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華
摘要: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更加豐富多樣。目前,高職學生的學習壓力依然較大,“互聯網+”模式的引入,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慕課資源,豐富教學資源;設計考核系統,檢測學生學習成效;教學測評一體化,提高學生互動頻率;研發數字化教材,制定高效學習計劃;設計課堂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數學 ?教學模式
當下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師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能夠營造與傳統課堂完全不同的教學氛圍,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是各個學科的基礎,學好數學能夠使其他學科的學習事半功倍,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互聯網+”教學模式沒有充分融入課堂,所以,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積極探究“互聯網+”資源的使用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
一、利用慕課資源,豐富教學資源
對很多學生而言,數學都是非常難的一門學科。與普通高中不同,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成績不理想,而對他們成績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數學等邏輯性較強的學科,以至于學生對數學存在畏難心理。在高職階段,學生普遍不重視數學學習,自主性、主動性、學習習慣都相對較差。在“互聯網+”時代,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目前廣泛存在的慕課資源,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慕課資源的高度共享,學生能夠學習其他院校的優質課程,且慕課通常在20分鐘左右,學習時間較短,適合學生隨時獲取與及時查看。
如在教學“導數”時,教師可以選擇在網絡上搜索對應的慕課,從基礎知識開始,引入導數的概念,進而引入導數的運算法則。在接觸慕課以后,學生就能夠整體把握這一部分的基礎知識點。在講解慕課以后,針對學生不懂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補充,并且在播放視頻時,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渙散的學生,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在課后,教師可以將慕課資源發給學生,如果學生在課上沒有完全理解和接受知識點,還可以在課后反復鞏固和學習。
二、設計考核系統,檢測學生學習成效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考試是重要的工具,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考核仍然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考核,教師不但可以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改正問題,而且可以及時幫助學生鞏固相應知識點,避免遺忘知識。但是傳統模式下的課程考核相對滯后,而且會花費大量課堂時間。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更加高效的考核系統,通過考核系統檢測學生學習相應知識點的情況。同時,考核系統能夠運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并制定針對性的課程教學方案,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空間直線方程”這一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很多學生因為空間想象能力較差,不能夠理解空間里的直線究竟是以怎樣的狀態存在的。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以后,教師就需要重點考核學生接受相關知識點的情況。教師可以設計知識點考核系統,考核以進階的形式設計:第1個階段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主要是考查基本的概念,讓學生進行概念填空、概念選擇判斷等;第2個階段是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簡單的習題練習,讓學生通過基礎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點;第3個階段是習題難度的提升,讓學生完成有一定難度的題目,有助于教師深度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
三、教學評一體化,提高學生互動頻率
教學評一體化,是指教學設計、課堂學習、課后評價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及時控制課堂內容,也能夠與學生及時互動。在教學完成以后,學生也能夠針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反饋和評價,幫助教師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如此,在這種模式下,師生互動沒有界限,隨時隨地交流,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數學學科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為教師沒有掌握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對知識接受效率,加之學生反饋不及時,加劇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畏懼心理,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剛好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導數”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程度、自身的教學風格和課堂內容的需要,在網絡上搜集對應的課件資源,以備課堂教學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及時更正教案存在的問題。在學習后期,教師尤其要注意課程評價體系的設計,讓學生可以通過評價系統評價課程的設置安排、教師的教學模式、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這些信息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有助于任課教師快速解決問題,保證課程的進度安排能夠符合學生的要求。
四、研發數字化教材,制定高效學習計劃
在使用互聯網資源時,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特色,以及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數字化教材。同時,教師要制定學習計劃,并及時更新、完善學習計劃,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依據教材進行教學,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達成,但是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到傳統教材的弊端,通過研發數字化教材,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學生制定高效的學習計劃。
如在教學“線性代數”這一部分內容時,線性代數是初等數學的內容,對學生而言學習難度較大。通過觀察筆者發現,該課對應教材上的習題較為陳舊,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自主研發數字化教材,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原本枯燥無味的教材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通過鮮艷的色彩刺激學生的視覺,用動聽的聲音刺激學生的聽覺,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數字化教材是教師自主研發的,能夠實事求是,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高效的教學計劃。
五、設計課堂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不參與互動,課堂就會十分沉悶,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也不集中。這樣一來,一方面,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較慢,拖慢課程的進程;另一方面,學生學習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對知識點理解不清晰,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而在“互聯網+”背景下,課堂的互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模式,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熱情,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積分”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設計一些課堂互動。當課堂氣氛較為沉悶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點名系統,通過點名系統提問,讓學生解答題目,這種提問的方式具備隨機性,避免學生存在僥幸心理。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抽取練習題和獎懲方式,利用這種隨機性增加課堂的驚喜。
總之,“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并且利用互聯網資源設計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使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對數學學習產生熱情。
參考文獻:
[1]劉娟寧.基于“互聯網+”教育模式下高職院校數學課程的改革[J].高教視野, 2017(19).
[2]王雅萍.信息化環境下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0).
[3]朱鵬華.高職數學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4(32).
[4]苗超.基于“互聯網+”模式下高職數學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視界,2021(14).
[5]陸憲毅.“互聯網+”環境下高職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1(6).
[6]范志遠.基于“互聯網+”模式下高職數學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20(10).
[7]溫靜.基于“互聯網+”慕課背景下高職數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0(19).
(作者單位: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