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鑫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下,對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不僅要求班主任要完成對班級的日常管理,還要不定期的做好初中生的心理教育。初中生正處于發展進步的關鍵時期,更需要班主任與學生及時溝通。因此,初中班主任要應重視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將不良隱患扼殺在搖籃中。
關鍵詞:新形勢;初中班主任;初中生;心理健康
前言
相當于學生在學校期間的父母,不僅要緊抓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大重點,在新課程改革下,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德才替全面發展,這一規定也是對班主任工作迎來新的挑戰。班主任是學生開展素質教育與心理教育的主要人員,對學生的成長的影響非常重要。全方位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趨勢,作為初中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要按照教育部新要求的規定,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各種措施塑造學生保持良好的個人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一、目前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過度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和人身安全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上班主任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教育學習,進而會發生一系列問題。之前我國的教育理念,對學校和學生的要求更看重學生的學生成績,從而疏忽了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老師和家長過分看重學生的分數從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環節存在重大缺失。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自我認同和性別意識正在慢慢萌芽。因此班主任要隨時關注學生狀態,發現苗頭及時解決,確保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二、初中班主任如何開展工作,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2.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班主任是否能管理好學生的前提。因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更愿意和老師交流并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想法。作為初中班主任更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隨時關注學生的情緒,發現問題及時溝通,適當做心理輔導。良好的師生關系為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有利于心理教育的實現。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班主任要主動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消除對老師的恐懼和偏見。班主任在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用正確的方式讓學生打開心扉,班主任可以通過語言、行為等一切可行的方式幫助學生疏通心理阻礙,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產生積極主動的健康心理狀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班主任不必盲目指責,否則,實際效果可能會出現偏差,引起大學生的不滿,甚至導致孩子厭學。以學生的約會問題為例,如果班主任發現學生與學生的關系有問題,只嚴厲批評學生,不澄清學生的心理狀態,就會造成教學效果低落。因此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交流時要注意方式,用詞得當,避免由于語言偏激對學生心理造成創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正確看待事物的兩面性。就能更快地完成對學生的文化教育,取得最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就能取得成就。
2.2提高班主任專業素質
首先,班主任應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其次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從個人實際行動出發,為學生樹立好榜樣。
作為班主任,學校應定期組織老師通過專業人員講課的方式讓老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系統學習,以便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幫助學生正確開導學生,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同時,班主任也應該通過自身對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學習,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為學生做榜樣,作為初中班主任,需要在每周班會課上專門留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有困難的學生做專人心理輔導。尤其是對情緒異常的學生,隨時關注交流談心必要時候請心理咨詢等相關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開到導,并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班主任還需要有機整合心理教育和教學管理。
2.3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心健康發展趨勢不平衡,心理狀態特征的主要外在表現存在顯著差異。比如有的學生比較內向,有的初中生比較活潑。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有目的地根據學生預期的心理狀態進行教育。班主任要全面細致地分析初中生的心態和當前學生的具體需求,以心連心、社會實踐的方法拉近學生與自己的距離,讓學生想溝通,促進教學主任的嚴謹。掌握學生的情緒變化,為學生開展有目的的課堂教學。
三、班級的活動形式
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可以創新活動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班主任要在傳統課堂教學中進行自主創新,通過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們感到快樂,消除學生的倦怠和消極,投入充滿活力的工作。班級活動可以成為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媒介,讓學生用特定的經歷去體驗身心健康。班主任可在班組內舉辦與身心健康相關的班級活動。例如,班主任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表演、比賽等具有挑戰性的方法,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使學生對項目中的專業知識印象深刻,掌握了專業知識,提升學生課堂教學效果。現代科技發展趨勢快,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將學生的教育形象化,通過播放相關的音視頻資料,促進學生身心的心理健康發展。
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和家長關注的重點,在日常的教學管理過程中,初中班主任要隨時關注學生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與學生溝通解決,幫助學生分析問題,通過心與心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傳統校園活動進行自主創新和合理化改進,完成對中學生的心理教育。將學生塑造成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教學改革的新時代和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下,對包括中學生在內的學生群體進行心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初中班主任要更加關注學生獨特的心理狀態,面對出現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積極研究合理的心理教育方法,確保他們健康安全地度過青春期發展期以及他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胡秋芬.芻議班主任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35+39.
[2]蘇燕華.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摭探[J].成才之路,2019(18):100.
[3]蘭海娣.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9(18):165.
[4]王 林.新形勢下職業中學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7(4Z):14.
[5]索 郎.初中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5(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