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付剛
摘 要:寫作在高中語文考試中占有較大的分值,因此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關注。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就已經接觸過作文,大概了解了寫作文的模板和思路。高中作文不僅是字數上的增加,也是內容上的升華,想要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需要學生具備充足的語文知識和豐富的課外知識。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寫作思維;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比較注重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想要寫出好的作文,不是短短幾天就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和學習來完成。但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時間緊,學習壓力大,也不能夠花過長時間在寫作上,因此需要教師利用課堂時間就能讓學生有收獲。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對于一個學生來說,閱讀能力很重要,尤其是在學習語文時,閱讀文章并且理解顯得尤為重要。但高中生的學習時間比較緊張,要進行大量的閱讀會受到限制,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進行拓展,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其次閱讀也要掌握方法,只是單純的去讀而不進行深一步的思考,那學生很快會忘記閱讀的內容,并且收獲到的知識也會很少。在課堂中學生只有理解并掌握課文中的內容,在寫作過程中才能夠運用,比如好詞佳句的運用和名言警句的運用,只有理解了才能夠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有的教師可能會讓學生大量的去背誦,有時候學生都理解不了,這樣就算記住了也不會運用[1]。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量,還要幫助學生去理解。就比如說在學習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3第一單元中的《老人與海》時,本文節(jié)選了海明威小說的高潮部分。在上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快速閱讀兩遍課文,讀第一遍時勾出老人與鯊魚的五次搏斗,五次搏斗后的結果是怎樣的,讀第二遍課文時勾出人物的內心獨白,并且說一說從這段話中可以體現出人物的哪些心理特征以及品質。分析人物形象是本文的重點以及難點,因此教師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抓住重點內容進行精讀,并且理解這些內容所想表達的意思。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在寫作過程中,記敘文是寫作的重要文體,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等為主,從小學到高中,記敘文都是作為基礎要求學生掌握的。在小學時學生的思維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寫出的作文缺乏一定的深度,高中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但是高中生不再像小學那樣會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在忙碌的高中生活中很難在對很多事物提起興趣,這也會導致其想象力有所下降,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需要教師花費心思去提起學生的興趣。高中生最需要的是放松心態(tài),教師要運用相對輕松的教學方法,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比如在描寫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時,如果直接去寫這個人善良或者助人為樂,讀者讀起來會覺得比較生硬,因此可以列舉一件事讓讀者能夠自己感受到所描繪的人的形象。就比如說在學習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3第四單元中的《宇宙的邊疆》時,對于大多數的高中生來說,他們對宇宙的了解是比較少的,因此在上課之前,教師先對宇宙做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先了解什么是宇宙,學生才能提起學習的興趣,才能盡情的發(fā)揮想象去探索宇宙的未知[2]。面對未知的宇宙,只有認真學習科學知識,有科學精神,才能探索廣闊的宇宙未來。假設把宇宙比喻成一個地球,那么人類也就是宇宙中的浩瀚星海,這樣的抽象思維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發(fā)揮想象寫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文章。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寫作大多數表達的也是人內心的真情實感,以及自身經歷過的事情,因此培養(yǎng)學生多去觀察身邊的事物才更有利于學生寫作。學生的寫作素材比較單調,因為他們并不善于觀察,寫出的文章也就會千篇一律。比如在寫自己的親人時,大多數的學生會選擇寫自己的母親,大多數學生想要體現出母愛的偉大,也只會從自己生病了母親送自己去醫(yī)院,而忽略了生活中的某些小事,比如母親的一個眼神,一次鼓勵,把好吃的都留給孩子,這些是生活中的小事,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事,也同樣的體現出了母親的偉大。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還能讓學生的心思細膩。就比如說在學習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3名著導讀中的《紅樓夢》時,《紅樓夢》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名著,描寫了一個封建大家族由盛到衰的過程。學習的目的是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從而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3]。比如林黛玉的形象是柔弱但又有幾分剛硬的,作者就通過各種外貌、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來表現出林黛玉的性格特點。這正是教學的目的,通過學習課文中的人物描寫方法,學生要善于觀察身邊的人,能夠模仿著課文中的描寫方法來刻畫出所要寫的人物形象。
四、營造輕松的寫作氛圍
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寫作時也就會更得心應手。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在家和在學校學習的效率是不同的,因為在家有各種電子產品的誘惑,而且是一個人學習,學習效率相對較低,而在教室是幾十個學生一起學習,看著旁邊的同學都在學習,自己也會不甘示弱,相對學習效率會高。因此教師可以一個星期留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寫作,教師給出作文題目,學生寫完之后讓同桌之間互評。這樣的一個小互動有利于學生取長補短,在看其他同學的作文時,能夠借鑒到作文里面的寫作手法以及好詞佳句。但也有可能出現一些弊端,因此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批改方式,盡可能的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收獲。就比如說在學習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3第四單元中的《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時,本文的難點是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為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4]。不同的人經歷的教育歷程都不同,在這一過程中肯定有讓自己難以忘懷的一件事,或者出現了影響自己一生的一個人,學生通過真情實感一定會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因此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教師讓學生寫一篇自己或者自己了解到的一名偉人的教育經歷。在課堂中限時讓學生完成寫作,這樣既有利于讓學生更好的把控時間,又能夠營造良好的寫作環(huán)境。
結束語
總而言之,提高寫作能力不是一件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事,需要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培養(yǎng)和學生認真學習和練習,比如培養(yǎng)學生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對課本的學習讓學生去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等有效的方式,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思維的目的,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春榮.“微時代”背景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J].中國教師,2020(S1):25.
[2]鄧斌.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6):120-121.
[3]金慧芳.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生活化素材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4):91-92.
[4]陳丙省.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實踐問題分析[J].作文,2020(4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