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方面的教育。新課改當中提出了立德樹人的觀念,讓德育的教育觀念更深入人心。對學生進行德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將學生逐漸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擔當、對社會和國家有作用的人。因此教師應該在對任何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都要滲透德育教育,文章就是針對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滲透德育做了具體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滲透德育的方式。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德育教育;滲透
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高中的生物學科是一門關于自然科學的課程,學生能夠在學習生物的過程當中學習到關于分子和細胞、遺傳和進化等方面的知識。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形成對生命觀念的認識,為學生學習更深奧的生物知識打下基礎。另外,生物當中所體現的內容和德育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在生物的教學當中不斷挖掘德育資源,創建適合的德育教育活動,在生物的教學過程當中為學生滲透德育的觀念。
一、 德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意義
德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一般是指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作為引導者的作用,不僅教授學生文化知識,還要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堅持“先成人,再成才”的育人理念,將德育不斷滲透到高中生物的教學當中,讓德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滲透德育的工作當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積極的意義。首先,傳統的教學方式當中教師過分地注重學生的分數,忽略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滲透德育可以讓教師轉變這種錯誤的思想,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其次,教師思維轉變之后,認識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最后,德育在教學當中的滲透可以讓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建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和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影響。總之,新課改中立德樹人觀念的提出讓高中生物具有了更豐富的內涵,生物的教學工作也變得更加豐富。因此,生物教師應該在教育工作當中去挖掘關于德育的內容,并將德育有效的滲透到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當中去。
二、 高中生物教學中德育現狀
教師是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工作,在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更要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要愛國守法、愛黨愛集體。我國的一些法律法規當中都對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把立德樹人的任務放在首要位置,教育學生遇到困難要勇敢克服,不能逃避困難;在取得良好的成績時要不驕不躁,保持平常心;用積極的態度和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等。但是反觀現狀,我們會發現有的學校和個別的教師只注重了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了升學率對學生進行不斷的施壓,對成績好和成績差的學生區別對待,沒有注重對于一些學生的心理疏導。這導致了一些學生心理壓力過大而產生抑郁問題,甚至出現一些自殺的悲劇。可是對于一個家庭和社會來說,生命在任何時候都是應該放在第一位的,這種錯誤的、只注重應試的教學觀念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學生的性格、行為方式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切,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呆滯、死板,只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理論實踐,這樣的人雖然成績好,但并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許多教師和家長可能都存在著錯誤的教育觀念,認為學習是唯一的出路。但當今社會并不完全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更重要的是要擁有良好人品和行為習慣。因此,這種錯誤的教學理念要引起每個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深刻檢討在教書育人工作當中出現的不足之處,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注重對學生的品德素質的培養。
三、 目前高中生物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德育
對于很對學生來說,對生物這門學科并沒有引起相應的重視,許多學生認為生物在高考當中所占的比重小,就忽視了對生物的學習。另一方面,一些生物教師在生物授課時沒有滲透德育,只教授學生生物基礎的理論知識,認為成績決定教學質量。學生和教師們這種錯誤的觀念讓德育工作難以在生物教學中開展。
(二)授課方式單一
傳統的授課方式就是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的授課方式單一,即使在教學活動當中滲透了德育,這種無趣的授課方式也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要想有效地將德育融入生物的教學當中,就要設計一些適合的、新穎的授課方式,比如運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或者通過有趣的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滲透德育的目的。
(三)教師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要想學生學好生物這門課程,并在生物的教學過程當中滲透德育,就要求教師要具備更高的職業素養,有經驗,有能力的教師能夠將生物知識和德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在生物教學當中滲透德育。但從,目前的一些情況來看,很多新的教師還沒有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思想陳舊,依然用傳統的辦法去教育學生,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這就導致了對生物知識的更新不及時,讓德育在生物教學當中難以體現。
四、 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措施
(一)正確認識高中生物新課改目標
在高中的生物教學當中滲透德育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全面認識到立德樹人理念的重要性,了解高中生物新課改的目標,并從教學的實際內容出發,在生物當中挖掘德育教育資源,創建新型德育授課方式。高中的生物教學不僅僅只是為了教授學生基本的生物知識,還是為了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當中養成自主探究學習、利用科學的知識去解釋生活問題的良好習慣。其次,新課標當中指出來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重點工作,因此,教師應該結合生物教學的實際內容,為學生創建新的授課方式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小組交流學習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形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價值觀念。
高中的生物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和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遵循上述的目標。例如,在高一的生物課程《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學習當中,本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氨基酸的概念、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等,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對學生信息收集能力和處理能力的培養,以讓學生認識到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是蛋白質作為價值觀目標,從而關注蛋白質相關的研究進展,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觀念。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積極轉變教學理念
傳統教育當中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教師在課堂之中占據主體的地位,這種師生關系是不平等的。這就導致了課堂氛圍緊張、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情況的出現。在這種形式之下,很多學生會因為懼怕老師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觀點,甚至對于一些沒有聽懂的問題也選擇了沉默,這種情況難以讓學生發揮創造思維,讓學生難以參與到課堂的探究活動之中,從而降低了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授課當時,結合生物實際學習的內容和新課改當中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課堂當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在課下讓學生自主學習等。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充分討論交流學習生物知識,在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感受生物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樹立集體意識,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念。
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分化》這一課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的體現,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為學生制作好課件,并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提前搜集一些關于細胞研究進展的資料,并制作簡單的細胞分裂的模型;在授課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例如運用多媒體播放受精卵發育成為胎兒的過程的動畫,在學生觀看之后提出相應的問題。例如,細胞是如何分化的?細胞的分化有什么意義?等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動畫播放的形式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把關注點放在問題的探究之上,從而讓學生了解了細胞分化與生命體的關系,以及一些生命進程中的內因和外因影響,通過讓學生探討當今人類健康問題,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敬畏之情,從而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組織生物綜合實踐活動
生物是關于研究生物結構、生態環境的一門學科,教師可以根據生物的這一特點,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生態環境,去觀察自然之中的水源、土壤等。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校園當中的生態環境,可以觀察校園當中的植物種類、昆蟲的種類、土壤的酸堿度等,讓學生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還可以讓學生采取標本進行試驗,測試土壤的酸堿度、采集植物標本等。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去了解植物對空氣、環境保護的作用,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植物保護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在生物的學習過程當中培養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 結束語
德育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工作當中要滲透德育的觀念,引起對德育的重視,在教學過程當中滲透德育對學生加以引導。同時,德育滲透的途徑有很多種,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創建適合的授課方式和教學活動,積極處理授課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德育的課堂環境。從而提高生物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鄔昌紅.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德育滲透探略[J].考試周刊,2018(3):160.
[2]鄒春花.新課改下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6):94.
[3]姜興剛.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J].明日,2019(3):79.
[4]吳忠朝.基于新課程理論下的高中物理德育滲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9(8):59-60.
作者簡介:
于偉茹,山東省聊城市,山東省聊城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