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于初中音樂教學來說,雖然不是一門影響學生成績的學科,但是卻關系學生藝術細胞的培養。音樂更重要的體現在它的藝術性,從初中開始學也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還有著關鍵的啟蒙作用。樂感強調的是對音樂的感知,更是學生對節奏、音色、旋律的鑒賞,這也是為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樂感培養;培養策略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志在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優秀人才。音樂教育不僅是文體類課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人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學習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通過接觸不同形式和種類的音樂,使學生的綜合樂感得到提高,加強學生對音樂鑒賞能力。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初中音樂教育樂感培養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對培養樂感的有效方法進行討論。
樂感就是指人們通過欣賞音樂作品時,對作品本身旋律、節奏等音樂要素產生感知,不同的思維方式會產生不同感知。音樂作為表現藝術的一種形式,它通過不同因素展現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例如:音高、節奏、旋律、和聲等,使聆聽者產生共鳴。人的很多能力都是通過后天的培養得到提升的,同樣,樂感也是可以通過后天進行培養。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和提升樂感的意識。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培養的意義
初中階段的音樂課堂活動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樂感,怎樣提高學生的樂感與藝術鑒賞水平是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應當重視的。音樂課程的設置,是為了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生以往的認知里音樂即詞曲的融合,教師期望學生能夠掌握到關于音樂更為細致的主要構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對于學生樂感和藝術鑒賞水平的培育,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唱歌,還應讓他們認知到音樂就是情感的重要載體,通過利用各種音符變動與節奏的轉換,能夠讓樂曲風格不斷變化。期望實現制定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樂感,只有在他們對于音樂形成了情感共鳴,針對各種樂曲體現的情感具備了自身的認知,形成鑒賞能力之后,綜合教學質量才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樂感提高后,使得他們與歌曲形成情感共鳴,不僅能夠建立優良的教學環境,并且能夠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兼顧視覺和聽覺,豐富教學內容
聽音樂是一種極致的感官體驗,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感官刺激,進而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要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置身于音樂當中,充分感受創作者的心態和情緒,這樣學生在對音樂鑒賞時才會把握作品的節奏,也能幫助學生培養樂感。采用多種方式將學生的教學內容豐富起來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學生在學習《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時,教師就可以先向學生講述阿炳的生平,這樣才能幫助學生了解音樂背后作者的感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播放關于其他人對曲子的評鑒,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曲中轉折點和停頓點的含義。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音樂類型。
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不能只依靠幾首音樂作品,不斷學習更多音樂作品是樂感培養的重要方面,而這類經驗的積累與教師的課本知識存在密切關系。教師應當在開展教學之前有足夠的準備,通過各類經典作品或有著一定知名度的音樂作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欣賞與研究,一首優質的音樂作品涉及大量的元素,詞、曲、編曲與和聲均是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以單一化的教學目標作為實例,課程要求學生學習歐洲民歌、民間歌曲、舞曲、蒙古族民歌的音樂文化和五聲調式音階,這些音樂均是不同民族與國家通過長期沉淀形成的文化底蘊,這些并非是學生平時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因而對這種音樂的認知較少。為了使教學活動更加多樣化,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增加各種音樂類型的作品,在不會影響教學進度的情況下篩選學生熱愛的流行音樂進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加強教師引導
教師是教學中主要知識傳播者,也是課程教學內容和進度控制安排人員,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樂感,教師應發揮自身作用,對學生加強引導,鼓勵學生通過增加練習方式,并提供相應指導,以此不斷提升樂感。在具體進行教學中,首先,教師應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引導與鼓勵,使其主動參與到知識學習中。大量心理學家有關研究表明,學校中教師對學生行為給予肯定、激勵和贊賞時,學生會產生愉悅和積極情緒,甚至出現熱情飽滿、信心百倍狀態,主動投入到學習環節中。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使其可主動發揮自身能動性和創新思維作用,教師需要利用鼓勵方式,促使是積極參與學習、探究以及大膽創新,同時利于培養學生創作和實踐能力,這對培養學生樂感具有良好效果。其次,利用多種教學工具或現代化先進教學技術,為學生營造適合音樂練習的氛圍和條件,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樂感。再次,課前應制定有計劃的科學訓練方式,全部訓練內容圍繞唱與聽展開,并將課上和課下,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起來。最后,教學引導環節中應提升對學生不同特點掌握程度,實施針對性指導和鼓勵,如對性格內向學生,鼓勵并支持其參加大合唱比賽,對于性格外向學生應指導并為其提供參加獨唱或獨奏比賽機會,為其節奏感培養創造條件。
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學生藝術細胞的重要階段。樂感是學生對音樂鑒賞力的基礎,也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水平對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具有積極作用。除此之外,音樂也被稱為是音響藝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要培養樂感,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影.淺談如何培養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的樂感與鑒賞能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33):34.
[2]李玉玲1.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樂感與鑒賞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029):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