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嬌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教育教學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教師在具體的幼兒教學中,要注重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自身的創新思維。基于此,在對小班幼兒進行繪畫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及幼兒的學習情況,制定出科學的教學計劃,實現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開始先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意識,再逐漸鍛煉其創新思維,以此增強幼兒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游戲化;繪畫教學;小班幼兒;創造性思維
引言: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對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予以不斷的開發,實現對幼兒的個性化培養,促進其良好發展。教師在對小班幼兒進行繪畫教學時,可以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將游戲與繪畫教學結合在一起,這樣能夠促使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繪畫學習中,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也能被調動起來,其思維也會變得更加活躍,對于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夠產生有利影響。
一、設置游戲化的教學內容,提高幼兒的創造意識
小班幼兒本身的年齡就比較小,在實際繪畫教學中,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面對這種情況,幼兒教師則可以在繪畫教學中引入游戲,借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減少其分散的次數,促使幼兒積極參與繪畫的教學。另外,教師若想在游戲繪畫教學中,實現對幼兒創造性的有效培養,則可以結合繪畫教學內容,設置具有較高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引發幼兒對繪畫的好奇心,使其能夠主動學習繪畫技巧,教師也可以在其學習過程中,注重激發其創造性思維。而且教師要重視幼兒的主體性,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采用合適的游戲方式,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思維變得更加活躍,這也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1]。
比如,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幼兒繪畫云彩,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出多種不同的云彩圖片,促使幼兒能夠將注意力放在這些圖片上,通過這一方式提高教學內容的直觀性以及生動性,并且要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充分表達出來。接著,教師則要指導幼兒開展繪畫游戲,由于云彩的形狀各有不同,教師則可以讓不同幼兒之間互相做出一個動作,根據自己的想象,創作出與動作相似的云彩,同時也要配上相應的顏色,這樣則能夠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性思維,使其創造性意識得以提升,進一步推動幼兒的個性化發展[2]。
二、選擇合適的游戲繪畫材料,營造良好的創造氛圍
在具體的小班幼兒繪畫教學中,教師在對其進行游戲化時,還想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就應該對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特點等諸多方面予以全面考量。而且教師在設置繪畫教學游戲時,要準備合適的繪畫材料,使其能夠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同時也能夠調動其參與熱情,營造出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使得幼兒在這一過程中,能夠逐步學習到相應的繪畫技能,同時教師也能夠鍛煉到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基于此,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繪畫材料,拓展幼兒的繪畫思維,使其能夠選擇合適的繪畫材料創作出富有新意的美術作品。另外,教師還應該保障繪畫材料的安全性及創新性,促使幼兒能夠在使用繪畫材料的過程中,感受到繪畫的樂趣,這樣也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使其思維更加活躍,進一步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3]。
比如,教師在開展游戲化的繪畫教學時,可以開展變廢為寶的繪畫游戲活動。教師應該提前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并引導幼兒自行組隊,選擇好相應的廢舊材料,通過小組合作,將廢舊材料創作出一件據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物品。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廢舊紙盒、塑料瓶、廢舊布料等,還有一些需要使用到的繪畫工具,讓幼兒在小組內開展討論,通過交流思考,對這些廢舊物品進行改造或者是創造,通過對這些材料施以一定的魔法,將其變成具有美觀性或者是實用性的物品,鼓勵幼兒自行創作,使其樹立創造意識。此外,幼兒在具體的創作中,教師也要做好適當的指導,可以提出一些建議,促使幼兒的思維得以發散,為幼兒提供更多的靈感,提升其創造性思維水平。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之中,幼兒的創造熱情也會變得更高,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使用一些材料,對其美術作品進行點綴,,促使幼兒能夠利用這些材料創作出富有創造性的美術作品,使其能夠在創作過程中體會到相應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進而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
總結
有效的游戲化繪畫教學,能夠幫助小班幼兒提供創作靈感,再加上教師適當的引導,幼兒的創造性意識就會逐漸產生,使其在具體的繪畫過程中,創作出有新意的繪畫作品。而教師在游戲化繪畫教學過程中,則要根據幼兒本身的學習特點及需求,采用合適的策略,提升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水平,增強其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黃蓉. 游戲化繪畫教學對小班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思考[J]. 才智, 2020.
[2] 丁孟學. "三美"教學:在"賞創畫"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J]. 小學教學研究, 2019(35):3.
[3] 徐婉玲. 幼兒美術與幼兒園環境設計——幼兒園美術活動與創造性思維[J]. 好家長:創新教育, 20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