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生本教育”這一理念融入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具有鮮明特點,即突出學生、突出合作以及突出探究等,充分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生本教育”的重要性。基于此,文章主要基于“生本教育”下如何建立高效課堂教學進行重點探究,以期能夠為教師構建高效性課堂教學提供思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生本教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
一、 引言
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本教育”這一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出因材施教的意義,促使學生能夠在該理念的指導下,獲得個性化發展。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利用生本教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應對“生本教育”相關概念進行正確認知,之后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選擇最為合適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果,滿足其學習需求。
二、 “生本教育”理念簡要分析
(一)“生本教育”的內涵
關于“生本教育”,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民主、平等原則,為學生學習打造出輕松且和諧的環境。隨著新課改深入,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合理的教學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在教學工作中尊重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參與課堂教學中。另外,教師還要在了解“生本教育”理念基礎上,積極轉變教育思想,同時還要積極摒棄傳統知識灌輸這一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形式下獲取相關知識。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時還可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生本教育”的意義
通過調查可了解到,不少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因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對學生成績和升學率更為關注。另外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未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對學生進行評價,而是以學生成績為依據作為學生評價標準。針對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對學生學習和發展帶來制約,還不符合當前新課程教學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教學模式,遵循新課程要求,將“生本教育”理念落實在教學工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學習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此能夠吸引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注意力,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另外,教師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還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自己后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生本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定位
通過深入了解,“生本教育”無論是在教學思想,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明確提出了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尊重學生地位。另外,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應平等參與并學習。對教師而言,其教學工作中主要是以引導者、裁判者作為定位,需要為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營造出輕松且愉悅的環境。同時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縮短雙方的距離。對于學生,則是以運動員進行定位。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作為主體者,要能夠積極參與知識探究、自主思考,并將自身的意見和看法進行表達,這樣做能夠更好地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三、 “生本教育”視角下如何建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
為了能夠提高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應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做好具體的教學工作。如樹立“人本思想”,踐行教學理念、運用多媒體播放教學視頻,以此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在數學教學中積極融入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多元化評價等。為此,下文就對這幾點進行重點探究。
(一)樹立“人本思想”,踐行教學理念
結合新課標,其中明確提出了現代教育工作中應滲入“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筆者通過對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情況了解后發現,素質教育雖然一直在普及過程中,且作用也得到一定的發揮,但是不少教師因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教學工作中還是主要以自身為主導進行教學。這種教育思想不僅會對課堂教學工作開展造成限制,同時還會讓課堂教學處于沉悶且枯燥的環境中。總之,給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提高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將“以人為本”思想融入在數學教學工作中,尊重并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以此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比如在給學生講解有關認識物體這節內容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對書本內容進行閱讀,對內容中涉及的正方形、圓柱體、長方形等物體進行基本的認識和了解。這樣做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不同物體具有的特征進行了解。之后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在此活動中,學生可對自己所看到的物體,選擇相應的材料進行制作。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式不僅為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還有助于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思維和實踐能力,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多媒體播放教學視頻,以此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能夠切實做好“生本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能夠構建出高效性課堂教學,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也就是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教學內容。之后教師還要根據視頻內容對學生設置問題,讓其進行思考探究。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知識時,教師可在多媒體設備的幫助下,進行教學視頻設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所學內容。這種方式的使用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視頻觀看結束后,教師再提出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探索欲,進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問題思考。這種教學形式,不僅滿足當前新課程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要求,還有效激發了學生數學學習熱情,在推動學生各方面能力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此予以重視。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生本教育”工作中包括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注重這方面的關系。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以此能夠在一定程度加強師生關系。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做好指導工作,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點,以免學生對所學內容不理解,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放棄心理。此外,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要以教學內容為前提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同時還要關注其生活方面的需求。針對學生存在的生活問題,應積極提供幫助,這樣做可增加學生對其信任,從而能夠更好地投入數學課堂學習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在數學教學中積極融入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教師在過去數學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和理念過于傳統,學生長期在這種模式下處于被動接收狀態,學習興趣不高,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隨著“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可通過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其積極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教學,切實提高自身學習效果。比如在給學生講解“數字加減法”這一內容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利用角色扮演方式,對生活中進行物品購買的情境進行模擬。在參與情境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對數學加法的具體使用有正確認識,提高學生對這節知識點概念的掌握。另外,學生在學習期間還能夠將所學習到的數學加減法知識運用在生活問題的處理中。這樣做,既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還進一步提高其數學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這節內容的學習創設故事情境,即:唐僧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過程中,經過火焰山后進入村莊,而在這個村莊中種植了比較多的西瓜,有農夫給他們送來西瓜。對這個西瓜,孫悟空提出按照公平原則,應分給每人1/4,但是八戒不高興,認為自己的肚子大,需要吃1/6或1/5。后來沙僧給八戒切了1/6,看到大家都在開心地吃西瓜,豬八戒卻想自己所獲得的這份,怎么會比他們的都少呢?通過給學生創設這個故事情境,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的同時,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這節內容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有助于教師完成教學工作,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為學生提供自主預習機會,切實提高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滿足新課程教育要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做好有關“生本教育”的落實工作,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給學生講解“多邊形面積”這節內容前,教師應給學生提供進行自主預習的機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做好新知識的預習。在進行預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新知識進行基本認識,并將自己在預習中存在的疑惑和問題進行標注,之后在課堂學習中對這方面進行重點關注。在此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預習習慣的養成,以此能夠提高其自主學習意識。另外,也可指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預習,對自主學習方法進行完善,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握預習知識點,學會合理使用面積公式解答問題。這種教學形式充分體現出“生本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其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六)多元化評價
眾所周知,學生之間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因而教師在學生評價方面應注重這方面問題,不能僅根據學生成績對其進行片面評價,需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如學生學習知識的參與熱情、是否參與動手實踐等。另外,教師在學生評價中要以鼓勵為主,要能夠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并對其進行肯定,以此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最后,教師在進行學生評價期間,還可通過學生之間評價、學生評價教師等方式進行。之所以這樣做,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對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認識,并加以改進,同時也可給教師提出意見,增加師生之間關系。
四、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生本教育”理念的了解,教師在數學教學工作中應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促使其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另外,教師還需做好引導工作,明確學生自主學習目標,同時還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以此能夠滿足新課改教育理念要求,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王妍.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探索[J].求知導刊,2020(2):40-41.
[2]張曉英.“生本教育”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實施[J].家長(上旬刊),2021(4):99-100.
[3]江穎.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分析[J].南北橋,2020(19):33.
[4]徐歡.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以“分數的意義”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0(32):81-82.
[5]蔡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實踐探索:以“體積與容積”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1(8):72-73.
[6]周劍.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8(1):61.
[7]程萬俠.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J].遼寧青年,2020(20):8.
[8]鄧其燦.對小學數學“生本教育·智慧課堂”課題實踐的兩點思考[J].數學大世界,2019(7):60.
[9]李蘭女.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模式[J].中華少年,2019(36):166,168.
作者簡介:
康開軍,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南屏鎮嵐林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