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嘗試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初中數學個性化作業,目的在于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資源共享、個性推動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改變傳統學習結構。從提升課后作業布置的有效性、作業輔導的針對性、考后鞏固訓練的實效性三方面著手,形成在網絡平臺環境下“作業分層布置—難點及時指導—考后針對訓練”的教師個性化作業布置模式及學生個性化學習模式,探索出一套基于理論、源于實踐、面向全體、操作性強的策略與方法,真正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不僅是教學手段的改革,同時還是促進課程體系觀念與形式的變革,進而促進學習方法及教學結構的變革。
關鍵詞:網絡平臺;初中數學;個性化作業;分層布置
現代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領域最活躍、發展最迅速、影響最廣泛的因素之一。以多媒體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不僅影響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并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上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利用信息技術,借助網絡平臺,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各學科進行整合,可以改變學生傳統學習的觀念和形式,改變教學環境、手段和方法,變革教學模式,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有利于學生有針對性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兩大技術已經成為學校信息化時代轉變的兩個重要支撐。目前,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使得教學模式更加豐富多樣。但由于傳統觀念、硬件設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在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基于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同,傳統全班統一的作業布置模式,導致優等生無法得到拔高,后進生無法獨立完成作業,作業練習有效性低。②學生對作業中遇到的難題無法及時得到有效的點撥與指導。③教師對學生進行階段性檢測后,無法針對每位學生的知識薄弱點進行查漏補缺,缺乏應有的針對性鞏固訓練。
基于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筆者所在學校嘗試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初中數學個性化作業,目的在于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資源共享、個性推動等學習環境,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改變傳統學習結構,從“作業分層布置、難點及時指導、考后針對訓練”三個方面著手,真正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不僅是教學手段的改革,同時還是促進課程體系觀念與形式的變革,促進學習方法及教學結構的變革。
一、 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作業分層布置,確保課后作業布置的有效性
(一)評估學業能力,學生合理分層
為了使作業布置能符合學生個性化水平,減輕學業負擔,我們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思維品質、性格特征和個人興趣,在學生自覺自愿的基礎上,將以班為單位的學生分成A、B、C三個小組,相應地建立三個班級作業群:A組為基礎組,學生成績欠佳。學生緊扣教材會做隨堂練習和習題中的基礎題。B組為提高組,學生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能做課本除能力題以外的全部練習題。C組為競賽組,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方法正確,成績優秀,能處理綜合習題甚至競賽類題目。
給學生指出,各組之間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學習一段時間后,可以根據學生成績水平、能力狀況的變化,結合學生的自主需求,學生層次可以有所調整。
(二)整理作業資源,作業科學分層
教師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對作業題目進行精挑精選,整合學校內部作業資源,引進外部優質教學資源,努力做好作業分層和資源共享,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劃分為3個等級的作業:A等級作業為基礎性作業。該類作業針對教學大綱中“知道”的內容和部分“理解”內容設置,重在落實課堂教學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培養學生基本技能,難度不大,要求每個學生完成。B等級作業,面向的主要為班級的中等學生,也是占比比較多的學生,主要內容為“理解”內容。C等級作業,主要為“理解”和“應用”類的作業,偏重知識的綜合理解,要求C組同學在完成A、B組作業的基礎上嘗試去完成。
在分層作業的布置上面,不能優等生只做拔高題,不做基礎題和中等題,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驕傲自滿或者基礎知識的不扎實,從而導致成績的下降。同樣,潛力生不能只做簡單題,應該加入一些中等題和拔高題,作為選做題目,促使學生“跳一跳”,畢竟學生在不斷的變化中,過于簡單的題目會壓縮他們的進步空間。保證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中題目難易程度的比重不同。這樣切實為每位學生打造了符合學情和能力水平的習題,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以保證每位學生學有所獲,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實現作業布置的個性化。
二、 借助網絡平臺實現難點及時指導,加強作業輔導的針對性
(一)反饋當堂作業,調整教學
傳統課堂教學中,當堂的作業反饋費時而不準確,尤其是教學節奏比較快的時候,學生的錯誤很容易沉積下來,當教師發現問題再進行補救時,勢必延誤教學進程,降低教學效率。
在“一起中學”App中,能立即反饋學生當堂的作業情況。學生遞交作業后,平臺會對客觀題目進行即刻批改和反饋,會對學生的錯題對應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并且推送相關的題目進行鞏固練習。對于主觀性題目,學生拍照上傳后,由教師進行及時的批改,教師端可以查看每一位學生的作業情況。此外,平臺對作業中每一道習題的對錯人數比例、具體學生名單都會瞬間統計并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不斷地從信息反饋中隨時掌握教學過程的進展與達成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二)結合存在問題,及時輔導
