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吳倩倩 王東紅
摘要:“三全育人”是新時代高校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進一步深化,是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關系到黨的生命力、創造力、戰斗力與凝聚力,學生黨建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從嚴治黨從基層做起的切入點。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協同性缺乏、創新性不足、實效性欠佳等突出問題,降低了三全育人工作成效。以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思想政治狀況為出發點,實施輔導員黨代表責任制推動全員育人,推進學生黨支部與新生、班級、就業全程育人,線上黨建信息化與線下黨建實踐化相結合全方位育人,著力以學生黨建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發展。
關鍵詞:三全育人;立德樹人;學生黨建;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20年教育廳思政處項目《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與路徑研究》(20Y130)
高校是黨在意識形態領域不可或缺的陣地,高校黨建是黨建重要的組成部分[1]。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后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會議,會上習總書記從不同維度闡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性。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要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構建“十大”育人體系[3];《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教思政〔2020〕1號文件指出,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建立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為關鍵,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4]。這些文件描繪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藍圖,進一步明確了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為高校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的持續開展,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指明了方向。高校學生黨員作為廣大學子中思想活躍、不斷要求進步的群體,培養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黨的發展和國家的未來。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以學生黨建為抓手,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學生管理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能夠深入把握高校教書育人規律、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性、創新性與實效性。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存在問題
(一)協同性缺乏
當前高校在學生管理方面,育人主體主要包括輔導員、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心理教師、高校管理與服務人員等。每名輔導員至少有兩百名以上的直接責任制學生,承擔著輔導員的九大工作職責,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等學生工作,繁雜的事務性工作較多,分散了在心理育人與資助育人方面的投入精力;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肩負科研和教學的雙重壓力,對學生管理方面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未能充分發揮課程育人、科研育人的效果;高校專業心理教師數量不足,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學生心理咨詢的基本需要,未能充分發揮心理育人效果;高校管理與服務人員大多是通過輔導員或者班主任來傳達相關消息,接觸學生的機會較少,服務育人效果不佳。這些育人主體負責孤立的工作模塊,相互之間缺乏溝通與聯系,管理育人與組織育人方面協同性較低。
(二)創新性不足
當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所面對的對象是成長于新世紀的“00后”,他們視野開闊、自信滿滿、想法多元,更具自由精神和開放思想,關注自身價值提升,喜歡雙向交流,有著鮮明的個性和較強網絡運用能力,易于接受新觀念和新事物。在學生管理方面,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存在職業認同度不高、流動性過大的問題,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事業心、責任心,不注重育人能力的提升,致使教育缺乏吸引力;部分高校輔導員從業年限過短,缺乏工作經驗,創新性不足,未能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網絡育人的效果;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大學生之間年齡結構相差較大,自身知識結構和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存在灌輸性教育的現象,傳統線下課堂教育無法滿足新時代大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
(三)實效性欠佳
在育人目標上,當前學生教育管理方面,重德智,輕體美勞的現象仍然存在,比如許多高校僅在低年級開設體育課且流于形式,高年級在體育鍛煉方面十分匱乏;在學生黨建工作中,部分高校在選拔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以及確定預備黨員的過程中,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標和評價依據,僅僅根據學生專業成績排名,或者學生支部書記、輔導員、班主任的部分了解確定最終人選,較為主觀,而對于是否參與過志愿服務活動、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運動能力、審美能力、勞動能力并不在考察范圍內,這些情況不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育人方式上,當前高校對大學生開展實踐育人主要是通過團組織,如在團委的指導下開展大學生社團活動、“三支一扶”、暑期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以自由組隊的方式參與社會實踐,偏向于自身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在社會實踐結束后期缺乏總結和提煉,高校對育人元素和育人邏輯的挖掘不足,黨建引領團建發揮作用方面取得的效果甚微。在育人內容上,“十大育人體系”之間相互融入性、滲透性欠佳,系統化不足,沒有形成育人的長效機制。
二、“三全育人”視域下學生黨建推動學生管理工作路徑
(一)輔導員黨代表責任制推動全員育人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第43號令)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務的直接責任人,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5]。輔導員在“三全育人”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于:他們已經是獨立承擔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唯一主體,并且在全員育人中居于落地者、協同者和跟蹤者的重要地位[6]。高校學生黨支部發揮著黨員聯系服務青年學生的戰斗堡壘作用,輔導員黨代表責任制的落實,是進一步夯實輔導員“直接責任人”制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舉措。輔導員擔任學生黨支部書記作為起點,推動學生黨建與學生管理工作的聯動,幫助輔導員從瑣碎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中剝離出來,有利于加強輔導員對支部書記角色的正確領悟,不斷提升黨建角色所需技能,以堅定的政治立場、高度的政治熱情投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實現“為黨育才、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推動多方合力協同育人效果,主要表現為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心理育人與資助育人、課程育人與科研育人、日常事務管理與學風建設四個方面。
