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時艷
摘要:由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英語課程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是學生真正學好英語學科必須具備的能力,所以不斷加深學生課上學習的深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成為日常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為此,文章就立足依托情境構建激發學生課堂閱讀興趣、立足師生互動合作提高學生閱讀體驗感、結合師生互評指導學生自主開展深度閱讀三方面,將高效課堂的構建路徑加以論述。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深度學習;高效課堂
引言
面對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不斷加深學生課堂學習的深度由此成為廣大教師普遍關注的話題,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英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其轉化為現實自然成為廣大教師研究的主要方向。文章就以此為課題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通過成功案例加以論證,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帶來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依托情境構建激發學生課堂閱讀興趣
“興趣”無疑是學生主動投身于課堂學習的必然前提,也是實現深度學習和高效學習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實現深度學習,確保學習高效性就必須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放在第一位。在這里,筆者認為創設理想的閱讀情境則是關鍵中的關鍵。
以《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Section A教學為例,在宣布課堂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后,筆者先是以提出具有趣味性問題的方式,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由此為搭建理想的閱讀情境做好鋪墊,即:“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會與家長去商討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出行呢?最后的結果通常是怎樣的呢?”并且將原聲視頻呈現在學生面前,輔助學生去回想和組織語言。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經歷之后,隨即將其觀點進行整理,同時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學生共同分享,并表明本課的主人公也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經歷。由于該問題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所以學生更想了解他人在遇到該情況時的具體做法,故而更想進入到本文的故事當中。筆者以此為契機導入本課的主題,這樣不僅僅為學生參與此次閱讀學習活動創設了理想的生活情境,激發出課堂參與的興趣,更為新課部分實現深度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立足師生互動合作提高學生閱讀體驗感
“新課教學”顯然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全過程的核心階段,確保學生在該階段學習的高效性必然會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深度。因此,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手段的選擇與應用上必須做到既有效又與教學內容之間高度適應,而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和生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勢必會達到最佳效果,因為這一過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感。
以《Can you play the guitar?》Section B教學為例,在新課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后,筆者先向學生提出了一個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還具備高度互動性的話題與學生共同交流,讓學生課上學習的欲望能夠得到長時間保持,即:“相信同學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經常會通過聽音樂或看比賽的方式來減輕自己的內心壓力,哪位同學可以說出自己都喜歡怎樣的音樂和比賽類型嗎?”之后筆者則是將相關的短視頻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求帶動學生深度思考。在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后,筆者先肯定學生的想法,并結合學生觀點表達過程,引導學生意識到“play”在樂器和球類運動中的使用規律,并向學生闡明連詞“and”、“but”、“or”的具體用法,由于該互動話題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的關注度較高,所以在單詞用法和樂器名稱的掌握上認真程度得到了有力保證,進而實現了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接納、掌握課堂學習的重點內容。此后,筆者則向學生明確結合課本內容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讓閱讀教學的內容更加活化,讓學生真正進入到故事之中,讓真實的語境帶動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筆者則是以“觀眾”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去體會故事的經過和結果。最后,筆者采用提問、搶答、選擇、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將上述連詞加以正確應用,進而讓真實的語境幫助學生盡快攻破本課學習的難點,由此增加學生在新課部分的學習深度。
三、結合師生互評指導學生自主開展深度閱讀
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項長期工程,并非是經過某一次課堂教學活動的努力就能達到最理想的目標,必須經過持續不斷的優化與改進方可將其轉化為現實,進而讓學生學習的深度不斷增加。對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確保師生之間形成信息的及時反饋恰恰是重中之重,而通過開展師生互評活動的方式指導學生自主開展深度閱讀則是理想之選。
以《Don't eat in class.》Section A教學為例,伴隨課堂教學活動臨近尾聲,筆者先是帶領學生說出課上所學到的幾個新詞匯,即:“rule、arrive、classroom、hallway、outside、fight、uniform、sports shoes、dining hall等”,以及祈使句,情態動詞can和have to的用法。另外,還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帶領學生課堂學習的具體過程,最終加以針對性的補充和注意事項的強調,讓其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與技能結構,并深刻意識學習的方法。此后,筆者針對學生進行結果性評價,評價的內容就是學生學習的成果和學習時的狀態,讓學生在收獲了什么、可提升的空間、學習狀態等方面擁有更加客觀的認知,并將課后最理想的學習方案交于學生手中,讓學生不僅樹立起提高自身閱讀能力的自信心,同時引導學生樹立自主閱讀的意識。最后,筆者則是將課上所剩余的時間再次移交學生之手,鼓勵學生結合課上“學”的全過程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身學習滿意度的同時,表明應該如何優化和改進,這些顯然都是學生課上深度學習的具體需要,因此要完全將其視為今后教學方案設計和調整的理想突破口,這不僅為促進學生自主開展深度閱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條件,更為閱讀教學質量的可持續提升不斷增添動力。
通過上文的論述不難發現,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真正實現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是一項較為系統的工程。既要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又要在教學內容和手段的選擇上保持高度合理,進而才能確保“教”與“學”的過程達到一定深度。為此,不斷優化上述實踐方案就成廣大教師今后教學、科研工作的新重點,讓閱讀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擁有一個有力抓手。
參考文獻:
[1]陳勝良.初中英語以深度學習為基礎的高效課堂構建[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 (15).
[2]張淑梅.不可忽略的初中英語”深度學習”教學改進與教研方式轉變的實踐價值[J].中學生英語.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