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麗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是一個人核心價值理念所在,在良好的、積極的思政教育中才能培養出有道德有責任感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然而,在高校化學教育中對往往容易忽視思政教育,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更好地在高?;瘜W教育中更好地進行思想教育滲透,以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化學教育;思政教育;立德樹人
引言:思政教育旨在培育有著正確人身觀、價值觀的學生?;瘜W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在化學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一方面培育學生的基礎科學精神,另一方面化學學科嚴謹細致的內涵可以進一步升華為培育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本文簡要探討高校化學教育中如何滲透思政教育。
一、課程思政視域下高?;瘜W教育中思政教育滲透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只有受到良好的、正確的思政教育熏陶才能培養出正直、積極的人。高校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定型之際,教師在這個階段抓緊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政治教育極為重要。國家的最小分子是個人,國家的腳步與發展離不開一個個的個體,高校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民族的希望,有責任擔當起民族的進步,高校的化學教育旨在培養化學領域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培育有民族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的青年尤為重要,高?;瘜W的教師在授課的同時也要注重思政教育滲透,不僅要傳授學生化學的知識與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科學嚴謹態度、創新能力、愛國情懷等方面。
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瘜W教育中思政教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教師普遍只關注課本化學理論內容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將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開拓精神、質疑精神和科學嚴謹等化學精神滲透到課堂當中,讓學生以為化學與思想道德是割裂的、毫不相干的。部分教師忽視化學精神的內涵,不能對化學精神進行系統分析,反而向學生傳輸“唯分數論”的舊思想觀念。學生學習化學課程只為取得更高的分數,忽視學習化學的意義,忽視化學的魅力與精神內涵,這種思想觀念提供給學生的內驅動力明顯不足,當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不需要采用分數的考評方式時,學生很容易迷失學習化學的方向,缺失學習的動力。
三、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化學教育中思政教育滲透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解構化學精神,升華化學精神內涵
做化學研究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這種精神無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方針不謀而合,化學精神就是最好的思政教育,但是大多數教師忽視化學精神及其本質目的,本末倒置,錯誤地“唯分數論”并給學生傳遞這種舊思想。教師應該摒棄舊觀念,以化學精神激勵鼓舞學生。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屠呦呦研發出青蒿素挽救許多人的生命的事跡,以及屠呦呦如何堅持不懈,如何創新思維、如何從中華古典文集中獲取靈感。
2、鼓勵創造性思維
化學是一門考察邏輯思維能力,注重動手實踐,側重觀察探究的學科?;瘜W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化學創造性思維培養,“以創新促發展,以創新促進步”,“創新”作為我們新時代的核心精神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內核不應該被忽視。例如,在學習CO2的特性時,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CO2特性,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探求CO2的特性,說明CO2與其他氣體不同在哪里,發動同學的想象力“如果沒有CO2這種氣體,我們的地球會變成什么樣?”
3、采用新的評分標準
絕大多數學校以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來測評學生的能力,但是這種傳統的評判標準不夠全面,并不能真正測評出一個同學的綜合素質,建議教師采用革新后的評分標準,即期末卷面成績占比調整為35%,實踐動手能力占比30%,化學精神理解占比20%,課堂表現占比15%,期末總評成績由這四項組成。例如,老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積極回答的同學可以獲得不同分值,回答對的分值高,回答錯的分值低,用作平時成績的記錄;教師對學生平時的實驗課表現打分作為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教師布置題如“你對化學精神的理解”的課后作業并批改打分作為化學精神理解分。
4、注重化學教育方面的民族自豪感培育
化學這一名詞雖然是從西方傳入,但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卻是早就出現了它的影子,甚至早于西方,在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也出現過不少古人在化學領域的探索。新時代以來,我國科技迅猛發展,在化學領域也涌現出不少杰出人才,在化學領域的部分區域領先世界水平,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有針對性地向同學們普及這些知識,培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普及“中國化學在工藝技術、工程化技術占有主導型優勢”以培育與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結束語
新時代下的化學教育與思政教育不應該是分離的,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課程思政視角下的化學教育應該從不同角度作為切入點,致力于培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致力于實現化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有機結合。化學教師要多探索、多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不斷在課堂中嵌入正確價值觀,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體系。
參考文獻:
[1]關麗麗,蔡穎,宋金玲,胡鋒,趙鑫,辛國祥.課程思政在材料化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2021,48(18):213+208.
[2]康云.高?;瘜W教育中思政教育的融入路徑[J].化工設計通訊,2021,47(09):109-110.
[3]江南.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原則論析[J].武夷學院學報,2021,40(07):84-88.
[4]劉巨英.高?;瘜W教育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策略[J].化工管理,2021(0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