓋質量求索。當前有個別新聞記者,為求時效而“搶”新聞,而對內容的甄別、角度的巧妙和深層的挖掘,就考慮得不周密;四是功利傾向性強。
探究:提高新聞記者職業素養與責任的途徑
提升人文道德觀念。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新聞記者更加注重提升人文道德觀念。具體來說,在報道新聞過程中,新聞記者應從多角度分析報道語言,反復斟酌報道用詞,根據新聞事實規范自身言行,以避免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尤其是在報道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時,更應設身處地地考慮當事人的立場和感受,采用合理語言報道新聞事件,避免給當事人帶來麻煩或造成傷害。如報道交通事故時,新聞記者應當采用沉痛的語氣,而不能以一種輕松或者冷漠的態度來對待,這是對當事人及遇難者的尊重。再者,除非對待特殊人員和特殊事件,否則在涉及一些當事人的隱私時,新聞記者應尊重當事人人隱私權,取得同意,避免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全力保證新聞真實可靠。新聞記者最關鍵的職業道德之一便是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在報道中遵循客觀闡述事實。當下,新聞報道是大眾獲取社會現狀信息的主要渠道,需要依據新聞對社會現狀進行考量。所以,新聞記者必須守好新聞真實性的第一防線,防止虛假新聞給社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如當前各種平臺和媒體廣泛應用,,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朋友圈散播一些謠言,對社會公眾產生嚴重影響,對社會安定帶來一定損害。作為新聞傳播人員,必須保證新聞傳播的真實性,給新聞系上真實的“扣子”。
健全自身職業道德素養。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記者的挑戰更大,責任也更艱。既要保證新聞的真實、及時、公正和有效,還要在吸引公眾的眼球上煞費苦心。居于此,新聞記者堅守工作初心,恪守新聞獲取、報道和傳播的道德規范,健全和強化職業道德素養,勢在必行:一要進行自我批評,不斷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自我批評提高,對新聞的真實性、有效性擔當守則;二是自覺接受相關部門和全社會的監督,做一個奉公守法的新聞人。
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在采訪中,新聞記者要不斷增強自身判斷力。一方面,是要明確自身定位,站在客觀且公正的立場報道,切勿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報道,以免角色混淆。另一方面,就是要具有獨特的眼光和思考,比如,深入思考受眾的“參與性”和“體驗感”,設置和抓準新聞的現場感;練就自身對報道新聞通稿的提取和加工處理能力,以最短的時間給受眾最多最準的信息;準確對編輯和播放時段提出科學建議,等等。
積極改變自身媒介的傳播職能。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發布不止局限于新聞工作者,所有人都是一個新聞中斷。因此,我們應該及時轉變自身媒介傳播的職能,不要只局限于信息的傳播,而應將職能界定為信息的歸納和總結,為實現新聞的深度解讀打下基礎,從而進行媒體信息的引導工作——當下,新聞記者更需要主動去發現新聞源頭,挖掘新聞深度,找到新聞信息背后讓人怦然心動的情感和引領發展的方向,并且以此為突破口去實現自身深層解讀能力的培養。
當今,作為一個處于基層新聞記者,作為一個站在基層社會生活前沿的一群人,應該緊跟時代腳步,主動順應和融入勢不可阻的新媒體時代,看清問題,不斷提高自身作為一個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保證對社會公眾的準確引導,促進社會生活的和諧,促進政治與經濟的發展,促進人民群眾的幸福獲得感。
參考文獻:
[1]佟海洋.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職業素養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8(07);
[2]陸愛霞,李紅力,江建輝.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應有的素養與責任窺探[J].傳播力研究,2019(03);
[3]武海濤.芻議電視新聞記者的素養及社會責任[J].新聞傳播,2019(10);
[4]楊少華.淺析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J].新聞研究導刊,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