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靜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逐步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而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課外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筆者從思維能力的培養出發,思考如何開展科學課外實踐活動,通過課題研究進行了探索和總結。
關鍵詞:創新思維;小學科學;課外實踐活動
一、小學生參與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缺乏深度思考的原因剖析
1.學生自我成長動力不足
(1)很大一部分學生自覺性差,在課外不能主動完成科學實踐任務,或者勉強完成。
敷衍完成科學課外實踐活動,不會認真觀察現象、做好記錄,不會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存在“思考惰性”。
2.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全面
(1)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的要求不清晰、問題不明確
(2)組織形式單一,學生興趣不高或者難于完成
(3)教師沒有及時指導評價學生完成活動的情況
3.家長的后盾力量不堅實
二、在科學課外實踐活動中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措施
1.正面引導學生,打牢科學課外實踐活動基礎
(1)強化教育,正確認識科學課外實踐活動
學生潛意識中普遍認為,完成作業就是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常感到科學學科的課外實踐作業是一項軟任務。作為科學老師,我們要及時和主任、家長聯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明白,進行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小觀察等等活動就是科學作業的組成部分,與語數等的書面作業同等重要。并在平時教學中引導學生重視科學、關注實踐活動。
(2)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和方法
科學課堂采用的小組合作模式中,一般只有一位同學來記錄完成記錄單,而認真在思考的同學可能也不是所有人。所以,每一節科學課都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方法和習慣,例如小組里的實驗員、記錄員等定期輪換,還可以給做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以此來強化每位同學都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分工,努力提高動手能力,養成記錄的好習慣。再者老師多關注下不愛思考的同學,引導他去發現問題思考原因,養成思考的好品質。
2.深挖問題根源,引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步步攀登
(1)鞏固課堂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并鞏固科學知識,提升科學技能,培養科學精神和意識,是小學科學學科的主要教學目標。由于每一個課外活動都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所以在課外活動的過程中能對課堂知識進一步深化理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這種動手操作的作業形式比單純的寫作業更易被學生接受。另外,課堂實驗易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而課外實驗則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培養學生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2)設置有趣的活動情境,明確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的目的和要求,編制合理開放的記錄單促進學生思考和記錄
活動有趣是小學生積極參與的前提,所以給活動設置一個有趣的情境是科學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而學生在自主開展活動必須有引導者,所以科學老師在布置實踐活動時務必明確問題,提出要求,讓學生清楚活動的目的。那么在活動中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呢,學生需要記錄什么呢?老師可以設置記錄單,記錄單上明確問題和記錄內容,給學生搭建思考的腳手架,引導學生思考現象背后的原因,再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提出其他問題,這樣可以走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第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考。
(3)建立合理的活動形式,構建多方指導策略
①學生在科學課堂習慣了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實驗探究,但是課外活動是對課堂的拓展,學生應該清楚了研究方法,課外也是4人小組的話,很可能部分同學會邊緣化,再加上課外活動通常在家里進行,所以建議2人合作即可。從實施效果來看,2人合作也是最佳的合作模式。那么基于學生喜歡的活動完成形式,可以成立三種模式:獨立完成、兩人實驗小分隊、家庭實驗室,然后根據具體的活動難度和要求來確定活動開展的模式。這樣,較難的活動,有同學和父母的幫助,學生就有了繼續完成的信心,在合作的過程中,無形中產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第二步:促進學生思考。
②利用班級群平臺展開活動交流。根據課題實施的效果來看,學生把活動成果分享在班級群,不僅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把遇到的困難和解決辦法也及時和老師、同學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在群里有思維碰撞的機會,就像在課堂上一樣,老師組織引導,學生之間生生互動,在你來我往之間拔高問題層次,完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第三步:交流中激發創新,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4)評價形式多樣化,保護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熱情
評價是開展科學實踐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提高活動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對問題產生更多的思考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采用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并且多樣化的評價和獎勵方式。
3.抓好援助力量,見證孩子思維成長過程
課外科學活動離不開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我們通過家長會、班級群,給家長宣傳了課外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家長們表示歡迎和支持,不但努力為孩子提供物質保障,還積極擔當了課外輔導員老師的角色。家長們也紛紛同意成立家庭實驗室,爭取抽出時間陪同孩子一起完成科學活動,引領孩子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
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我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必須堅持的育人目標。做實科學課外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反作用于課堂教學的不二選擇。“世事洞明皆學問”,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只注重對于課本知識的講授,而應該將課堂進一步擴展,讓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去感受生活的魅力,學會表達觀點以及進行創新性的行為,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創新思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殷電《關于小學科學課外實踐探究活動的幾點思考》[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2).
[2]李靖《怎樣有效開展小學科學課外活動的拓展與實踐》[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02).
[3]姜艷英《小學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J]《吉林教育》2019(35).
[4]張榮華《小學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的選題》[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05).
[5]楊軍《小學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的研究》[J]《新課程》2017(02).
[6]井婷婷《科學課外實踐活動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J]《新課程(中)》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