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震
摘要:小學科學學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集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多門學科于一身,是一門對孩子終身發展十分重要的學科。“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上好科學課值得廣大教育者研究和思考。本文將重點分析“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應對策略,以期在全面落實“雙減”要求的基礎上,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
關鍵詞:雙減;小學科學;實驗對策;
引言
科學課作為一門充滿樂趣與活力的學科,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之下,如何減負提質是個深刻的問題。在科學課程教學中,應該讓動手操作的實驗類課程占據大部分比重。對于小學科學教學而言,越貼近生活學生越容易理解,因此,“雙減”政策背景之下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應該緊密聯系生活,增強科學實驗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1、“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雙減政策,不只是減輕負擔,減輕負擔的前提下還要確保質量,提升效率。小學科學教學的重點還是在課堂上,所以落實“雙減”政策,要以課堂為主要抓手。然而,課堂教學不能是一味的灌輸課本知識,更不能只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同時也要強化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雙減”政策實行之后,小學科學課堂需要做出重大改變,其中一個必要的改變就是必須重視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實驗有著很強的直觀性,這種學習方法更加有趣,也富含知識性。一次有效的實驗教學,很多時候比老師單純的講解更加有用,吸引力更強,學生也更能集中注意力,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也會更加牢固。因此,老師應該在每節新課中都設計必要的學生實驗環節,著重實驗操作、讓學生主動發展。
2、“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
2.1重視實驗設計,增強教學趣味性
“雙減”政策背景下,科學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寓教于樂,這是小學生認知能力和年齡特性所決定了的。因此,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老師要基于課本,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需求,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讓實驗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兼具,如此方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讓這種熱情成為學生開展探究學習的內動力,激勵他們自主進行實驗和探究。
例如,在擺的秘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帶著學生玩蕩秋千,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體會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通過自身的親自體驗來理解課本內容。這樣充滿趣味性的親身實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也使科學實驗課程更加生動多彩。
2.2重視問題設置,引導學生善于思考
提問往往是思維產生和進步的開始,同時也是孩子積極思考的動力。小學科學老師在實驗教學中設置科學的提問,可以引導學生探索實驗中的科學原理,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所以,科學實驗教學中,老師一方面要重視孩子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鼓勵他們積極提出問題,表達質疑,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疑問,讓他們能夠通過提問和思考來加深對實驗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老師要從實驗過程的重難點出發,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設計科學的提問,并利用提問來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他們進一步探索,同時注意提問的時機,注意通過提問調動學生各個方面的知識,引導他們綜合分析,形成自己的實驗認知。
例如,在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實驗中,老師可以在學生實驗之前提問:木板和泡沫板都是可以漂浮的物體,那么他們的漂浮能力是不是一樣的呢?然后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實驗。這個實驗需要事先準備好大小和形狀完全一樣的泡沫板和木板、水槽、天平、砝碼、勺子、塑料盒、細沙等。首先,用天平稱量好兩份同樣質量的沙子。向水槽中倒入適量的水,將大小、形狀完全一樣的泡沫板和木板放入水中。然后,分別用勺子向兩塊板上添加相同重量的沙子,觀察哪塊板先沉入水中。可以看到,木板先沉入水中。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從實驗中得出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是不一樣的,大小、形狀完全一樣的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比木板強。
2.3善用游戲教學,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的個性十分活潑,注意力通常不能長時間專注于枯燥的教學活動上。游戲教學這種方式更適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讓孩子精力更加集中,讓他們在更加快樂的氛圍中實現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所以科學實驗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成有趣的游戲,實施游戲教學,讓孩子的參與熱情更高,以游戲的方式完成實驗操作,以此來加深他們對教學內容的領會和掌握。
例如,在靜止和運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老師就可以把實驗教學和警察抓小偷的游戲結合起來,可以讓班里跑得快的同學扮演警察,讓跑得慢的同學扮演小偷,模擬警察抓小偷的場景進行游戲,在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當警察跑得比小偷更快的時候,小偷相對警察而言就仿佛是靜止的,所以會被抓住,以此來理解參照物的概念。在這樣游戲化的實驗中,學生能夠產生強烈的興趣,更容易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
2.4鼓勵課外實驗,豐富學生生活體驗
“雙減”政策背景之下,要求學生擁有更對的經歷來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成長。因此,小學科學教學要積極拓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驗,引導學生開展體驗式學習。小學科學教師應聯系學生現實生活,拓展實驗教學范圍,將科學實驗拓展到現實生活中,增加一些簡單易上手好用的素材,強化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的能力。課外實驗要有更加豐富的內容,使實驗更加有趣,讓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實驗內容,領會實驗操作技能,提升他們的探究和反思能力。
例如,在“微生物”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驗,如觀察饅頭發霉的現象,把它與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動聯系起來,以此來認知自然事物的變化之間是相互關聯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對于強化學生學習成效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科學教師要充分認識“雙減”政策要求,積極優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大力優化小學科學教學方式,助力小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智輝.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數字化用戶,2018,24(1):194.doi:10.3969/j.issn.1009-0843.2018.01.180.
[2]汪正麗.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存在問題及解決途徑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10):77.
[3]杜春林.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