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初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主要目標已經從做題得高分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進行轉變,初中生這種素養的培養不僅僅對他們歷史學科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其內在修養、情感塑造都具有重要價值。文章主要以核心素養中的史料實證為研究對象,以盛唐氣象這一課為例,首先闡述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概況,為接下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接著詳細描述了初中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然后從史料選擇、自主學習等角度闡述了如何培養初中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最后詳細論述了史料實證素養對于初中生歷史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從而有效實現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料實證;培養策略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方法是“口耳相傳”+“背誦”,教師通過簡單的講解之后就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背誦,而教師講解的主要內容也以如何記憶歷史知識點為主,這種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很多時候只能培養“高分低能”的學生,他們也許在中考中能取得好成績,但是歷史學科對他們的內在影響非常薄弱,這也是初中歷史新課程改革最為關注的一點。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在新時期的教學過程中,要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尤其是要以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方面著手。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對這一課題的看法與見解。
一、 初中歷史教學的概況
初中歷史是初中教學學科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初中歷史學科設置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歷史、思考歷史、感悟歷史,能從歷史發展規律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能感悟到中華民族不朽的過往,更能感激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因此,初中歷史教學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現代性,在新課改下,教師在進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加強學生現代思維能力、價值觀念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改變“結合教學大綱進行知識點教學”的模式,同時能將學生的生活實際、社會實際和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用現代的、發展的思維和眼光審視歷史、感悟歷史。二是綜合性,初中歷史教學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不能局限在教材中,更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識點里,而是應該引導學生用更加廣闊的思維與眼界去觀察歷史、學習歷史,能夠對歷史知識舉一反三,同時還必須要加強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不斷提升歷史知識的綜合性。
二、 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出
初中歷史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背誦知識點,而是能理解知識點背后的內涵,能通過學習歷史感受文化魅力、感悟社會發展,最為重要的是不斷增強自身的品行修養,升華自身的道德觀念,提高自身的愛國情感。初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一)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是相對于唯心主義而言的,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過分強調思想的重要性,不能從根本上尋找人類發展的歷程。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在社會發展歷程中通過總結、實踐、探索而形成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著一定的規律的,其中物質生產方式決定人們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都屬于唯物史觀的觀點和論述。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素養對于他們客觀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二)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指的是在特點的歷史事件和空間條件下來審視某一歷史事件或者研究某一歷史人物,而不能以審視或者研究時候的條件來看待歷史事件或者人物,否則的話這個歷史事件或者人物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得出的研究結論也就“大相徑庭”。甚至在很多時候由于時空條件的變化,很多歷史事件或者人物已經發生了變化,在審視或者研究的時候也就變味了,從而不能真實地反映歷史事件或者人物。而培養學生時空觀念,有助于他們學習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更加靈活地解決問題。
(三)史料實證
這一素養指的是學生習慣于收集歷史史料,并能對收集的歷史史料進行分析研究,以判斷其真實性,從而選擇其中對自己有用的、真實的史料,力求能真實、客觀地反映歷史。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品德,增強學生尋找事實、判斷事實的勇氣與技巧,對于學生嚴謹品行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四)歷史解釋
這一素養指的是學習者善于利用所學習的知識來解釋歷史事件或者人物,能夠對某一歷史事件或者人物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歷史解釋不是對歷史原原本本的還原,它是建立在對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基礎上所形成的主觀性的認識,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歷史解釋和認識。初中生這一素養的培養對于他們獨立個性、獨立思想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五)家國情懷
這一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能激發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家庭幸福更多的認識與理解,歷史學科是中華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的載體,是新時期國家繁榮昌盛的媒介,通過深入學習和理解,幫助學生認識到其中的不平凡與偉大,同時能在不平凡與偉大中增強民族自豪感,進而激發起努力學習、為國效力的決心與毅力。
三、 歷史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以“盛唐氣象”為例
(一)挑選合適的史料資料,提升初中生樹立史料實證的認識
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教師在其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而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第一步是提高對這一素養的認識,實現這一目標最為有效的方法是為學生挑選合適的史料資料,讓學生意識到史料資料對于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要想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就需要學生對史料實證產生一定的興趣,樹立史料實證意識。
例如,我在講解《盛唐氣象》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為了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我在課前借助互聯網、圖書館、報刊雜志等媒介收集了非常多的與唐朝繁榮發展有關的史料,并且為了實現各種史料的有機配合,我將紙質的史料與電子史料配合起來,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可以一邊觀看視頻一邊閱讀紙質史料。通過這種學生讓學生充分領略到那段歷史不僅僅只有教材中所體現的,而是更加的豐富、更加的具體,課后我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就是自己尋找有關那段歷史的史料。通過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善于尋找史料資料的意識與能力,從而為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引導辨別史料,培養初中生史料實證的剖析能力
會收集史料資料僅僅是培養初中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基礎,而初中歷史要想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還需要學生具有史料剖析能力。史料剖析能力指的是學生面對很多的史料資料,能辨別出其中的真假,能對史料資料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總結出特點時空條件下的歷史事件。在剖析史料資料的時候,初中歷史教師要基于學生表達觀點看法的充分的空間,這將對學生史料資料全面、深入的剖析有很好推動作用。
例如,我在講解《盛唐氣象》——民族交往與交融這一子目時,會收集非常多的與“文成公主入藏”有關的史料資料,并且要求學生對這些史料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出“文成公主入藏”對于吐蕃與唐朝的影響,以及對于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意義。在學生的剖析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來看待、評價這一事件,能感悟到這次事件對中華民族的意義與作用,從而實現對史料資料的深入利用。
(三)積極開展史料體驗,培養初中生史料實證素養的深層次運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具體實踐中,學生才能深化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從而將書本中的歷史文化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認知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與人文素養。因此,收集史料資料、剖析史料資料僅僅是史料實證素養的低層次體現,而史料實證素養的核心是應用,是將史料資料中的有益元素轉化成自身成長的動力,從而實現自己品德修養、情感觀念的升華。
例如,我在講解《盛唐氣象》——經濟繁榮這一子目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唐朝的新式工具:曲轅犁和筒車,我不滿足于課堂上史料資料的收集與剖析,還會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學校的圖書館去看看曲轅犁和筒車的模型,同時也欣賞到了農業工具的發展歷史,感興趣的同學還自己制作了模型……,這種立體的、全面的史料資料實證方法會帶給學生更多的感觸與感悟,會讓他們更加直觀具體的感受到盛唐的繁榮發展,為整個中華歷史添上了燦爛的一筆。從而豐富初中生的歷史體驗,深化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實現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四、 培養歷史史料實證素養的意義
歷史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對于初中生歷史學科學習、身心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增強歷史教學內容的真實感,可以引導學生得以快速進入相應的歷史事件中去認識和感悟歷史,進而使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得以深入的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相關史料對歷史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索,在加深學生對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三是推動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過程中會有效增強學生對歷史的感悟,對時代發展的感慨。
綜上所述,史料實證素養是初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要通過史料資料的提供、引導對史料資料的剖析、加強對史料資料的實踐,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為學生歷史學科學習、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靜.核心素養在初中歷史中的學科化落實[J].教育(文摘版),2017(10).
[2]孫莉.高中歷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9).
作者簡介:
張佳靜,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