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婷婷
摘 要:隨著新課改和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情境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個階段的教學之中,尤其是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些相對抽象難懂的知識講解和利用方面顯得極為重要,這也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的小學數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以及有效,因此,如何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師來說是一項重大的挑戰,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選擇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課堂教學環境的素材,以此為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水平低,而數學作為一門理科類的學科,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思維性,所以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要選擇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方式,在幫助學生掌握基礎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熱愛數學。
一、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在教學情境中進行的,并且在新課改以來,教師雖然將情境作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但教師對情境理解不到位以及對形式的過度追求,使得情境出現低效的現象。小學數學情境教學中主要存在幾個問題:其一,情境缺乏目的性。主要體現了教師在構建情境的過程中缺乏了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導致教學活動偏離實際教學內容,產生教學活動的“低效能”。其二,情境設計缺乏思維性以及挑戰性,使得學生無法與外界環境建立有效聯結,這樣的情境也是無效的。除此之外,教師所創設的情境缺乏生活性,尤其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初步建立生活觀念,對熟悉的事物容易產生情感層面的共鳴,而部分教師在構建情境時常常忽視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把握,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低效用”。可見,作為教師而言,應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構建教學情境,使情境真正發揮實際作用。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會遇到很多陳述性的知識點,如教材中的概念、定義、公式等,都是較為抽象、枯燥的文字。如果教師僅僅要求學生記住這些枯燥的內容,那么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就失去了趣味,數學教學也失去了探究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應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幫助他們理解數學、表達數學,獲得數學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筆者首先以身邊正在發生的事例為問題背景,對學生進行提問:“學校要在一條長120米的南北通道邊種上一排香樟樹,如果每棵樹之間的間距是10米,學校一共需要買多少棵香樟樹?”學生憑直覺給出了需要購買12棵的答案。此時,筆者沒有直接否定他們,而是讓他們繪制線段圖,自主驗證自己的答案。這時,班里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線段圖畫法:第一種是兩端都種上了樹的;第二種是兩端都沒種上樹的;第三種是僅在起點或終點種上了一棵樹的。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只有第三種方案的種樹量是12棵;當兩端都不植樹時,只需要種11棵;當兩端都種上樹時,則需要種13棵。這個時候,筆者沒有直接歸納出“植樹問題”的解決模型,而是讓學生繼續思考:“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進行自主思考,最后發現了“植樹問題”的一般解題規律。如此,原本抽象的“植樹問題”模型的建立過程,就變得非?!敖拥貧狻?。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可以在具有趣味性的課堂中積極思考、建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數學素養。
(二)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加深學生的理解
提問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是教師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探索問題并自主找到解決方法的有效措施。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問題情境,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水平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獲得充分的參與感與成就感,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倍數與因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加深對倍數和因數概念的理解。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水平進行分組,使提問的環節進行得更加順利。隨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李紅家有20頭牛,是王聰家牛的4倍,那么這其中的‘20與‘4是什么關系?”通過導入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更加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加深對本堂課知識點的理解。
(三)創設趣味游戲情境,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在短短的數學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完成課本內容的教學工作,還要考慮學生的性格與愛好,做到因材施教。為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融入一些游戲的元素,促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這樣可以讓數學學習的過程更加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找朋友”的游戲,給每個學生發一張數字卡片,然后宣布游戲規則:只有卡片上的數字相加起來等于12的人,才可以配對成為朋友。通過這樣的小游戲,學生可以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鍛煉運算能力及反應能力。由此可見,教師通過設計不同的游戲情境,可以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做游戲的同時提高數學綜合素養。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要把新的教學理念帶入課堂,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地加工,合理科學地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小云. 基于教學做合一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情境教學探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1(12):2.
[2] 楊發斌. 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探討[J]. 學周刊, 2021(21):2.
[3] 周學安. 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究[J]. 教育研究, 2021, 4(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