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網上互動講評,提高輔導針對性。教師借助微信群以微視頻或微課的形式,對當天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包括重、難點題目及典型的錯題進行展示和講解,每位學生結合自己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觀看相應的講解視頻,對仍然不懂的問題可在微信群中與同學進行討論或向教師請教,大家一起學習分享、互動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隨機應變,因勢利導。使得當天問題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從而提高了作業輔導的針對性,提升了學習效率,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實現作業輔導的個性化。
三、 借助網絡平臺實現考后針對訓練,提升鞏固訓練的實效性
(一)自動收集錯題,有效復習
收集錯題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能有效訓練學生解題思路和方法,尤其在復習階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實際學習中,初中學習負擔繁重,學生很難抽出時間收集和整理錯題,而且傳統紙質摘錄錯題效率太低,又容易丟失,很不方便。
“一起中學”App中,在大數據的幫助下,只要是學生曾經做錯過的題目都會自動保存在數據庫里,學生需要查看時,可以馬上呈現出來,這樣的網絡平臺可以幫助學生節省錯題整理的時間。系統還會自動生成個性化的錯題本,進行舉一反三的針對訓練,有助于學生查漏補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幫助師生擺脫題海戰術,也有助于教師實施個性化輔導,真正地達到減負增效。
(二)批閱課外作業,交流互動
課堂外的作業,在傳統教學中是無法實施批閱的,而利用網絡平臺可以進行布置個性化的課外作業。例如,可以在班級QQ相冊中上傳展示學生的章末總結和思維導圖以及錯題集,學生在有網絡的環境中可以及時遞交作業,然后教師網上批閱,學生相互學習。教師甚至可以面向校內全體學生開設分層課、選修課、競賽課,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全新的體驗,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成長,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總之,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初中數學個性化作業的探究與實施,比較傳統作業有以下幾點優勢:
第一,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實行分層布置作業,題目質量有保障,難度適中,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內,習題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能夠真正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得學生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內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第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借助網絡平臺實現網絡作業分享,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利于實現課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統一。
第三,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升,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發展。通過網絡平臺形成的個性化習題集利于查漏補缺,有利于易錯題和常規題的整理,幫助學生鞏固夯實基礎知識;復習鞏固錯題并完成針對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考前復習的針對性。對薄弱點進行反復強化訓練,消滅知識死角,提高學習成績。
在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初中數學個性化作業的探索與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總結出了可用于操作和實踐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
依據以上流程,形成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作業分層布置—難點及時指導—章節針對訓練”的作業布置模式,從“知識點—知識面—知識網”三個方面實現難點突破與知識整合,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形成了“自主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性化學習模式。
總之,通過網絡平臺不論分層布置作業,進行作業輔導,還是分享作業,進行資源共享,都具有極大的優勢和意義。網絡布置個性化作業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分層布置作業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因材施教,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網絡輔導作業更加及時方便,可以以最快、最省時、最有效的方式將作業講解呈現給學生,清晰易懂,可以反復回看,實效性強;網絡分享視頻作業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利于實現知與行的統一。
在今后的進一步實踐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教師要控制好作業量,精選作業,實現作業的有效性;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形成家校合力,督促孩子高效完成作業;指導學生上網完成作業時學會科學用眼,保護視力。努力在網絡教育較發達的今天,更好地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梅.基于網絡平臺的滾動分層作業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9.
[2]梁世旺.網絡環境下初中數學個性化作業的實踐與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136.
[3]魏娟.核心素養視野下《道德與德與法治》課后實踐作業的設計與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2017(11).
作者簡介:
車芳文,陜西省寶雞市,陜西省寶雞市清姜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