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梅
摘 要:在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將學生置于課堂中心,以問題引出教學重點成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在問題驅動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讓學生掌握課堂主動權,促使學生以最高的專注度投入到課堂探究活動中,但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學工作者們提出的要求也更高,有別于以往傳統教學課堂,在問題驅動式課堂中教師必須具備極強的把控引導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深入探究最終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問題驅動;小學數學;小數教學
在傳統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學工作者常會采用“填鴨式”教學,通過硬性灌輸來促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但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中,面對硬性灌輸式教學學生們表現出來更多的情緒則是抵抗與疲憊。在新時期教育過程中,上述“填鴨式”教學早已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在新時期信息化教學環境下,以問題為切入點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的教學模式已經被數學教學工作者們廣泛應用。
一、問題驅動式教學中問題的來源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們需要明確,既然是問題驅動教學,那么就必須弄清楚問題來源于何處。對小學學生而言,他們對日常生活的感知力極強,好動貪玩的性格促使他們對生活中新奇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1]。因此在抽象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問題,那么問題僅僅來源于生活中嗎?答案為否,問題依舊可以來源于探索當中,教學工作者們完全可以在原有的教學過程中探索出新的問題供學生思考探究。除此之外,問題亦可以來源于已知的教學中。在有了問題后,教學工作者們需要做的便是合理拆分問題來開展有針對性教學。下文中將以小數教學為例展開討論。
二、培養學生以數學眼光審視問題
小數計算有別于整數計算,在計算過程中如果沒有細心標注好小數點位置將會引發錯誤,因此對學生的計算要求更高。但同時小數計算又和整數計算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在小數教學課堂上,教學工作者們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給學生布置一道題:請計算25*25的結果,那么2.5*25等于多少,2.5*2.5又等于多少呢?針對后兩項計算請直接寫出答案。通過引導學生們觀察這三個數學計算式間的異同,讓學生們將已經學過的整數計算知識與小數計算相串聯,隨后在為學生講述這三個式子中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帶來的影響[2]。這樣一來,學生們在教師引導下逐漸也會以數學眼光來審視出現的數學問題,并通過思考在腦海中回憶其所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點。
三、引導學生以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數學問題的求解過程一定少不了推理環節,在推理過程中題目的來龍去脈便清晰的展現出來。仍以小數乘小數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倘若枯燥的在黑板上通過板書寫出兩個小數相乘的計算過程,學生們是不會感興趣的,其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也并沒有全身心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因此教師可以以問題來導入教學:現已知25*25=625,那么2.5*2.5等于多少,請用不同的方式求解。這樣一來學生們便會積極思考,他們心中會想:“用625除以100不就得到答案了嗎?還能有別的什么辦法呢?”這種思維充分暴露了學生們解數學題時的局限性。此時教師便可以這樣告訴學生:“同學們,大家想必都知道1米等于10分米,那么我們把2.5和25聯系起來,那不就正是2.5米等于25分米嗎?大家可能都知道用625除以100便能得到正確答案,但是這100的意義你們有認真想過嗎?是憑空得來的100嗎?”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提問,學生們能夠再次審視這個數學問題,同時對教師所提出的解題思路進行深思,理解轉化思路的奧妙[3]。這樣一來,在以后小數計算解題過程中學生們便能夠以豐富的數學方法來解決問題。
四、引導學生用數學邏輯來表達
數學學習終究要落到實處,學生們要具備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問題的能力。在問題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們能夠表述出一些數學變化,比如在計算小數乘小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口述出乘數的變化,并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說出驗算過程。在一次次的概述過程中學生們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便得到了培養,對數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也有了深層次的了解。
結束語:
在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育行業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要求無論是教師教學水平還是教學設備都有了一定的要求。新的改革就需要新的教學方法與之相結合,教師應該把握每一個環節,針對每一個環節作出相應的環節問題,讓學生學會獨自思考,學會分析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以驅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大腦運動,靈活用腦并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 郭璐潔. 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實踐研究[J]. 數學大世界:中旬, 2021(3):1.
[2] 孫丙虎, 樊樹芳. 試析深度教學課堂問題的驅動與引領[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1, 41(20):4.
[3] 宋健健. 基于”學生視角”的數學概念教學--以”小數的初步認識”為例[J]. ?2021(2019-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