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曉林
摘要:物理知識到底與學生生活之間存在哪些聯系,是學生應該需要思考的,而教師則是推動學生思考這個問題的引導者,要讓學生明白物理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才能給他們的內心產生一定的震撼。因此,為了有效落實農村中學物理教學的生活化,本文將結合中學物理有關內容,提出相關的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對策,就是為了引導學生去探究物理之中的學習意義。
關鍵詞:農村;物理教學;生活化;分析
前言
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將知識更好地運用于實際生活,以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以致用,就是一次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環境的過程,十分考驗學生的學習與運用能力。此時,將這個目標落實于物理教學之中,做出了如下的分析。
一、對中學物理生活化教學意義的分析
(一)學生的內心學習欲望可被激發出來
學生明白物理學習對自己的生活、工作產生積極影響之后,他們會意識到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并且帶著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探究物理知識,而豐富的物理知識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多的快樂,也同時會激發出學生的內心學習欲望。
(二)活躍物理課堂學習氣氛是生活教學的意義
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是沒有任何目的性的,會受到教師的引導而去探究知識,但是讓學生了解到物理學的意義,就是一次對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使得學生感到學習的輕松與愉悅,這樣更易引導學生探索物理知識[1]。
(三)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學習的主體地位
不難看到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多數為了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以更好地應付各種考試。可是,學生被動的去接受老師所教導的內容,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自主性,也會促使他們迷失自己。那么在生活化的教育思維之下,教師提出的物理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不得不讓他們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真的與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相關嗎?使得學生不由自主的走進物理學習世界,讓他們真正去發揮自己的自主學習意識。
二、農村中學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對策
(一)以生活資源開展物理課程教學工作
物理知識存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而常見的生活物品也能夠為學生探索物理知識提供幫助,使其可以更為靈活、輕便地完成物理知識探究,但以生活之中的一些素材來營造物理探究情境,考驗到了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以及對物理情境創設的一些想象力,將一些知識有效融合進物理課堂,才能構建良好的物理教學情境。其次,也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展開物理知識的實踐探索,讓學生利用這些生活資源對知識進行分析。
在物理課本之中,有很多的實驗操作環節,而這些操作都可以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之中展開。那么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環境,以及環境之中的素材,去與學生開展各種趣味的實驗。比如,搜集一些發生在學生生活周邊的長度與時間測量事例,圍繞事例情境,讓學生利用常見的測量工具與方法。那么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測量的問題,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物體、掛件、時間路程的測量游戲,并以實際環境為基點,去引出這些問題。如手表、秒表等測量工具,并且使用停表的方法,使得學生會利用這些器具完成物理的測量探究任務,讓學生學會去探究其中的問題。
(二)以生活素材創設中學物理教學器具
中學物理教學中存在非常多的實踐性探究內容,但課堂之內的一些素材器具是十分有限的,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發現一些課外生活之中的素材器具,也是一次引導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過程。此時,學生針對實驗器材的不足來自制教具,才能有效地開展實驗探究。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生活資源開發的基礎上,利用生活資源展開實驗教具的自制,以彌補物理實驗課程器材不足的問題,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發掘能力,使得學生可以更加明顯、更加直觀地了解和觀察物理現象。其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需要哪些教具來探索物理實驗內容,使之學會去判定和選擇。那么教師要引導學生考慮諸多的因素,包括教具材料的選用、教具結構的設計等,從而自制出有用的實驗器材。
以中學物理“聲音的發生”內容為例,很多時候生活之中的一些現象都是值得學生去體會聲音產生的媒介,有利于讓學生尋找出聲音的共鳴點。比如,音響的發聲、切割鋼鋸條等聲音的發生現象,讓學生觀察這些現象并找出共同之處。然后,讓學生自行去設計實驗內容、自制實驗材料等,如利用一些廢舊的木板、紙板、剪刀、泡沫、小球、軟底塑料盆等進行實驗器材的自制。然后,設計相關的實驗探索內容,如利用廢棄的泡沫、塑料小球,并用細懸掛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錘敲擊音叉,并發出聲音,從而研究聲音的發生現象,進而讓他們對物理實驗產生興趣。
(三)以生活實際場地開展物理教學
往往學生易被物理教材內容所拘束,而不會主動去發現生活之中的一些趣味物理學習問題、素材。那么教師應該學會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好比說在農村戶外生活環境中,引導學生展開物理知識的探索,以構建良好的物理課外實踐探究環境。此時,教師以借助有趣的課外實驗來拓展學生的大腦思維領域,就好比是在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布置一個課外的學習探究任務,讓學生利用起自己的課余生活時間,去探究物理課堂之內沒有的學習問題[2]。
以中學物理“平面鏡成像”內容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有關知識,設計關于平面鏡成像的戶外探究主題活動,如“像的大小和物體到鏡子的遠近有關嗎?”,讓學生討論像的高度能直接測量到嗎?用什么方法可以間接反映出像的大小呢?準備如何來做實驗?這時學生可以利用戶外的生活學習場地,利用一些簡單的器材展開有關的實驗,如在學校操作上,擺放鏡子,并適當的調整鏡子的傾斜未知,以對像的大小和物體到鏡子的遠近。此時,學生可以成組進行實驗探究,以盡可能利用可用的生活場地和器材,展開簡單又具有針對性的實驗,從而體會物理知識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物理知識的教學學會走出課堂,去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都是一次重要的教學創新過程。不難看出,只有當物理教學走出了課堂環境的束縛,學生就容易產生出各種積極的學習心態,也會讓他們真正去了解物理這門學科,使得他們真正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魏琴.生活化教學走進初中物理課堂的探索[J].教育研究,2021,21(6):26-26.
[2]張梅英.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思考與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5(24):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