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韓芳
摘 要:空間規劃是文旅小鎮設計的重點內容之一,必須保證科學性、規范性、合理性,既能激發區域內部活力,又能實現文化情感聯動,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經濟聯合體。本文將探究基于文旅融合的河南文旅小鎮空間規劃研究與應用,加快河南文旅小鎮發展步伐,盡可能降低試錯成本,更好地發揮資源優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文旅融合;文旅小鎮;空間規劃;設計研究;河南
中圖分類號:TU984.113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河南省社科聯2021年度調研課題“基于文旅融合的河南文旅小鎮空間規劃研究與應用”(SKL-2021-2278)。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文旅小鎮迅速崛起,成為加快農業轉型、拉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負面案例,通過簡單的抄襲模仿規劃方案,并不能實現預期的綜合效益,所以必須加強分析研究,不斷提高文旅小鎮的規劃設計水平。
(一)文旅小鎮類型
顧名思義,文旅小鎮是以文化、旅游為核心打造的特色小鎮,根據文化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歷史文化旅游小鎮、民族文化旅游小鎮、宗教文化旅游小鎮、紅色文化旅游小鎮、產業文化旅游小鎮、民俗文化旅游小鎮,等等。每種類型的文旅小鎮都是根據自身歷史文化底蘊規劃建設的,能夠體現當地特色。歷史文化主要包括神話、傳說、古代藝術、古代建筑等,涵蓋了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性文化遺產,具有神秘性、稀有性、悠久性的特點,能夠讓人們了解當地的發展歷程,著名的歷史文化旅游小鎮如以昭君文化為核心的昭君鎮、融入古絲綢之路文化的青城古鎮。民族文化主要指的是少數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歌舞、民族禮俗、民族婚禮、民族節日、民族祭祀等,像以苗族文化著稱的西江鎮、以彝族文化為特色的可邑小鎮。我國以宗教繪畫、建筑、音樂、雕塑等文化資源建立的文旅小鎮也比較常見,如營造佛教文化的法門鎮、融入道教佛教文化的青巖古鎮。紅色文化旅游小鎮主要是以革命事跡、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為載體建立的,能夠反映中國共產黨在當地留下的輝煌歷史,既具有休閑旅游的功能,又具有革命教育的作用,如沂蒙縣的岱崮鎮、確山縣的竹溝鎮。在某些地區,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產業和品牌,造就了較為深厚的產業文化,成為建設文旅小鎮的重要資源,如以汾酒文化為基礎的杏花村鎮、以青瓷文化為背景的上詳鎮。而民俗文化凝聚了一個地區人民大眾的生活智慧,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如以雜技文化著稱的岳村鎮[1]。
(二)文旅小鎮內涵
文旅小鎮應該具備一定的文化內涵,具有突出的文化主題,而旅游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必須遵循旅游業發展規律,打造生態宜居的自然環境,將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有機結合,通過挖掘文化資源、加強文化創新,構建“文化+旅游”的產業結構。現階段,許多特色小鎮相互抄襲、模仿,導致同質化嚴重,重形而不重魂,有的演變成政績工程,難以維持經營,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浪費了大量的資源,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文旅小鎮建設必須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讓小鎮的內涵更加豐富;同時,積極打造產業集聚生態圈,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依托當地資源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科學制定發展目標,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真正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避免陷入發展誤區。在空間規劃上,應該摒棄攤大餅式的城市空間發展模式,構建精而美的小空間,能夠實現生活生產、旅游休閑的便捷化和一體化,充分融入特色文化和自然生態,延續小鎮的歷史文脈,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并充分利用現代文化藝術,打造多層次、差異化的空間格局,促進人與人、人與空間之間的交流互動。
(一)空間規劃設計原則
