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估算是一種不需要精確計算就能得出最后結論的一種計算方式,其是在合理的情況下,對數(shù)量關系的概算、空間形式的判斷。估算跟精算不同,它所得到的結果僅僅是接近精算。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估算逐漸成為小學數(shù)學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估算;小學數(shù)學;計算運用
一、 引言
對數(shù)學問題的計算主要分為兩種方式:精確計算和估算。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精確計算是要求計算結果準確無誤,不差分毫;估算則是得出一個大概的結果,其與準確結果之間存在一定誤差,且估算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之中。新課改提出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授學生靈活應用估算是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zhàn)。
二、 估算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的意義
(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具有積極作用
數(shù)感,簡單來說,就是對數(shù)字,比如,數(shù)值大小、數(shù)量關系的感覺,具有一定的直覺性。如果學生的估算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可以使他們對數(shù)字的認識更加深刻,從而迅速做出判斷和反應,進一步促進學生數(shù)感的形成,使學生更好地解決數(shù)學問題
(二)幫助學生拓展思維
估算雖然只需要得出大概的范圍,不要求計算準確結果,但是在計算過程中,仍然需要用到加、減、乘、除等數(shù)學知識,而且必須在對問題深入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計算等。估算是結合生活常識,依靠直覺思維,利用邏輯思維進行處理,最后達成目標的計算,因此估算的運用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促進作用。
(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估算的過程中,需要左右大腦共同作用,因此有利于學生對數(shù)量全局性的認識、概括性地把握,對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學整體化思想以及良好的整體分析問題的習慣具有促進作用。不僅如此,學生在估算時,對于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進行合理判斷和推理,能夠幫助提高他們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檢驗意識
對于數(shù)學問題進行估算,并不是毫無根據(jù)、胡編亂造,而是結合以往的數(shù)學知識以及數(shù)字特點,進行合理分析。估算被廣泛應用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當一個數(shù)學問題的答案無法精確計算或者只需要近似答案時,就可以采用估算的方式來進行計算。如果是必須得到精確答案,那么估算也可以幫助學生對其進行檢驗,保證精確答案的準確性。
三、 估算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教師對于小學數(shù)學估算教學的效果有著巨大影響。第一,教師缺乏對估算教學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認識。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精確計算為主,忽視了對估算內容的教學,導致學生估算意識淡薄,無法提升估算能力。第二,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落后。雖然新課改提出要求,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但是教師仍然擺脫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估算的意義,學生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這不利于學生數(shù)學素質的形成。第三,評價方式固定。教師往往只根據(jù)學生的估算結果與精確計算的接近程度來進行評價,忽略了學生在估算時的思考過程,學生估算思維無法提升,估算教學無法穩(wěn)定推進。
(二)學生方面
學生的態(tài)度嚴重影響估算教學效果。他們將精算作為主要學習內容,缺少對估算的應用,這導致估算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無法全面發(fā)展。除此之外,學習方法也同樣重要。部分學生僅僅憑借直覺對數(shù)學問題進行判斷,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這阻礙了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進而影響到了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四、 估算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的運用
(一)提升學生對估算價值的探索欲望
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認識到估算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可以利用估算解決。與此同時,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生活案例來進行教學設計,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并熟練運用估算,進而發(fā)現(xiàn)估算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價值,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估算的求知欲。比如,在學習“分數(shù)乘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講解理論知識,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然后利用實際生活來展開教學。例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學校準備舉辦運動會,一共準備了100個座位,要求小紅、小明、麗麗將座位擦干凈。其中,小紅擦了全部座位的1/4,小明擦了全部座位的1/2,麗麗擦了全部座位的1/5,問他們三個人將全部座椅擦干凈了嗎啊?如果精確計算的話,需要將100×1/4+100×1/2+100×1/5,得出他們一共擦了95個座位,還剩5個座位沒有擦,因此他們沒有將全部座位擦干凈。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將1/5看成是1/4,100×1/4等于25,25+50+25正好等于100,但是由于1/5小于1/4,因此,可以知道他們并沒有將全部座椅擦干凈。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解決了數(shù)學問題,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意識,提升了他們對估算價值的探索欲望。
(二)增強學生對估算學習的自信心
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對學習失去信心,將會導致學生產生消極心態(tài),甚至產生厭煩情緒,學習效果也會變差,最終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心態(tài),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增強學生對估算學習的自信心。在他們估算出范圍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比估算與精算結果之間的不同之處,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估算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而讓學生主動地利用估算去解決數(shù)學問題。但是,如果出現(xiàn)與精算結果差距較大的情況,教師應該改變以往嚴厲批評的方式,采用和藹可親的語氣指出問題所在,引導他們找出正確的估算方法,并讓他們再一次進行估算,得出與精確計算相近的范圍。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充滿成就感,而且更進一步地提升了他們對于估算的自信心。
