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昌福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需要提升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強化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需要結合微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優勢,實現高中數學教育的深度創新,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關鍵詞】新高考;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接受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合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未來需求的數學思維品質,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的角度,來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對相關的數學公式和理論進行熟練應用,能夠站在思維導向和空間想象力的角度進行更好的思考。因此,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對課堂內容推陳出新,利用信息技術把數學知識點更好地展開,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樹立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一、融入新型手段,落實以生為本
教育標準的更迭之下,帶動了授課方式的多元化,這對提升課堂效率及質量而言,無疑形成有效的促進作用。基于高中數學正處于沖擊高考之際,想要構建高品質課堂,還需施教者靈活運用先進手段,積極融入新思想,落實人本化的教育方針。這樣不僅能夠帶動課堂氣氛,亦能補充傳統教學中的不足,繼而優化學生的學習成效。譬如,在講解關于“函數的單調性”課程時,教師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以便讓他們真切地把握該課內容的重難點。如可以讓學生結合當地城市的氣溫變化來制作一個氣溫走勢圖,以此使其通過直觀性的圖像能夠快速了解到早晚氣溫相差較大的現象,以此借助日常問題的方式來導出該課內容。在此基礎上,再展開函數單調性的判斷及證明的相關練習,這樣不僅能夠有效調動他們的探究欲,也能使其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重難點知識,同時也促使其意識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繼而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實踐性思維。
二、采取小組合作,培養自主探知能力
在高中階段的數學課程中,內容日益偏于復雜和深奧化,無疑加劇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如果不予采取有效的傳授方法,其不僅難以吸收相關知識,也會逐漸喪失學習自信心。故而,施教者要著重把握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訓練,即以激發興趣為目標,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這樣的授課模式,借助問題為導向,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性的求知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探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優化最終的學習成效,同時也能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譬如,在開展關于“基本立體圖形”的課程時,首先,教師可加強課前預習教學,即要求學生提前展開對本課內容的預習,使其初步了解該課的大體內容,為課堂做好學習基礎。其次,將課堂上探究知識的權利交還給他們,使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知識點及問題的探討和分析,如對棱柱、棱錐和棱臺結構特征的探索,以及掌握該課核心概念等。同時也可讓學生展開對立體圖形的制作,繼而使其切身體會到相關概念的內涵。最后,布置相應的課后任務,如探尋生活中的一些立體圖形或是該類圖形在實際中的運用,以此讓他們進一步強化對本課知識的鞏固與補充。通過該方式,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對數學知識的探究之中,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互助、合作、探討達成了共識,不僅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成效,也能強化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高效的學習環境。
三、運用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隨著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進一步開展,分層教學模式逐漸普及。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所呈現出的漸進式優勢,豐富了高中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方法。通過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加課堂學習的深
度和廣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分層教學首先要確保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情況、思維情況的全面掌控,老師通過觀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或者是課下與學生的溝通中了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以及所面臨的問題。只有先掌握了數學運算,然后才能搞清楚數學運算的實際意義,進一步培養邏輯推理的能力。考試成績并非考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唯一指標,教師應參照其他影響因素進行科學準確地分層,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文科考生的教育設計也必須采取“分層”措施,實現針對性培養。新高考實行物理方向學生和歷史方向學生使用同一張考卷,可以看出不同方向考生的思維模式。教師可以圍繞不同方向的學生對數學題的答題規律,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育,對歷史方向學生進行基礎教育,重點關注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
四、創建全面評價體系
傳統的教學方法一直基于應試教育的理念,在評估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時,通常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因此,成績好的學生更自信,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失去學習的興趣,常常感到自卑,導致與同學缺乏交流,
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問題。新高考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改變單一的評估方法,從多個角度和方面評估學生,不但關注結果,而且重視過程。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同行評價、綜合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情感發展等方面進行評價,將評價的標準與層次不斷細化,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實現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制定了綜合評價體系,包括課堂表現、家庭作業、情緒發展、學習習慣等多種考核方式,關注學生的方方面面,通過評價的鞭策與鼓勵作用,一步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不再單純以分數來考核學生,而是多方面考核,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結語:綜上所述,結合新高考背景對數學課程的影響,施教者需要深入發掘教材中的新穎點,積極融入有效措施,來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同時,也要把握中學生的內需特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繼而鍛煉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