文旅小鎮空間規劃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包括人文性、生態性、特色性、可持續性、多元性、經濟性等,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促進小鎮的和諧健康發展。文旅小鎮的空間規劃必須體現以人為本,能夠為當地居民、從業人員、外地游客提供便利,滿足多元化需求,大到功能布局,小到設施布置,都能夠體現人文關懷;同時,尊重自然生態,滿足生態環境發展要求,做到有效保護和利用。文旅小鎮是特色小鎮的一種,而特色則是小鎮生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只有開辟特色之路,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局面,始終保持小鎮的活力。開發建設文旅小鎮既不是政績工程,也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需要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所以,文旅小鎮在規劃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經濟性原則,處理好每個空間現在和將來的關系,既不能脫離實際條件、增加經濟負擔,也需要創造較好的經濟價值,激發相關產業的經濟活力,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在有保護、有發展的策略下,循序漸進,不斷創新[2]。
(二)空間規劃要素構成
良好的空間規劃需要對各種要素進行科學設計,能夠滿足出行、旅游、消費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文旅小鎮的空間規劃要素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活動節點、建筑物、構筑物、綠化景觀、設施景觀等。其中,道路交通是聯通各區域的基礎條件,決定了小鎮出行的便利性,主要包括交通性道路、生活性街道,相對而言,交通性道路比較寬敞,承擔了主要的行車功能,而生活性街道則以步行街為主,是交通性道路的細枝末節,也是人們居住生活和休閑旅游的主要活動場所。活動節點主要指具有一定功能和象征意義的公共空間,能夠為一定數量的人群提供休閑、娛樂、文化活動空間,主要以各種廣場為主,同時還包括一些小空間,如古樹、古井周邊,能夠為人們休憩交流提供便利。建筑物和構筑物是人們觀賞旅游的主要地方,許多具有歷史痕跡的建筑成為打造文旅小鎮的核心內容,如古代建筑、祠堂、寺廟等,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建筑風格,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有些地區的文旅小鎮打造了現代仿古建筑群,也能夠獲得不錯的經濟效益。另外,少數民族建筑和宗教建筑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綠化景觀是文旅小鎮空間規劃的重點之一,通過打造點狀、線狀、面狀綠化景觀,形成良好的生態價值和美學價值,增加旅游觀賞點,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氛圍,讓人們可以更好地放松身心,許多精致的景觀小品能夠體現獨特匠心,具有較強的點綴、豐富作用,而且是公共服務的有效補充。設施景觀包括各種休閑設施、環衛設施、健身設施、游樂設施等,直接影響著文旅小鎮的公共服務水平,許多地區由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完善導致文旅產業發展緩慢,甚至成為影響區域經濟的頑疾[3]。
(三)空間規劃設計要點
1.科學選址 合理分區
文旅小鎮建設應該根據自身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總體功能空間布局,包括各種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生物資源、農業資源、礦產資源,等等。不同地區空間布局受自然條件和經濟建設的影響不同,如多丘陵、山區地帶容易形成散點式分布的地塊,平原為主的地區呈現沿主干道帶狀分布的特點。在文旅小鎮選址時,必須將周邊資源和產業有效整合,具備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用地規模適宜,既不能盲目擴大投資,也要具備連片開發潛力,形成多點開花、風景各異的良好形態。文旅小鎮在打造大品牌的同時,也要關注小名片的創設,人口密度要符合相關要求,能夠保證當地特色風貌不受破壞,承載一定的游客流量。在確定選址后,要科學劃分功能區,讓文旅小鎮的建設能夠滿足多元化需求,除了基本的居住功能和生產功能,文旅小鎮還應該具備較強的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商業功能。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旅游動機不同,孩童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需要設置一些探索和學習的模塊;青年朝氣蓬勃,喜歡追逐時尚,充滿冒險精神;中年人更希望通過旅游釋放壓力、舒緩心情,具有較強的購物、社交意愿;而老年人懷舊情節較重,追憶過往、寄托鄉愁更能從內心深處打動他們。所以,文旅小鎮的功能分區應該具有明顯的主題,為人們打造不同于現實的理想空間,如民俗文化主題、現代時尚主題、田園風光主題、影視娛樂主題、醫療康養主題等,通過積極有效的宣傳推廣,能夠吸引潛在游客、提升經濟效益。
