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
摘 要: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的傳承,更是所有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精氣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歷史追溯,汲取其中的民族精神,將其對學生進行滲透,從而塑造學生的正確的民族精神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精神的建設和滲透,這也是新課實施下歷史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
關鍵詞:民族精神;初中歷史;教學滲透
歷史學習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過程,只有對過往的歷史有所了解,并且滲透其中的民族精神,才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日益發展的今天,更要讓學生了解國家既往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了解國家發展,從而建設學生正確的思想和精神?;谛抡n實施下,對初中歷史教學也提出了不一樣的要求,注重學生的民族精神塑造,切實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目前的關鍵教學方向。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圍繞課程,追溯歷史,領悟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了解歷史,滲透精神
歷史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師必須要讓學生針對所學課程進行切實的了解,同時結合歷史周邊信息,讓學生全方面的了解歷史,才能在其中將其精神進行滲透。以往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向過于單一,只汲取其中部分內容對學生教學,知識過于零散,既不能建設學生的歷史思維,也不能很好的讓學生領悟精神。這不僅降低了歷史教學的實效,也有違新課實施標準。
例如,在人教版歷史九年級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中,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課程內容,從而滲透精神。如,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教師可以將其內容分為起義原因和精神傳遞兩個內容版塊,既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分析內容,也滲透精神。以內容版塊為基礎,教師可以試問學生,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在進行歷史了解后,進行了中肯的回答。在19世紀中期,印度已經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的過度剝削激起了印度民眾的反抗之心,以章西女王為首的革命軍開始了反抗之路。這也是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原因。隨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體現了什么精神?學生結合起義的原因,對這次的大起義進行了簡單總結。學生認為這次起義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以章西女王為首的軍隊卻體現了出現了濃濃的民族精神。他們的反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更多的百姓。正如我國清末時期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其中體現的民族精神卻深深烙印在了歷史當中,他們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的未來可以犧牲一切。這樣的精神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對于課程當中的民族精神進行了正確理解。
二、結合歷史,學習精神
追溯悠久歷史,其中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民族精神。在歷史教學中之所以將民族精神建設作為初中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為了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只有學生的歷史觀和歷史精神得到正確的建設,才能更好的成為國家的人才。這不僅貫徹了新課實施標準,也提高了歷史教學的實效。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第二次工業革命》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以第二次工業革命為背景制作相關視頻,同時在視頻當中結合每個視頻畫面配備相對應的歷史內容。比如,在電的應用當中,教師可以在視頻當中體現電力的發展歷史,從早期的蒸汽發電機到如今的全民電力時代,以這樣的歷史進程作為視頻短片的主要內容,從中還可以重點提到科學家愛迪生,電力的發明離不開他的貢獻。這樣既體現了工業革命的背景,也讓學生了解每一種新生事物的誕生與發展都離不開一個關鍵點——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切事物誕生的重要精神支撐,正因為這樣的精神才有了如今的新世界。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民族精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影視劇作品,如,《覺醒年代》等,具有鮮明民族精神特色的影視作品,通過一些片段的了解,再結合歷史課程,會讓學生的體會更加深刻。無論是民族復興或者是工業崛起,它們的背后都有著強烈的民族精神支撐。只有讓學生通過這些歷史內容學習當中的精神,才能建設自己的民族精神。既提升歷史教學實效,也塑造了學生正確的民族精神觀念。
三、實踐歷史,領悟精神
歷史可以說是時間的積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領悟其中的精神,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學習實踐。在相關的歷史場所中,學生會更加具有代入感,通過一些特定的歷史物品或歷史場景,學生才能切實感受歷史的魅力,從中領悟精神。因此,組織歷史實踐,加強學生的精神是刻不容緩,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近代科學與文化》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歷史博物館”一日游的學習實踐活動?;顒悠陂g,教師可以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專業講解,精神滲透。圍繞課程主題,教師要帶領學生參觀相關的歷史展館,然后邀請館內專業人士為學生講解有關課程內容的歷史文化背景,并且對學生進行精神滲透。如,近代科學的代表人物牛頓,他所著作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前進了一大步,可以說他是一位劃時代的科學家。正如我國的四大發明一般,也是劃時代的存在。而這背后所代表是正是民族精神,為了使整個民族前進,這些科學家才會不畏艱難,奮勇向前。通過這樣的專業講解,讓學生既對歷史進行學習,也將精神滲透其中。第二,實地參觀,加強領悟。在專業人士講解完畢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實地參觀,針對近代科學與文化的發展歷程進行切實的了解。在參觀過程中,教師要將歷史知識對其進行滲透,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針對不同的歷史建設學生的民族精神。通過這樣的歷史實踐活動,不但加強了學生的歷史學習,也能讓學生從中領悟精神。從而追溯歷史,建設民族精神。
結束語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歷史課程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其追溯歷史,建設學生的民族精神。教師就要帶領學生圍繞課程滲透精神、學習精神,從而領悟精神,建設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加強歷史學習,完善個人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孫顯章.民族精神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中外交流, 2018, 000(048):156.
[2]計慧.追溯悠久歷史 塑造民族精神——芻議民族精神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 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