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芳
摘要:現階段,在素質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技工學校逐步加大了對德育的重視,并將德育內容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對于技工學校的各種學科來說,語文德育功能和效果十分明顯,對此語文教師必須全面發揮學科優勢,結合技工學校學生的特點,對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進行深入挖掘。此基礎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德育與語文教育的聯系,然后重點分析了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最后,闡述了如何在技工學校實施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以供語文教師參考。
關鍵詞:技工學校;語文教學;德育教育
引言:目前,我國正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所在,對教育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知、情、意”的能力,其中“意”是一種德育,體現在人們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質上,素質教育中的德育與語文教育基本相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德育思想引入語文課堂當中,以此來提高學生素質能力。
一、德育教育與語文教育
就技術學校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人生和價值觀的關鍵階段。他們大多為16~17歲,抵抗社會誘惑和影響的能力不強。同時,由于技工學校的學生有著獨特的心理特點,他們的文化程度較低,語文基礎薄弱,綜合素質低,再加上技工學校輕理論、重技能的教學理念,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反感情緒。技工學校學生的自信心和環境適應能力也較弱,他們在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中容易產生困惑,他們與同齡人相比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關注。由于他們在表達上缺乏理性,進而會通過吸煙、逃課、飲酒等方式來宣泄情感,而讓教育管理變得更加困難。對此,技工學校開始逐漸重視德育,除了設置和思想政治德育相關的課程之外,也注重在其他學科中普及到德育。在眾多學科中,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因此,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喚醒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此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二、目前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的現狀
現階段,技工學校語文教育的現狀并不樂觀。大多數技工學校學生學習成績較低,對于學習的興趣不高,不利于技工學校語文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技工學校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在唱“獨角戲”,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玩手機、聽音樂、看小說。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互動,很難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大部分技工學校中的語文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技工院校語文課德育功能實施的途徑
3.1重視情感的熏陶,做到德育的潛移默化
課堂教學屬于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教材中的課文屬于寫作技術和思想感化的結合體。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德育與智育的統一,避免德育脫離語文教育,也不能夠讓語文教學從屬于德育。例如,教師在講解一篇課文時,引導學生理解字、詞、句的含義,以便于體會課文中的思想和情感,在理解本文思想內容的同時,接受思想教育,將德育滲透到語言文字的解說中。例如,在《將進酒》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創作背景,然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領會李白在選材、布局方面的特點。這篇文章充滿了痛苦、憤怒和藝術表現成熟。因此,本堂課中開展德育教育,需結合課文特點,引導學生分析“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得意須盡歡”的含義,學習李白自信與豪放,培養學生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道德素質。
3.2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技術學校的學生處于社會價值觀形成階段,所以教師應重視學生的社會價值觀和審美意識的培養。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更要關注學生道德情感的激發。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優秀作品,讓學生感知其中的情感,正確辨別是非,領悟出哲理,進而使思想修養得到進一步升華。例如,在學習《社會沒有義務等待你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社會不止是沒有義務,甚至連這樣的權利都沒有給你。”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
3.3提煉課文內容,幫助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在現階段,技工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加強職業德育,培養能夠主導職業文化、知識技能和高尚理念的新型人才。讓學生在掌握專業文化、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具有高尚思想和道德的新人。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許多文學家、革命家、科學家、思想家等舍己為民的崇高職業理念。他們獻身于科學文化和革命的高尚道德,以及熟練的職業技能,就屬于生動的職業道德教育素材。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中,基本講解、語句結構、詞組欣賞、繪畫等可以巧妙地結合。向學生們講述了與國家命運同甘共苦的燭之武精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他們可以在不回避風險和障礙的情況下接受命令,說服秦軍為國家犧牲自己。德育教育是將理念灌輸作為重點,而語文教育的重點是感染、教化和熏陶為中心,屬于滲透性、形象性、記憶性和感情性的結合。通過寓教于義、形、情等方式,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4教師為人師表,注意言傳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言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若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隨意往地上吐痰,那么再怎么教導學生講衛生,也無濟于事;如果一個老師在會議上對其他人交頭接耳,那怎么能要求學生不要在課堂上講話和認真聽講呢?同時,教師符合道德準則以及弘揚社會正能量的相關行為,會讓學生信服與感動。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確保自身的言行符合道德規范,以身作則。例如,在生活與工作中遵守道德規范,哪怕學生看不到,也需要這樣做,用社會公德心來驅使自己。
總結語
綜上所述,因為語文學科所具備的特點,其在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方面存在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技工學校進行語文德育教育中,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德育職能,在實際教學中根據語文教材選擇合適的德育教育,確保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得到良好的培養,為技工學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起到積極的引導和促進作用,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柯淑娟.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職業,2019(10):101.
[2]何麗.淺談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J].科學中國人,2019(12):1-33.
[3]蘇杰.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的途徑和方法淺析[J].華章,2019,(0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