再以“分數(shù)乘法”為例,比如,有這樣一道題:小剛有一本漫畫書,這本漫畫書一共有123頁,小剛每天看這本書的1/5,問他每天看多少頁?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估算得出一個范圍,他們經過思考得出120×1/5等于24,130×1/5等于26,因此可以得知小剛每天看的頁數(shù)在24到26之間。然后,要求學生進行精算,123×1/5等于24.6。
24.6大于24,小于26,可以看出學生的估算結果是正確的。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縮小估算范圍,可以將123看成125,得出125×1/5等于25,這樣使精算結果與估算范圍更加接近,使學生增強對于估算的自信,為進一步提升估算能力奠定基礎。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用估算解決數(shù)學問題,可以使學生整體性、概括性的認識計算結果,正確判斷數(shù)量關系,合理推斷空間形式,使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縝密,處理問題更加得心應手。因此,教師應該在進行估算教學時,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發(fā)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將數(shù)學知識融會貫通,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形成。比如,在學習“分數(shù)乘法”時有這樣一道題:同樣大小的蛋糕,其中一個同學吃了這個蛋糕五分之三的4/5,另一個同學吃了這個蛋糕五分之四的5/7,問兩個同學誰吃得多?按照正常計算流程這道題應該是先計算兩個同學分別吃了多少蛋糕,然后再相減進行比較。用3/5×4/5,計算得出等于12/25,4/5×5/7等于20/35。然后用12/25減去20/35得出最后結果。但是,由于12/25-20/35是異分母分數(shù)相減,在計算過程中需要進行同分,這個計算過程比較煩瑣,學習效率比較低下。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估算來解決這個數(shù)學問題。經過思考,有的學生認為12/25是小于1/2的,20/35大于1/2,由此可以判斷12/25小于20/35,得出最終的結論就是第二個同學吃的蛋糕要多一些。通過進行估算教學,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對數(shù)學問題做出正確判斷;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打破傳統(tǒng)思維模式,使學生尋找獨特的解題思路,采用新穎的解題方法。不僅如此,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使他們的估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進行合理評價
估算的結果并不是一定的,因此對于估算結果是否正確、合理,學生的認識也是模棱兩可,比較模糊的。對于這種情況,在進行估算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在進行估算前先了解實際問題的要求,然后再采取合適的估算方法,只要估算的結果符合實際要求,那就是正確的。對于算式的估算并沒有唯一的標準,不是估算結果與精確值越接近越好,而是要求在合理的區(qū)間內。此外,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評價標準也應不同。比如說,低年級的學生,處于學習估算的初始階段,他們的估算結果只要在范圍之內,就是可以的,但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估算基礎,因此對于他們的要求要比較高,必須在估算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調整,使估算結果更加接近精確計算結果。
比如,對于兩個分數(shù)7×3/4與13×4/5的結果進行比較,正常計算方法應該是先計算出兩個分數(shù)相乘的結果,再進行比較,如果分母相同,那么可以直接比較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但是在分母不同的情況下,就需要先進行通分,才能進行比較,過程要復雜許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估算得出結果,經過思考,有的學生認為可以直接省去計算的過程,因為從數(shù)字就可以直接看出7比13小,3/4比4/5小,那7×3/4一定要小于13×4/5。在估算結束以后,教師要給予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在估算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培養(yǎng)他們的估算意識,從而提高學生估算水平。
(五)運用估算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也可以應用于生活,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來幫助學生運用估算解決問題,或者是讓他們自己尋找可以用估算解決的生活實例。教師要從生活實際經驗出發(fā),將自己身邊真實發(fā)生的例子轉化成數(shù)學問題,強化估算水平,使學生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學習“分數(shù)乘法”過程中,學生可以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很多有關的例子,比如,小蘭和小莉都有紅色和綠色兩種彩色畫片,分別有35張,其中,小莉的紅色畫片是小蘭的3/5,綠色畫片是小蘭的3/7,問小莉的紅色畫片多還是綠色畫片多?計算過程是分別將小莉的紅色畫片和綠色畫片的張數(shù)計算出來再進行比較,這樣計算出來的結果是精確計算,用35×3/5等于21,35×3/7等于15,21大于15,可以知道紅色畫片比綠色畫片多。但是針對這道數(shù)學題,也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得到正確答案。從題目來看,小蘭紅色卡片和綠色卡片的張數(shù)是一樣的,因此可以直接比較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很明顯,3/5要大于3/7,得出最后答案,紅色畫片要更多一些。
五、 結語
估算在現(xiàn)代數(shù)學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來臨,對利用數(shù)字工具進行估算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將估算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以解決生活中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除此之外,教師應該采取合適的方法,及時規(guī)避或者改正一些估算問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促使學生更加方便計算,為他們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引蘭,方正剛.淺談數(shù)學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和達成:從一道小學數(shù)學估算題說起[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0(2):103-107.
[2]許志麗.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0):70.
作者簡介:芮夢嬌,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金陵中學龍湖分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