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
摘 要:當我們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時,就不得不提起愛國主義教育,而要在教育過程中提升效率,就要結合四史教育、先進思想等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同時也要讓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在教育中不僅提升愛國主義情懷,也將愛國思想落實在行動之中。
關鍵詞: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教學;黨的領導;家國情懷;教育模式探索
前言:當學生在初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時候,這個時間段是學生三觀養成的重要時期,所以道德與法治教育顯得尤其重要,要讓學生養成堅固的愛國主義觀念,也要讓學生將家國情懷落實在實際行動之中,就要真正讓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多學習,多聯系,多思考,多實踐,真正達到思想和行為的共同進步。
一、結合四史教育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當在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我們不僅僅要關注于當前的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課本內容和課程內容,因為僅僅依靠課本內容,是不足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提升家國情懷的。所以我們更要結合紅色經典、四史教育等,進行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學。四史教育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能夠通過各種案例的教學,更讓學生了解課程內部的知識等,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四史的過程中,更加了解新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從而營造深厚的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一直強調要在初中生的教育中貫徹四史教育,讓學生從初中便明白,要一直堅持黨的領導。
比如,當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時,課本內容可能較為空洞,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制作ppt來將四史的內容融入其中,在新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以及社會主義等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有一些案例很適合來引導初中學生進行道德與法制教育,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比如一些抗日英雄的事跡,黃繼光,邱少云等,當我們在講述這種案例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的不僅僅是在道德與法治中的知識力量,還有在案例當中透露出來的愛國情懷和精神力量。這便是四史教育的最終目的之一,讓學生真正能通過歷史來提升自己的精神,也真正從歷史中得到感悟,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開展相應的課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活動提升感悟和滲透程度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過程中,課上的理論知識宣講對學生的言行和心理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當我們在關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時,不僅僅要看到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接受程度,也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和內化程度,尤其當我們需要學生們真正將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時,便要適當開展課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做到課下實踐與理論學習相結合,讓學生也能通過課下的實踐活動來提升自己對課堂內容的感悟,真正達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滲透和內化。同時,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線下實踐課程的開發也是整體教育的發展趨向之一,能夠真正實現道德與法治整體教育向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
比如,當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有一些理論知識僅僅是課本上的文字,學生勾畫下來或者背誦下來都不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的,我們真正要做到的,是通過課本上的文字性內容來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所影響。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結合學生在課上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課下的實踐活動,比如通過敬老院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通透,也會在實踐的過程中加入自身的思考,從而真正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促進學生個人的綜合能力發展,也不斷培養自身的家國情懷,真正在行動中有所體現,這也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發展目的之一。
三、結合時事,引導學生學習最前沿的思想觀念,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當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時,我們會發現,道德與法治的課本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但仍舊跟不上許多新鮮時事的更新速度。但是在長久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又發現在教學中結合先進是是是尤為重要的,尤其是道德與法治科目的教學,更能讓學生接觸新鮮正確的思想,及時調整自身的發展方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先進思想也有了深一步的了解,積累了自身的教學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學科的發展。同時家國情懷也在先進思想的改進中不斷發展,不斷進步。
比如,教師可以結合今年新的七一講話來普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思想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對此充滿了好奇,并且在對新思想的理解中,因學生的個人能力不足,可能會出現偏差,所以更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在學生學習先進思想的過程中,也對自身錯誤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時,這個引導過程需要教師自身擁有過硬的思想基礎,所以當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時,自身就不得不對先進思想有更加深度的理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師的教學經驗,不僅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也帶動教師思想水平的發展,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道德與法治的大跨度發展。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中,我們要繼往開來,看到四史的影響,也要結合時事,展望未來,并且引導學生將所學化為實踐。
參考文獻:
[1] 曾小玲. 初中道德與法治家國情懷的教育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1(43):123-124.
[2] 鄭三忠. 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J]. 魅力中國,2020(12):119.
[3] 李洋. 淺析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情感[J]. 考試周刊,2020(98):149-150.
[4] 羅鎏. 立足《道德與法治》課程增強初中生”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J]. 文存閱刊,2020(4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