1.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
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7]。學生黨支部書記帶領支部全體成員認真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集中性學習活動,并以每周晚講評的方式,深入學生班級內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活動,輔以“學習強國”App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不斷提高班級學生的思想水平與政治覺悟,引導廣大同學端正入黨動機,堅定理想信念,正確認識當前的世界局勢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同時,建立健全本支部黨員發展考核量化指標體系,綜合培養與考察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近距離幫助他們實現思想上入黨,進而指導行動上入黨。
2.心理育人與資助育人
支部書記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聯系人、作為預備黨員的入黨介紹人等角色,經常聽取本支部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黨員的思想匯報,深入與其開展談心談話交流,可以進一步了解支部所在班級同學的思想狀況及學業情況。在交流的過程中,輔導員可以發現心理上存在風險的同學,能夠促進輔導員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疏導工作,通過加強與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及心理教師的聯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及時跟進重點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降低校園危機事件發生的概率,守好安全責任底線;同時,發現存在困難的學生,分類實施服務關懷,支部書記通過走近困難學子進行政治上關懷、思想上關心、精神上激勵,為其提供學生助理等勤工助學崗位,幫助申請相應助學金等,實現幫扶對象精準化和資源利用最優化,使廣大同學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激發其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3.課程育人與科研育人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8]。輔導員作為黨代表,是聯系黨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輔導員深入落實學校黨委的相關工作要求,學院黨委書記帶頭深入學生內部開展講黨課活動,可以進一步明確學生黨支部的功能定位;輔導員通過加強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溝通,反饋學生當前關注的時政熱點,將思政課程與大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講透,有利于推進思政課內容更新與教學方式方法的與時俱進,幫助大學生真正做到理想信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課程育人實效;輔導員通過加強與專業課教師的溝通,反饋學生當前存在的學業問題、就業需求、考研需求以及科研需求,推動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的互動,有利于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促進專業課教師對標學生需求,開展專業解答,帶隊參加科技與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指導科研論文寫作,促進科研育人效果的提升。
4.日常事務管理與學風建設
輔導員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相輔相成,互相配合,共同推進班級建設與發展。輔導員通過加強與班主任的溝通,共同交流學生當前存在的學業問題、室友關系問題、家庭問題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以及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以黨建為抓手,促進班級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實現以點帶面,以部分帶動整體的效果,有利于更好地開展班級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推進班級學風建設。
(二)學生黨支部推動全程育人
全程是指在時間上貫穿學生入學到畢業之間在校學習和受教育的整個過程。
加強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充分發揮黨建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政治引領、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推進學生管理工作實現全程育人,主要表現為支部與新生、班級、就業三個方面。
1.入學階段:支部深入新生
大學新生在剛入校階段,一方面,學生黨支部書記帶領支部成員開展“支部新生見面會”活動,加強學生黨支部與新生班級的聯系,幫助本專業新生深入了解學生支部黨建工作,包括學校與學院情況介紹、支委成員概況、學院黨建特色品牌活動等,引導廣大新生樹立愛校榮校情懷,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提交入黨申請書,向黨組織靠攏,成為支部的一分子,為組織培養有生力量。另一方面,積極開展“黨員下新生寢室”活動,支部黨員每個月會深入新生寢室開展主題活動,如疫情防控知識、入黨流程介紹、獎助學金答疑、專業問題解讀等,全方位、多角度地為本支部新生講解大學生活中將會面臨的種種問題,為新生及時地排憂解難,加快新生融入大學生活中,做好大學四年的學業規劃,加強學生黨員同新生的聯系,增強黨員為同學服務的意識,進一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2.中間階段:支部融入班級
學生黨支部嚴格用黨章黨規指導本支部的黨建工作,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深入學生班級積極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推進學生黨建工作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全覆蓋與精細化,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同時,加強支部成員的黨性修養,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發展。一方面,安排支部學生黨員深入支部所在晚講評班級宣講黨的最新理論知識,如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精神,將支部建設與班級發展相同步,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政治理論素養,深化家國情懷。另一方面,結合學校中心工作任務,抓住重要的時間節點,以獎助學金發放為契機,支部深入班級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活動,鼓勵獲得國家及學校資助的學生投身公益事業,發揮學習及生活上的帶頭作用;同時,以期末考試即將來臨為契機,開展“誠信教育”主題活動,重點強調誠信應考、考試壓力疏導等事宜,讓黨建工作融入班級之中。
