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要:孔子作為我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其不僅在數十年從教生涯中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同時從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教育內容出發,提出了十分系統的教育思想,并為以語言、文化為主要教育內容的現代語文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鑒,而將孔子教育思想應用到語文教學中,也隨之成為很多語文教師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基于此,本文對孔子的各種教育思想理念進行了簡單介紹,同時以高職語文教學為例,圍繞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作用展開了探討,最后針對部分孔子教育思想在高職語文教學的具體應用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為廣大高職語文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孔子 教育思想 高職語文教學
引言
受時代背景差異的影響,孔子教育思想雖然并不能夠以全盤照搬的方式應用到現代教育中來,但由于孔子教育思想本身就具有博大精深的特點,其中很多理念都與教育的育人本質直接相關,因此即便是從現代教育的視角來看,也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借鑒意義,而將孔子教育思想應用到高職語文教學中來,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孔子教育思想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作為孔子最為著名的教育理念之一,最早體現于《論語·先進》篇中“聞斯行諸”的故事,當學生子路、冉有就相同的問題(聞斯行諸?)向孔子求教時,孔子給出了不同的回答,并在公西華對此感到疑惑后作出了“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解釋。這說明孔子認為教育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學生特點來采取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子路好勝心強,做事喜歡逞強,所以要教導他做事應多聽取他人意見,而冉有性格謙遜,做事總是猶豫不決,則需要鼓勵其行事果斷[ 1 ]。
2.有教無類
有教無類思想出自《論語·衛靈公》中的記載,與東周末年孔子創辦私學的事跡相關,簡單來說就是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同時也都有著成才成德的可能,這一點不會因族類與出身的高低貴賤而改變。縱觀孔子數十年的從教生涯,無論是對貴族學生(如南宮敬叔、司馬牛、孟懿子等)與平民學生(如顏回、曾參、子路、子夏、子貢等)的一視同仁,還是欲居九夷的言論,都能夠充分體現出其對于有教無類思想的推崇。
3.啟發誘導
啟發誘導作為孔子從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原則,是指教育者要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以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并幫助進入到高度投入的思維狀態中。如《論語·述而》篇中記載了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原則,而孔子的學生顏回也曾做出“夫子循循然誘人”的評價,這些都是能夠充分體現出孔子對啟發誘導這一教育思想的重視與貫徹。
4.學思并重
學思并重是孔子對學習方法的總結、歸納,是指學習必須要與思考相結合,在學習活動中,二者無論哪一方面出現了缺失,都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在孔子的從教生涯中,經常會據此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展開指導,如《論語·為政》中曾提到其“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觀點,而在《論語·衛靈公》中則有著“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的記載。
5.重視德育
在孔子的漫長從教生涯中,其不僅會關注學生能力、學識的提升,同時還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德育,直接將“德行”列為了孔門四科之一,并提出了很多有關德育的教育理念[ 2 ]。例如對于智育與德育的關系,孔子曾提出“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觀點(出自《論語·學而》),認為學生要以品德為先,具備孝順、誠信等優秀品質后如果還有余力,再開始進行學習。而在德育內容上,則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見賢思齊焉”、“過而不改,是為過矣”等品行要求。
二、孔子教育思想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價值作用
1.發揮學生個性特長
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核心內涵是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特點來對其展開針對性、個性化教育,與語文學科的綜合性、開放性特點十分契合,如果教師能夠將這一教育思想融入到高職語文教學實踐中來,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征等展開教學設計,制定出多層次、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那么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就能夠將自身個性特長充分展現出來,并實現相關能力素養的有效發展,這對于素質教育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貫徹顯然是很有幫助的。
2.適應職業教育特點
與本科類高校相比,高職院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仍存在著生源質量相對較差的職業教育特點,在語文課教學中,很多學生不僅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同時還存在著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使教師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而通過對孔子教育思想的借鑒與運用,教師則能夠對“有教無類”觀念產生更為深入的理解,樹立“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成才”的正確教育觀念,對學科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較差、學習興趣不足的學生重新拾起信心,而在教師對學生充滿自信并耐心幫助其解決學習問題的情況下,高職語文教學效果也必然會隨之得到提升。