2.優化交通 活動便捷
道路交通網絡承載著基本的運輸功能,通過優化設計,能夠利用交通網絡劃分功能區域,并形成較高的審美價值。合理劃分道路等級,主次分明,串聯成網,科學設計橫斷面及相關尺寸,保證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滿足未來發展需求。文旅小鎮內部交通需要串聯起各主要節點,打造舒適的街道空間,形成良好的視野,提高通行的舒適度,在游覽性、商業性街道,應該增加道路臨街面,創造休閑空間和消費空間,及時處理亂搭亂建問題,保證道路的整潔通暢;在材料選擇上,應該盡可能體現當地特色,與周邊建筑遙相呼應,并保證其生態功能,盡量減少混凝土、瀝青等硬質路面的使用。布置氛圍適宜的活動節點,大空間活動節點一般位于核心地段,甚至成為文旅小鎮的標志性地點,能夠提升周邊甚至整個小鎮的活力;所以,必須選擇地理條件、文化氛圍、自然生態較好的地方,并豐富其功能,通過建筑圍合、植物圍合、景觀小品圍合等多種方式,打造一個空間開闊、功能齊全的活動中心。除了大空間的活動節點,小空間的活動節點也十分重要,充分利用古樹、古井等傳統鄰里活動空間,配合一些景觀組團和休閑設施,打造更加多元的小尺度活動空間[4]。
3.建筑協調 景觀豐富
建筑是無聲的語言,是活著的歷史,也是最能吸引人們興趣的文化景觀,所以文旅小鎮建筑規劃設計至關重要。如果傳統建筑資源豐富,那么必須加強保護,保證建筑的原有特色,同時進行完善設計,提高安全性和功能性,在新舊結合時,風格要協調統一,能夠體現當地特色,營造出整體協調有序的視覺感受,提高建筑的審美性和可參與性,讓人們在特色建筑群中流連忘返。綠化景觀是文旅小鎮的基本組成部分,綠化景觀的設計要注意主次分明,打造點線面相結合的景觀布局,點狀綠化景觀設計相對靈活,組合形式多樣,能夠起到較強的點綴作用,線狀綠化景觀設計通常是與河流、道路結合在一起的。生活性街道兩側綠化可以打造得更加豐富,形成諸多層次,充滿韻律和節奏,起到良好的美化、觀賞作用,而交通性道路兩側綠化則需要相對單調,能夠形成一定的連續性和流暢性,主要體現綠化功能和指引功能,保證行車的安全性,面狀綠化景觀設計可以融入農田景觀、森林景觀、花海景觀等多種元素,延續鄉土田園意境,既能夠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態,又可以豐富表現形式,呈現出不同分區、不同季節的優美景色。在景觀設計時,還應該注重人景互動,讓人們能夠更好地體驗和參與到美景之中,增加一些場景化的景觀元素,引導人們感受自然的美好。
4.完善基礎 配套服務
公共基礎配套設施是制約文旅小鎮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多小鎮由于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發展陷入困境。因此,必須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規劃,提供相適應的配套服務。在交通設施規劃上,合理設置停車場位置和數量,滿足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的停車需求,避免因亂停亂放影響小鎮功能和形象。要適當增加休憩設施,創造舒適的公共空間場所,如休息長廊、公共座椅等,也可以輔助設計一些石頭、臺階、樹墩等簡易設施。為了保證環境的美觀性,必須做好環衛設施規劃設計,實現公共空間垃圾回收全覆蓋,防止出現垃圾亂丟亂放的問題。在設計活動設施時,應該充分考慮特殊人群的實際需求,增加一些無障礙設計元素,為不同人群提供更加溫馨的服務,保證活動空間的安全性。在合適的位置設計合適的標識,能夠起到有效的指引導向、規范約束作用,讓人們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活動[5]。
本文首先闡述了文旅小鎮的類型和內涵,然后從設計原則、構成要素、設計要點等方面出發,分析了基于文旅融合的河南文旅小鎮空間規劃研究與應用。希望能夠起到積極的現實意義,要正確認識文旅小鎮內涵特征,優化整合區域資源,積極發展特色產業,提高文旅小鎮建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 涂波,端木岐.基于景觀為先的特色小鎮規劃實踐:以中國玫瑰谷概念規劃為例[J].中國園林,2019(4):69-74.
[2] 金云峰,萬億,楊丹.休閑時代下的文化和旅游空間規劃與產品轉型研究:以長白山文化和旅游空間規劃為例[J].中國城市林業,2019(3):13-17.
[3] 蔡宇超,李永浮,朱冬奇.基于空間視角的特色小鎮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9(8):317-323.
[4] 吳榕,季翔.基于產業與文化角度對于特色小鎮特色空間的研究[J].中外建筑,2018(2):54-56.
[5] 何愛,梁錫英.美麗鄉村升級視角下大都市遠郊區特色小鎮創建探索:以廣州市增城區蒙花布特色小鎮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8(3):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