3.畢業階段:支部帶動就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9]。2020年11月26日,教育部發通知強調,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達909萬人,就業形勢復雜嚴峻,就業工作任務艱巨,加之疫情的影響,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一方面,以學生黨支部為平臺,從社會的宏觀需要和學生的主觀需求兩個不同層面出發,通過開展貼近就業工作實際的職業技能賽、模擬面試、榜樣講壇、就業壓力疏導等活動,引導和幫助學生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不斷完善自我;另一方面,開展“黨建帶實習單位”活動,學生黨支部與多個實習單位黨組織對接,為實習生黨員提供就業指導和實習機會,大四學生黨員可以認領相應的實習機會,通過獨立完成或者帶領本支部的入黨積極分子組建團隊完成實習項目,在鍛煉本支部成員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就業技能的同時,也為實習單位黨組織注入了新活力,并以一部分黨員先就業來帶動班級其他同學就業,充分發揮黨支部與學生黨員在推動就業方面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線上線下共促全方位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為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10]。高校基層黨組織作為將黨的領導延伸至基層的重要載體,既要“接天線”,又要“接地氣”[11]。通過線上黨建信息化與線下黨建實踐化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挖掘高校黨建工作數據價值,創新高校黨建工作,助力學生管理工作實現全方位育人。
1.線上:黨建信息化
一方面,運用大數據方法,高效服務黨建工作,推進學生管理工作網絡育人。通過數據管理,黨務工作者能夠快速有效地收集、存儲和處理黨員相關的各類數據,實時更新入黨積極分子、黨員隊伍的數量、分布、結構情況,為發展黨員提供高質量的決策依據,降低時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技術,幫助學生工作者多元化、立體化掌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的最新思想動態,以學生需求出發點,針對學生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弱項,找準其興趣點、興奮點、困惑點,精準開展學生教育與管理。另一方面,以新媒體為載體,精準宣傳黨建工作,推進學生管理工作文化育人。新媒體時代下,大數據技術有利于掌握學生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群體的日常使用習慣、瀏覽方式等大數據,使得黨建工作渠道得以延伸,黨建工作的可拓展空間更廣闊,宣傳方式更靈活,便于有效應對網絡輿論的聲音,發揮黨組織的思想引領作用。根據宣傳對象的年齡分布、專業情況、角色定位、個性喜好、意見訴求、接受習慣等特點精準制作宣傳內容,通過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和騰訊微視聯合推出“我愛你中國”人臉融合H5,激發了廣大學子的愛國情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系列漫畫《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馬克思》以形象的圖片、幽默的語言、多變的字體拉近了馬克思與廣大學子的距離;嗶哩嗶哩動畫片《領風者》講述了“千年思想家”馬克思一生的傳奇故事;以及通過抖音直播、快手短視頻、知乎平臺等形式,推進黨建宣傳載體的“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增強黨建宣傳的效果,推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入腦、入心。
2.線下:黨建實踐化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年輕人要‘自找苦吃’,一定要多接觸社會,補上社會實踐這一課”[12],表達了總書記對社會實踐的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殷切關懷與深厚期望。高校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黨員是廣大青年當中的先進分子和骨干力量,他們思想積極,工作主動,具有創新思想。學生黨建通過建立健全學生黨支部聯絡員制度,從新生遞交入黨申請書以后,就將其納入學生支部聯絡員之中。首先,學生寢室作為拓展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根據班級集中,樓棟集中、寢室集中、興趣愛好相近的原則,支部聯絡員下沉到對應寢室,宣講同學們關心的熱點時政,發揮學生黨支部深入寢室開展政治引領與文化引領作用,發揮支部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其次,組建學生黨支部宣講團,通過專業的培訓與指導,增強宣講的吸引力、感染力與說服力,鼓勵宣講團成員以有料、有趣、聽得懂、記得住、入得腦的方式,深入團支部、社會基層傳遞時代最強音,以朋輩引領的方式為廣大青年學子補足“精神之鈣”。最后,對標輔導員黨代表責任制與安全責任人制,發揮支部成員服務精神,推進疫情防控期間體溫監測與發熱情況“一日三報”任務落實,發揮學生晚歸不歸的安全聯絡員作用,協助學生工作管理部門守好安全底線。學生支部聯絡員深入廣大學生群體之中,在實踐活動中鍛煉意志品質,提升支部成員的擔當精神、服務精神與奉獻精神,增強學生對黨組織的歸屬感、責任感與使命感,充分調動支部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動實踐育人、服務育人長效機制的建立。
學生管理工作關系到“三全育人”落地實施,學生黨建作為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發展的重要抓手,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始終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在全員育人方面,以輔導員黨代表責任制為起點,學生黨支部書記密切溝通聯系育人責任主體,實現協同育人;在全程育人方面,強化基層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力度,發揮學生黨支部深入新生、融入班級、帶動就業的作用;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增強創新意識,著力線上黨建信息化與線下黨建實踐化相結合,推動黨建活動與學生管理工作同頻共振,不斷引領廣大學生成長成才,提升學生管理工作育人實效。
參考文獻:
[1]洪振濤.推動高校黨的建設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1):121- 125.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 02- 28.
[3]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 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2017- 12- 05.
[4]《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 05/15/content_ 5511831.htm,2020- 04- 2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3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EB/OL] 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2017- 09- 29.
[6]朱平.高校“三全育人”體系協同與長效機制的建構———以全員育人為中心的考察[J].思想理論教育,2019,(2):96- 101.
[7]加強理論修養,不斷修煉自我[N].人民日報,2019- 03- 02(1).
[8]習近平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6-12- 08.
[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 10- 19(1).
[10]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09.
[11]任鵬,趙海男.論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政課建設的深度融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5):126- 129.
[12]習近平同志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EB/OL]. com.cn/n1/2020/0511/c64387- 31704300.html,2020- 0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