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獻紅
關鍵詞:后進生;高中數學;教學
如何看待后進生,真正從內心接受和欣賞他們。讓學生克服對數學的恐懼心理,重視基礎知識地識記,采用競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跟身邊的同學講題或到講臺上講題,樹立信心,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得到大家的認可,體驗到成就的喜悅,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學生成為后進生的原因
民辦學校的學生并不是不聰明,只是在初中時因為各種原因耽誤了課程。筆者認為大多數學生是具備學好數學的能力的。筆者跟學生關系很好,會經常跟學生聊天,積累了不少真實的案例。有學生說初中老師喜歡成績優秀的幾名同學,他們很多時候還沒聽懂,老師就講完了。有的老師為了趕進度,或者追求學校的升學率,會忽略一部分后進生。一段時間跟不上,他們也就不想學習了,主要是沒有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也有學生會因為不喜歡任教的老師而不喜歡學數學;有的學生因為轉學或者頻繁更換老師,不適應新的環境或老師而落后。
二、高中階段的老師如何看待后進生
老師會如何看待他們呢?如果你認為他們基礎太差,根本學不好,自己也就失去了教好他們的信心。學生也會慢慢覺得自己是真的不行,不想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之前一位同事就是這樣認為的,他以前教優生的,面對這樣的學生,感覺落差太大。
教師如何看待后進生決定了后續的教學態度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如果教師覺得他們基礎太差,無可救藥,那么學生可能也這么認為,自然就不想學習數學了。如果教師覺得學生有希望,認為他們只是暫時落后,實際大多數學生具備學好數學的能力,只是這種潛能需要教師去激發,去發現。那么教師便會想切實有效的方法,有意識地暗示學生:他們是有可能學好數學的,那么結果也許就大不同了。
三、讓學生喜歡上數學的具體措施
(一)克服對數學的恐懼心理
有一部分學生因為暫時學不會,成績越來越差,所以會對數學產生一種恐懼心理,甚至看到數學就生厭。首先要讓學生慢慢找到突破口,慢慢理解一點知識,會做一些簡單的題目。也許在別人看來很簡單的題,他會做了,也會很有成就感。筆者會借此機會表揚該生,當他會做的題目越來越多時,筆者會鼓勵他跟同桌講,甚至讓他上臺講。很多孩子在集體中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肯定,相信即便是成年人也會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吧。學生在數學課上收獲了這種心理需求,就會覺得上數學課挺有意思。
(二)競爭活動,激發興趣
學生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比如幾章學完了,或一本書學完了,可以開展知識競賽,可以是專門背公式的,筆者經常采用浙江衛視《一戰到底》的形式開展競賽,有必答環節,答題的隊員不能重復作答,目的是讓每個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也有搶答環節,答對加分,打錯扣分。所以筆者授課的班級學生公式非常熟練。
(三)重視基礎知識的識記
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進一步學習以及未來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其中大家最瞧不上的也許就是基礎知識了,認為這些都是靠學生自己自覺識記的。但對于“后進生”而言,最關鍵的卻是基礎知識,有的老師認為很多學生連最基本的公式都不會背,怎么教都教不會。能否換個角度想想,為什么學生連基本的公式都不會背呢?對于基礎好又有學習興趣的同學而言,不用老師督促,他們會自覺背。對于所謂的“后進生”而言,讓他們自覺不大可能。所以筆者個人堅持的是現學現記,多種方法,多次重復,強化記憶。
(四)提高課堂效率,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每節課能學多少內容,不是由教師本人隨意設定的,要看學生能掌握多少。有一些教師憑自己的感覺趕教學進步,也許教師把該講的都講了,可最終檢驗的效果不佳。因為教師講的并不代表學生都接受了。《大教學論》中談道:“如果我們拿一只仄口的瓶子,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進去,而不讓它一滴一滴地滴進去,結果會是什么呢?有些人教學生的時候,不是盡學生所能領會地去教,而是盡他們所愿教地去教”。教與學要相結合,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去動筆做,去講思路講方法,學生多動手動口,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五)重中之重是有針對性的肯定、表揚,發自內心的看得起學生
不管怎樣的學生,他們內心一定能感受到老師是否真心喜歡他。數學課上我會看學生做題,哪怕他只會做一個簡單的題目,我也會覺得他有進步,會讓他嘗試著講思路,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很多孩子都很喜歡在我面前表現自己,他們那種自信、自豪感是掩飾不住的。目前筆者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盡管已經高三了,但他們的成績一點都不理想,高二期末統考成績很多同學只有30-40分。面對這樣的學生估計很多老師會對他們失去信心吧,筆者接手一個月,把重要且容易接受的三角函數、解三角形、平面向量等內容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重新講解一遍,及時鞏固訓練,用這種欣賞、鼓勵、為他們的點滴進步發自內心的喜歡的方式,讓同學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后進生愛上數學,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并不是無法實現的。方式方法還有很多,相信用心的同仁們定能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在此,筆者只是想拋磚引玉,有不對的地方,還望大家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