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結合成為教學的趨勢。對于小學語文課程而言,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上課、交流合作提供一個非常便捷的平臺,也能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主動學習方法,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文章從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入手,分析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可行性以及優勢,并提出相應的問題。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程整合;實踐探究
一、 引言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實現教育改革的科學化是大勢所趨,在《科學課程標準》中也曾提倡“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于教師而言,實行素質教育以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是一個知識轉化過程,學生通過視覺來獲取黑板或者書本上的知識,通過聽覺來獲得教師上課時所講述的內容,這樣的授課效率不高且比較傳統。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獨立學習意識,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對于教師而言,教師不僅僅能夠在課堂上使用更加高質量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幫助老師調整教學進度,尊重學生差異。
二、 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無法統一
因特網本身是一種可用于遠距離溝通的通信設備,其在教育界也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世界各地都對現代信息技術產生了巨大的興趣,例如,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計算機科學技術是一種能夠幫助教師授課,同時,幫助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工具。這種現代教育的方式使得像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學生十分重視這樣的學習資源,它可以作為一種共享知識的形式,幫助更多人能夠更加快捷方便地了解知識,并且能夠逐步豐富和完善學習的架構。對于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而言,雖然他們的現代教育技術仍然不夠完善,但是他們借鑒了其他具有先進教育技術國家的做法,在現代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之間建立聯系,并且應用到了教育的范疇里,使得現代教育技術成為各課程最重要的學習手段和輔助工具。
而在中國的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教育局一直在強調要更新教育觀念,但是對于落地實踐來說,還是無法實現完整的統一。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對于新理念的接受程度不同,對于現代技術的理解存在片面化的問題,暫時未能做到課程現代教育的轉化。例如,在現代信息技術中,教師要舍棄掉之前完全由自己控制課堂,自己是課堂主體性的觀點,而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為學生創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這一點對于許多教師而言很難做得到。許多老師已經熟悉了原先的教學方法,面對教學效率較低以及課堂紀律較混亂的現象,教師通常會以威嚴的形象加以遏制;而輕松的教學風格與教師的威嚴形成截然不同的對比。又或者有一些較為年邁的教師在面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時候,通常會因為無法完全掌握使用方法而打亂自己的教學節奏,這導致新興的理念與教學實踐無法做到統一。
當現代信息技術不斷走進小學校園,教學模式勢必會發生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例如,在科學培養計劃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計算機科學技術帶來的現代教育方式,使得教學情境變得生動豐富,教學特點也變得更加鮮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斷增加。教育技術的信息化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通過情景的模擬,使得學生能夠主動思考、主動摸索以及主動鉆研,提高自我發散思維,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
得到發揮,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意義上的主動構建者,這樣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會更高。
(二)小學語文教材與學生生活脫軌
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數都是沿用十幾年前的文章,教材大部分內容更新速度慢,仍然停留在老版本。小學生想要接觸的是新鮮的事物,他們想要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夠跟上社會的風向標。當今社會變革之迅猛,社會問題以及看待問題的角度都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各類新現象也在不斷涌現。然而,語文教材仍然很少改變,學生喜愛的內容和表達的形式都十分少,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產生厭煩心理。時代在不斷發展,人們周遭所面臨的事物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而語文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其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寫作能力,讓人們能夠更好地感受生活。因此,小學教材要跟上生活,不要離人們的生活過于遙遠。
(三)教師未能真正轉變教學方式
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同,在傳統教師的觀念里,在課堂的上課模式應該是教師在臺上授課,傳授的知識是教師對于課文的主觀感受或者是標準答案,而學生在臺下被動地聽課,這種語文課堂上老師占據的是主導地位,一切以老師為主導。而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小學語文課程中,教師會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意識,使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的位置,從而發散和打開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提高學生閱讀以及寫作能力。
通常情況看下,沒有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生很容易出現害羞而不敢發言的情況,這種情況會導致學生的需求容易被忽視,老師講什么學生就接收什么,學生關于文章的見解并不能完整地表達出來,而學生一旦處于被動地位就容易導致課堂氛圍變差,學習效率降低。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學生能否高效率地接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尤為關鍵。傳統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一直無法提高。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找到語文學習切入點,或者是教會學生相關的閱讀技巧,但是教師一定要意識到小學語文課堂是引導學生去自我學習感悟文章,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相關的寫作以及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閱讀的興趣。而從來都不是教會他們關于文章課后練習題的理解和標準答案。若只是把學生限制在框架里的話只會造成學生固化不前,學生不僅難以突破語文閱讀的邊界,甚至有可能在其他學科面前因為審題失誤或者理解不到難以提高學習效率。
