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帥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有必要借助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所帶來的機遇,轉變固有的數學教育觀念,實現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活動的深度整合。構建起輕松、愉悅的數學課堂氛圍,運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挖掘出來,幫助學生降低數學學習難度,強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綜合素養。鑒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教學策略
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是社會和教育領域發展的趨勢,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夠切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信息技術的運用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選擇科學的教學模式,整合教學資源,逐步改善傳統教學遺留下來的缺點。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
1、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總是不高,造成這樣的原因一方而在于數學本身比較嚴謹,對邏輯性的要求比較高;另一方而在于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比較古板,學生只是單方而的被動學習,因此缺少主動學習的熱情。而如今通過互聯網實行創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案后,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現代化手段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如此一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將大幅提升,最終從興趣中增長能力。
2、能夠給予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
運用互聯網的手段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空間將會更加自由,學習時間也將更加便捷。如果是在課堂上,教師通過信息手段展示知識后,學生對課堂緊迫感的壓力將會減少,他們的思維也將隨著輕松有趣的課件而更加發散,從而導致學習氛圍更加輕松自由。如果是在課堂之后,師生之間可以通過網絡交流,減少了而對而的壓力感,不會的知識也可以隨時查閱。
3、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課堂中,學生缺少的往往是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而互聯網背景的出現則能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做的課件和課外資料將會代替教師的大部分口述內容,使教師從說教者轉變成引導者,更多的時間將交給學生通過引導性的問題自己主動思考答案。不僅如此,如今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教師可以將每一天的學習重點和家庭作業布置在網絡上,學生對此查閱知識更加方便,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也將大大提升。
二、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應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切入點,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凸顯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習重要作用,用興趣驅動小學生更好地加入數學學習活動中來。信息技術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趣味性愈發明顯,數學知識的展現方式更加直觀,提高了學生的知識理解效果,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向學生展現動畫、視頻、圖片,講解數學知識。
以“千克和克”這一課程的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創建起模擬的生活場景,將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知識運用展現在幻燈片中。既節省了在黑板上講解知識的時間,同時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向著直觀化、形象化轉換,強烈的視覺刺激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集中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提高了對數學教學創新探索的有效性。
2、轉化抽象問題
對于小學生來說,“平行”“軸對稱”“正反比例”等數學術語非常難懂。如果教師把信息技術融入抽象數學概念的教學,就可以把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生活中熟悉的實物一步步引導,從而讓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化、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化。
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可以創設如下直觀化情境:門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生活設施,他們每天不知要從門里進進出出多少次。因此我首先用多媒體出示了一組門的圖片讓學生欣賞、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對比發現,圖片中的門有很多元素是左右對稱的,如門扇、對聯、燈籠等。接下來,我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的其他對稱圖形,學生列出了許多實例。學生回答時,我用課件一一展示這些圖形,讓學生對照圖片進一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點。由于上面的對稱圖形都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且圖形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從中發現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并且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是學生通過自主實驗與觀察總結出來的,所以學生對新概念的出現并不感到突兀。
3、搭建交流平臺
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術,不僅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提高教學水平,同時可以在信息技術下創建起具備豐富資源的學習平臺,實現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強化數學教學的整體效率。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可以直接獲取學習資源,并且結合自身學習的實際情況找出其中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對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進行合理的運用,結合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構建起資源豐富、溝通便利的學習平臺,在平臺上學生、家長以及教師之間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進行溝通交流,傳遞、共享學習資源和多種信息,實現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
例如,在“數據的收和整理”這一課程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搜集、整理網絡資源,將其上傳到學習平臺上,設置學習任務,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或課后學習任務。學生可以結合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平臺上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在全新的數學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多方的溝通和交流下,營造起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提高了整體的數學教學成效。
三、結語
總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能夠切實保證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和課堂效率的提升。教師應該看到信息技術給學生帶來的積極作用,并巧妙地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促使學生有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和時間,對學習的熱情也將日益提升,甚至能夠主動學習,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 易荷花.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信息記錄材料,2018,19(2):212-213.
[2] 劉學勝,張麗. 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J]. 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