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玲
摘要:初中校園內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大多數心理都會產生不一樣的變化,如果不及時與他人溝通交流,排解出自身的負面情緒。就很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并且如果心理問題積壓已久,那么就將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初中班主任在日常進行管理班級的工作時,就應該重視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當然,對于初中生的教育與管理而言,班主任更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結合起來,確保二者能夠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幫助班主任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中學生;心理問題;分析疏導
目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進程正在加大步伐的向前邁進,素質教育理念也正在教學工作中逐步落實,也正因如此,初中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充滿了新的活力,并且伴隨著各個任課教師的努力,使得初中所有學科的教學水平迎來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與此同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并沒有受到外界過多地關注。在現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的課業壓力日益繁重,并且再加之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初中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初中生心理問題分析,來進一步研究初中班主任疏導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策略,以期望為教育行業的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
一、初中生心理問題分析
對于已經步入人生發展重要階段的初中生來說,他們尚不具備較為成熟的思維體系,所以對許多事情的認知還不夠全面,再加之繁重的課業壓力和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有些初中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往往就會覺得非常壓抑[1]。初中的學習壓力比小學增加了很多,對于所學知識的深度也有所不同,在學習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許多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以及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在學習時經常沒有信心,長此以往對學習的熱情也將逐漸被消磨。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已經正式成為青少年,不僅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學習,還要兼顧一些人際交往方面的事情。有些不善于交際的學生常常就會在此方面產生心理壓力,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不習慣與他人攀談,但是長久如此必定會影響身邊的人際關系;對于與人交往時交談不顧后果的學生來說,其周遭同學很容易因為其交流方式而產生排斥心理,最終也將構成無人傾訴的局面。人際交往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有間接的聯系,與周圍的同學人際交往不暢時,很有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
雖然也有一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比較順利,但是大多數初中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交友方面不夠謹慎,甚至有的學生沒有經受住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誘惑,結交了擁有不良習慣的社會人士,也從而受到了一些不良習慣的影響。初中生在事物認知能力方面還有一定的缺陷,所以在辨別能力方面較差,在一些社會中的誘惑引導下,抵抗能力較弱的學生很有可能因此而致使學習成績下滑,長久如此,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最終作出輟學的輕率決定[2]。此外,由于受到青春期荷爾蒙的影響,異性同學之間開始出現一些好奇心理,但是初中生對于異性之間的相處方式還沒有充分了解,所以導致許多初中生不敢與異性同學接觸、交流,壓抑自身的情感,但是這樣反而會使得初中生對異性的關注度日漸上漲,最終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
二、研究初中班主任疏導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情感陶冶幫助學生正視青春期的交友心理
班主任可以借助班會課來為學生講解良好的人際關系應當保持怎樣的距離,并且給學生推薦一些教導與朋友相處的正確原則以及方法的電影、書籍或者歌曲,可以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主題也正是人們精神創造的來源,這其中就有大量的啟示性作品,例如《心靈捕手》《怦然心動》等等,這種情感陶冶法對于引導初中生正確看待人際關系來說非常有效。與勸誡教育相比,情感陶冶是一種具有指導意義的道德教育方法,它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可以使學生處于一個更易于溝通的環境,從而讓學生能夠接受[3]。班主任就可以通過情感陶冶的方法,讓學生深刻了解如何與他人相處,這樣的陶冶效果遠勝于勸誡教育的效果。
(二)加強與學生溝通,增強學生信心
作為一個班主任不僅要完成自身所教學科的教學任務,還需要多關注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的小事,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才能夠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讓學生信服。現如今的初中生,大多數都比較貪玩,沒有辦法全神貫注地進行學習,對于這種情況,作為班主任要妥善處理,處理不好的話,對于青春期的學生可能就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帶來更加嚴重的后果。所以班主任應該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酌情對待。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其次,對學生進行勸說、安撫;最后,給予他們學習信心和一定程度的支持,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除此之外,還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德育教育,在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當心平氣和的與學生平等交談,不要過度看重自己教師的地位,主動與學生搭建友好溝通的橋梁,才能幫助學生重新燃起學習的信心,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德育教育的意義所在[4]。例如,班級里成績中上等的學生,突然毫無預兆地接連出現成績下滑的情況,班主任此時絕對不能在了解到實際情況之前就隨意批評學生,可以在課后或者自習課時找到該學生并耐心地詢問該學生在近期的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給予學生安撫和鼓勵,讓他相信班主任會幫助他一起克服困難,再次提高學習成績,為他樹立學習信心。
(三)組織活動減輕學生心理壓力
初中時期的課業壓力比小學階段加大了不少,長期處于緊張的學習氛圍中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班主任需要幫助初中生的學習保持在張弛有度的狀態下,在學生學習壓力過大時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課外活動,來為學生放松心情。例如,可以在周末時組織班級學生一起去爬山,將內心的壓力轉化為汗水釋放出來;或者在課后開展一些羽毛球比賽、乒乓球比賽、拔河比賽、跳繩比賽等方面的體育活動,既能夠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來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又可以借助運動來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課外活動中放松身心[5]。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需要全面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個性特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動向,并立足于此,積極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利用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幫助學生解決青春期的心理問題[6]。
參考文獻:
[1]朱翠英.班主任運用疏導手段化解初中生心理問題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86):13-14.
[2]張心梅,楊彤,胡玉倩,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江油地區初中生的心理狀況調查及分析[J].保健文匯,2020(29):155-157.
[3]李光麗.開展校園特色活動疏導初中生心理問題[J].互動軟件,2021(4):1196.
[4]施聯彩.由表及里看問題,心理健康有路通——對農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問題的思考[J].人文之友,2018(13):240.
[5]余季惟,王美璇.初中生異性交往心理問題調查——以北京市某學校為例[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2):18-21.
[6]溫世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1(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