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天
摘要:《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這里的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新課標指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取得的成績做出及時評價,目的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而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形成的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不管是何種評價,都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分層評價
一、課堂分層評價
課堂上老師通常是通過提問來檢查學生對所傳授知識的掌握程度的,不同層次的學生會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因此提問和評價要充分考慮到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語言要講究藝術。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對象是誰,絕不能將難度較深的問題拋給學困生回答,否則只會讓其陷入尷尬境地,使其對英語學習產生恐懼的心理;也不能將某些簡單、直觀的問題拋給優等學生回答,否則會導致其自滿心理,感覺學習枯燥、乏味,阻礙其思維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把握好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點,在問題的設計上力爭讓各類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請學困生回答一般問句的“ Yes or No” 問題, 請中等生和優等生回答“ How” “Why”等綜合性較強的問題。
二、作業分層評價
作業的批改和評價在教學中也至關重要,如果能做到巧用作業批改,毫無疑問能促進評價對各類學生的正向激勵。
對于家庭作業 (如聽錄音、讀書、背書、聽寫等) 的評價,我一般是通過“家長簽字”來進行作業批改的。在此之前,教師必須要和學生及其父母溝通好 ,說清楚自己這樣做的用意是更好地促進學校的聯系和溝通, 是為了學生和老師的共同進步,而不能敷衍了事,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任。“家長簽字”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如簽上名字,寫上日期,或是簡單評語等,這樣家長也能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學習中來。作業完成后,教師可以安排小組長及時檢查,也要不定期進行抽查,對作業完成優質的同學進行獎勵。
另外,對于校內的作業在全批全改的基礎上,不僅要看學生此次完成作業的質量,同時還要注意翻看學生之前的作業完成情況,進步之處積極進行鼓勵和表揚,常犯的錯誤要及時歸納總結,可委婉提出批評和建議,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也有利于保持學生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作業本上寫一些簡短的批語以表對他們認真作業的認可。如:對于書寫,我一般會用三種評價,非常工整漂亮的我會標注A+,寫上一句: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beautiful! 集滿三個A+ 會得到老師的一個紅旗貼紙,以便兌換獎品。對于書寫一般的作業我會標注A,寫上一句:Come on! You can do better! 對于書寫較差的作業我會標注B,并寫上一句:Please work harder and be careful! 如果學生的作業出現錯誤,我也不會全盤否定,而是圈畫出來失誤地方,提示學生這里有錯誤,學生訂正后再打鉤,訂正后的作業只要寫得干凈、整潔,也可得A+。而對于作業有顯著進步的同學,我會在作業本上批語后加“笑臉”以示鼓勵和贊許。這樣一來,學生的每次作業基本都能在規定時間內認真完成,馬虎的情況大大減少,錯誤率明顯降低,從而有效提高了作業質量。對學生作業的正確評價既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落筆正確、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三、測試分層評價
按學習語言的階段分類,測試可分為平時的單元測驗、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 對于終結性測試的評價我們也可以加以分層,如:對成績優異和進步較大的學生我們可以給予表揚和獎勵,可發些自制的小獎狀、練習本、筆、橡皮等小物品;對于考得不理想的學生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分析原因,鼓勵他們吸取經驗教訓,不在同一條河里跌倒兩次。總之,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要讓學生明白一次小小的失利不代表永遠的失敗。
總而言之,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課堂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階段學習的效果,即關注學習過程和考試結果相結合,以關注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方式,使對學生的多方位評價達到和諧統一。評價的分層有助于照顧有差異的學生,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通過分層評價,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完善,這也會給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其逐漸形成自我激勵的內驅力,增強自我效能感,從而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全面發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分層評價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反饋作用,不斷完善評價體系,促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 教育部
[2]《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探究》 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