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
【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的教育系統已經來到了2.0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互聯網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環境。兒童家庭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對此本文將以互聯網+為切入,探索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意義,分析教育現狀,提出可行教育辦法,旨在可以讓兒童家庭教育獲得更好的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兒童教育;家庭教育
前言:教育信息化2.0時代,推動了智能教育的發展。互聯網+教育說的是使用互聯網技術,將物聯網思維與教育系統融合到一起,打造共享、開放且公平的環境進行教育。未來教育需要互聯網的支持,互聯網+教育的未來是非互聯網教育與互聯網教育的統一。互聯網+需要和我國教育、經濟形態保持同步,針對國內精準扶貧實施方法與指導思想開發新途徑。精準扶貧的同時,解決有些家庭的兒童教育問題,特別是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
一、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兒童家庭教育意義
互聯網+行動,專門提出過要關愛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要保護其合法權益,強化家庭監護的責任,提高關愛力度,盡可能減少各種留守兒童問題,讓留守兒童能夠獲得平等的教育權益、健康、安全的成長。事實上,近些年國內經濟雖然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很多孩子的父母還是無法回到故鄉,不少農村地區仍舊存在大量留守兒童。還有一些城市的孩子,其父母為了創業、工作天天也不回家,工作繁忙。不論是農村孩子還是城里孩子,都成為了留守兒童[1]。這些留守兒童大多有缺少家庭教育的問題。在互聯網+背景下,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迎來了全新挑戰和機遇。本文將展開互聯網+下的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研究,希望能夠讓更多兒童獲得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兒童都能健康茁壯的長大。
二、互聯網+兒童家庭教育狀況
(一)兒童無法靠近父母只能看手機屏幕
在互聯網+背景下,賺錢的渠道多了,但是賺錢的難度和辛苦也在不斷增加。不少孩子的父母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創業、要么上班時間特殊,導致很多孩子一年都見不到幾次父母。雖然現在的科技讓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樣只能打電話和父母溝通,而是可以使用視頻的方式用可視化的方法交流。但這種交流方式仍舊無法減輕孩子因為缺少親情原因出現的心里孤單,很難彌補起內心的空洞。雖然孩子無時無刻不再想著纏著父母,但卻受限于各種因素,導致其只能隔著冷冰冰的屏幕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和關懷。
(二)隔代監護不利于開展家校合作
有調查顯示,農村地區的孩子,超過90%為祖父母一輩進行監護,城市地區也有43.4%的孩子為祖父母監護。不難看出,當前監護普遍為隔代監護[2]。大多數隔代監護者并沒有現代教育理念,文化水平有限。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技術推動著教育系統進步。許多學校紛紛啟動了數字校園與智慧校園,幾乎所有學校都有三通兩平臺。互聯網+背景下的家校合作,明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監護人需要使用QQ、微信等工具和學校溝通。但很多監護人的狀態,顯然不能使用這些技術。
(三)離不開手機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信息化、網絡化環境長大的,網絡成為了孩子們的第二家園。即便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不少兒童也能用手機消磨時光[3]。從某些角度來看,如今的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缺少父母監管的時候,孩子隨便玩手機,過度依賴手機。不少兒童因此產生了依賴成癮、厭惡學習的問題。
三、互聯網+下的兒童家庭教育辦法
(一)使用互聯網多跟孩子溝通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兒童不僅是家庭的希望,同時也是祖國的未來。如今很多兒童的父母都是80后與90后,正處于事業上升期與打拼期,平時工作很忙,沒有機會回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先進的科技完全可以讓其即便不回家也跟孩子多視頻、多聊天,讓孩子了解到父母的愛一直沒有消失。兒童父母一定要多跟孩子溝通,科學的引導孩子,尤其是學習和品德建設,絕不能讓孩子因為追求情感填補,而陷入網絡陷阱。如有條件,可以調整家庭的打工結構,回到家鄉創業或是務工,父母回歸家庭,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溫暖。
(二)關愛老人獲得家校合作幫助
目前很多兒童監護者都是隔代老人,不僅要照顧孩子起居,同時也要照顧自己。不少隔代監護人的文化水平比較差,不知道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所以要么溺愛孩子,要么隨意打罵孩子。兒童的父母有必要多關心老人,讓老人了解正確的家庭教育辦法,明確兒童的看電視、玩手機、用電腦時間,以防孩子過度依賴手機和電腦。假設兒童成長的時候出現問題,需要家長與監護人及時告訴學校,共同探索問題解決辦法。
(三)正確引導使用網絡與手機
當前的兒童,大多從小就接觸了手機,經常用手機看視頻、打游戲,網癮比較大,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兒童的父母和監護人,平時一定要做好勸導工作,讓兒童正確使用手機,學會如何應用手機搜集學習資料。為了緩和家庭矛盾,設定特定時間用手機是比較好的方法。平時學校管理以及家長會,也要讓兒童的監護人了解怎么才能有效完成家庭教育。
學校方面要使用計算機教室的方式,讓孩子了解怎么使用網絡,將重心放在指導其使用網站和社交軟件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此外競賽活動同樣是非常好的渠道,可以讓兒童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和學習習慣。
結語:互聯網+大環境下,智能教育環境對教與學的影響很大。在平等、共享且開放的環境中,解決了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能夠體現互聯網+教育意義和價值。當前很多兒童如同留守兒童一樣,隔代監護問題比較嚴重,家庭教育嚴重缺失。應利用互聯網技術,讓留守兒童可以和父母建立更多溝通,正確使用網絡宣傳家庭教育技巧,這樣才能還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
參考文獻:
[1]劉金杰,田振鐸.家庭中幼兒勞動教育的喪失與回歸[J].教育觀察,2021,10(32):78-81.
[2]楊小麗,杜學元.特殊兒童家庭的教育成本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21(08):35-43+71.
[3]張博奕,戴贊媚,王佳炫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決策探索(下),2021(0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