3.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當前很多高職語文教師雖然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產生了認同,但在實際教學中,卻仍然習慣于按照傳統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活動,不僅在知識講解、課文解讀等方面耗費了較多的時間,同時還常常會對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學習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根本無法得到保證。而將孔子教育思想融入到高職語文教學中,則能夠使啟發誘導教育思想與新課改要求聯系在一起,加深教師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認知,同時結合《論語》等書籍中記載孔子教學事跡,對堅持以學生課堂主體的重要性展開深度解讀。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會對新課改中有關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要求產生更強認同感,同時還能夠學會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啟發,這對于落實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顯然是很有幫助的。
4.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高職階段的語文課程通常都是公共必修課的形式出現,其總課時雖然相對較多,但在教學內容覆蓋面廣的情況下,單純依靠課堂教學仍然很難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不足,那么就很容易出現學習效率過低、學習效果較差的情況,并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困難。而通過對孔子教育思想的借鑒與運用,則能夠在幫助教師了解各種學習方法的同時,使其充分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及學習方法指導的重要性,同時在之后的高職語文教學中向學生傳授各種自主學習方法,并引導其積極展開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為語文學科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持。
5.發揮語文德育功能
從素質教育與課程思政的角度來看,當前高職語文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與能力素養發展,同時還必須要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德育教育,但由于很多高職語文教師缺乏德育經驗,對德育工作的重視也有所不足,因此語文教學所取得的德育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對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借鑒與運用,則能夠結合孔子的德育教育理念,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具體方法進行深度解讀,提高教師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同時幫助教師掌握一些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這對于高職語文教學德育功能的發揮顯然是很有幫助的。
三、孔子教育思想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1.運用分層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需要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要求教師在面對不同學生時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與分層教學方法有著很多相似之處,而為了實現對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有效應用,教師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自然也就對分層級教學方法進行靈活運用,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理解能力、認知水平對其進行合理分層,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針對性教學設計,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進行分層,對寫作、理解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可引導其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課文中涉及到的修辭手法完成寫作訓練,以幫助其掌握各種修辭手法,實現寫作能力的穩步提升。而對于寫作、理解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則可以鼓勵其學習課文寫作手法,通過情景交融的方式完成寫作訓練,以提高寫作訓練的挑戰性,實現寫作能力的最大化提升。
2.理解學生學習問題
高職學生的語文學科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這不僅會使學生的學習難度大大提升,同時還很容易使其學習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對此教師還需將“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應用到教學中,充分理解學生的不足與缺點,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來解決問題、鞏固知識基礎,這樣才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其樹立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自信。例如在學習《勸學》等文言文時,有些學生經常會出現難以理解課文內容的情況,即便能夠結合注釋進行翻譯,也同樣可能出現課文理解偏差。對于這種現象,教師就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知識基礎薄弱的客觀事實,同時樹立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信心,并在學生正確翻譯出課文中部分句子的含義后,對其加以表揚。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對文言文學習逐漸產生興趣與信心,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其學習效果也必然會隨之得到顯著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從高職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如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思并重等孔子教育思想,在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自信心建立等方面都能夠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將這些孔子教育思想有效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來,則需要在準確理解教育思想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念對相關教學方法展開深入 探索。
(本文系合肥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度校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論語》中的教育思想對高職學生課堂教學的影響與路徑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SKA13)
(責任編輯:姜秀靚)
參考文獻:
[1]錢春花.問渠那得清如許 唯有源頭活水來——淺談儒家思想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文信息,2020,(3):139.
[2]辛天軍.孔子教育思想在高中語文課堂導入中的運用芻論[J].成才之路,2020,(2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