三、 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策略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教學的多樣化
時代在進步,教育科技也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日新月異的科技讓教學方式延伸出無限種可能,因此教育的腳步必須跟上。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上課體驗,能夠幫助教師活躍課堂的氛圍。近年來,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使得各個行業實現了智能化。在現代教育中,人工智能技術也逐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許多教師可能由于教學習慣和年紀的問題,不善于使用新科技,但是學生是一批又一批的,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必須配合現代社會的技術,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還能夠使知識更容易被新一代小學生所接受,
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代入感和理解能力。例如,在課文《字與畫》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動畫的形式,用詼諧幽默的方式將學生帶入課文所描繪的字與畫的情境中,達到沉浸式教學的目的。
在多媒體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電子教案以及多媒體課件這兩種工具。電子教案是以PPT為基礎,教師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將課堂知識點形象地呈現給學生。電子教案的優點是可以實現內容的隨時使用、隨意修改,能夠滿足不同類型的教學需求,其缺點是教師在課堂上課時容易出現跟著教案念文字的現象,因此,在設計電子教案時要盡量多增加圖片,減少文字內容,這樣設計的電子教案不僅僅增加了趣味性,還能夠避免老師出現念PPT的情況。而多媒體課件是利用計算機科學技術中的高級語言編程設計出來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這是一種可以直接運行的軟件,里面不僅僅包括了教材電子內容,還有動畫、仿真等視頻,還有專門的講師對課程內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
(二)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
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整合中,貫徹落實的是教師,教師的實際教學方式決定了課堂的教學是否能夠實現現代化。教師的教育理念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不能停留于過去,固執地認為過去的手法沒問題就一定能適用于現代。其實隨著進步的不斷發展,學生所處的環境已經經歷了種種變化,學生接收到的事物都已經更加現代化,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更應該朝著現代化、能夠帶動課堂氛圍的方向發展,讓學生能夠以輕松的方式保持高專注力學習課堂知識。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之前,也要不斷地提升和豐富自己的專業技能。只有通過豐富的專業知識、精湛的授課技巧、高尚的教師情操以及進取的教學熱情,才能更好地帶動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獲取發展。同時,年輕的教師也不能完全摒棄掉傳統的教學理念,要善于從傳統理念中吸取有用的東西,不斷觀摩別人以及借鑒別人的教學手法,結合自身的特點教學。學生是需要牽引的,也是需要被鼓勵的,教師要幫助學生朝著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方向發展。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轉變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轉變學生學習興趣,關鍵的一點是讓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的地位。在這方面有非常多的教學技巧,例如,采用現代翻轉課堂的形式:面對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在應用翻轉課堂時,可以利用PPT將課堂內容進行切分,在PPT中確定要切分的內容模塊后進行翻轉,并且制定相關的教學策略、方法以及手段。一般而言,知識模塊可以分為程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其中陳述性知識可以翻轉到課前預習部分。例如,成語的意思和解釋是陳述性知識,可以用相關視頻等方式通過線上交互軟件傳送給家長,再由家長交給學生自學,而文學的主旨大意以及思想情感是程序性知識,應該在課堂內利用人機互動,或者是大屏幕展示,通過師生小組討論更好地深化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同時,還可以通過辯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鉆研思考,辯論能夠給學生一種代入感,并且能讓學生主動掌握所學知識,
從而更加熱愛文學。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對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能夠起到教學輔助作用,并且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都能夠起到促進作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讓知識的呈現更加多樣化,還能夠幫助教師營造課堂的氛圍,與傳統模式下枯燥的氛圍相比較,信息技術課堂顯得更加活躍。學生能夠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平臺中更加獨立的探究學習,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得到充分學習鍛煉,能夠保障語文課堂能夠獲得更多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蘇春景,高亞男.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煙臺市芝罘區部分小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3):43-49.
[2]賈相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才智,2015(23):187.
[3]蔡程.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6,264(4):141-142.
[4]姜秀珍.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教師,2017(9).
[5]郭艷.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初探[J].科技信息,2012(35):366,412.
作者簡介:張紅專,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河畔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