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摘 要:基于初中地理教育視域之下,教師將個性化作業教學與“雙減”教學有機融合,有助于貫徹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對于初中地理知識的實踐探究興趣,在實踐練習之中深化學生的地理學習觀念,培育學生的地理學習素養。因而,本文以“初中地理個性化作業”為研究對象,對于“基于“雙減”教育背景之下,初中地理個性化作業設計教學的教學路徑”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初中地理;個性化;作業設計;雙減教育;學生
引言:隨著雙減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實,初中地理教師不斷的深化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將個性化作業設計有機的引入到教學體系之中,更好的培育學生的地理思維,在實踐教學之中深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因而,本文基于“雙減”教育背景之下,初中地理個性化作業設計教學的教學路徑產生了以下見解:
一、落實個性作業,優化初中地理教學體系
地理教師不斷優化作業設計,聚焦地理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升,有效落實“雙減”政策。分層設置作業,滿足學生不同需求;鏈接生活,激發興趣,嘗試開展一些與時事政治、地理百科、日常生活相關的材料整理活動。地理教師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加探究實踐活動,將地理知識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在個性化作業教學之中,教師首先以澳大利亞和歐洲圣誕老人的著裝區別入手,既迅速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又緊密貼合“氣溫變化”這一主題。適時綜合了學科知識,通過“計算日平均氣溫”,“繪制氣溫曲線圖”、“析圖大比拼“等活動將本堂課推向了高潮。再通過自制實驗視頻講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相關概念,引導學生在繪制曲線圖個性作業的基礎之上理解不同地區影響氣溫變化的知識,深入淺出,易于學生理解。在板書設計上重點突出、布局合理,使本課知識結構鼎立于學生眼前,結構清晰,創新激趣,使學生更能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本節課教師圍繞課標,重難點突出,環節流暢自然,有效的深化了學生對于個性化作業教學的理解與感悟。課堂上,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引導學生,課堂氣氛和諧,呈現出的是師生之間思維火花碰撞后閃耀的晶瑩美麗的火花,整個課堂地理學習氣氛濃厚。
二、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能力
基于現代化的信息教學背景之下,地理教師巧用表情包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集齊全套,召喚教師”,“師傅,你別念”,“本節有彩蛋”等表情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與互動性。為了增加互動,盡可能鼓勵學生發言,教師在課堂上利用“班級優化大師”軟件,隨時隨地,動態定量給學生給予評價,學生也更加熱衷于課堂的互動。此外為了加深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以及山地不同地形部位的理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教師為學生們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利用超輕黏土制作等高線地形模型,收集作業中,卻意外收到學生利用3D技術完成的模型。可見,這種個性化作業教學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深化了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有效理解。
教師執教的《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一課,注重落實“雙減”背景下地理課堂個性化作業教學設計,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們在這個深度擴展的世界中,“具備真實的、面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教師為學生們布置個性化作業:鼓勵學生在學習完本節課程的知識內容之后,將我市降水量與地區所處位置的關系進行總結,更具自身所收集的數據繪制降水量的分布情況圖,深化學生對于降水量的實際理解。
三、開展實踐教研,提升地理教師教學素養
“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作業如何才能做到“控量提質”,地理教師是關鍵。“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地理教師就是地理作業“控量提質”的火車頭。有效作業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地理教師只有研究好課標、教材、練習作業,才能提高地理課堂效率和作業的有效性,讓“控量提質”落實落地。
教師在落實雙減教育下的個性化作業時,應當思考關于作業的實際設計與管理問題,并針對問題作出詳細解釋。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從雙減、素質教育、核心素養、教學系統要求看,作業對教師和學生具有不同的功能。對于學生是針對知識、技能,重復練習為主要手段,在原有基礎上融合、貫通、遷移,從具體技能到高階思維,從具體認知到綜合評價、價值判斷;以鞏固為基礎,但強調外部條件和內部的積極思考、能力(解決問題過程)和習慣的養成。對于教師是診斷、改進教學的過程,以改促教。
結束語:初中地理教師通過將地理個性化作業設計與雙減教育有機融合,有效的促進了初中地理教學的革新化發展。教師通過理論化教學與實踐化練習的結合,有效的帶動了學生對于初中地理知識的實踐探究能力,激發了學生對于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在個性化作業的實踐練習之中培養料學生的地理學習素養。
參考文獻:
[1] 馮金華. 淺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8):119. D
[2] 羅定,馮慶容. 地理課堂作業個性化及多樣化的嘗試[J]. 地理教學,2005(4):36-37.
[3] 殷雪飛. 初中地理教學”零作業布置”的實踐與效果[J]. 區域治理,2020(34):240.
[4] 任月娥. 初中地理作業設計方法研究[J]. 甘肅教育,2015(16):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