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
摘要:現階段,我國從小學到大學的各個領域中進行全面改革新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多才多藝的人才,使學生能夠擁有更好的知識技能,以滿足復雜社會的需求。教師要把握好這些內容,通過課堂教學、社會活動、探究實驗等途徑實現德育教育與生物教學的融合,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基于此,本文對高中生物教學滲透德育的意義以及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課標;生物教學;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1高中生物教學滲透德育的意義
教師除了是教學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外,還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工作者,在給學生講解課本知識、完成教書工作的基礎上,承擔起培養學生的重任,結合德育知識對高中生進行生物教學,會在無形中影響學生。在高中的生物課堂上開展德育具有實際意義:首先,新課改背景下的德育滲透,能逐漸轉變教師過分關注學生成績的狀況,改變原有的發展思想,適應當前的教育改革發展;其次,高中生物教學滲透德育讓教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還可以讓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不斷提升。總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工作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適應現代化教育改革,結合時代發展的內涵向多元化轉變。由此可知,盡可能地保證高中生物教學德育工作的滲透是十分迫切的,而且具有實際價值。
2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措施
2.1把握高中生物新課標目標重視德育滲透
新課標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教師的學科素養、教育理念、教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從各方面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完成生物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一是深入理解立德樹人理念的意義及內涵,準確把握高中生物新課標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深入挖掘學科知識、生物學習過程中所蘊含的德育教育資源,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優化德育教育效果。通過生物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促使其通過生物學習培養自主探究精神,能夠有效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及對學生的能力素養要求,積極探究新的、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并在合作教學模式下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幫助學生通過生物學習,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和諧共處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例如,在《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圍繞本章節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準確理解和掌握氨基酸概念的內涵,以及蛋白質在生物學中的主要功能。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整理、總結和處理能力,使其從中認識到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基于這一價值觀目標,努力在學習和思考中掌握更多關于蛋白質科研及技術發展方面的動態,使其具備科學嚴謹的思維觀念。
2.2組織社會實踐類獲得,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實踐活動是組成高中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除了教室內的課堂實踐活動外,教師還可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其中,在行動中獲得道德認知,體會道德情感。教師根據教材選定活動主題,并利用假期組織學生社會實踐,讓他們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學會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環境,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
比如,在假期來臨之前,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個主題為“我們身邊的環境”的調研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影響生態環境的因素或者當地較為明顯的生態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有的組選擇了測定當地河流的水質情況,還有的組選擇了測定空氣質量情況等。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意見,確定研究對象后制定可行的調研方案、主題、預期結果等,待各組初步定出調研方案后,教師要求其發送至郵箱中,閱覽后給予合理意見,如:“如何檢測水質?要使用什么工具?”“如何測定空氣質量?是否需要設定對照組?”等。而學生改進方案并完成調研后還要針對結果提出建議,向當地的工廠、居民等宣傳環保理念。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踐行德育理念,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樹立環保觀念,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2.3借助生物知識教學以滲透道德品質教育
高中生物學涉及的知識繁多,內容豐富,其中蘊含了大量德育教育內容。生物學研究內容涵蓋了生命的起源及發展規律,揭示了生物內在結構及功能,探究了生物與周圍環境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需要教師結合生命教育展開德育教育。例如,在講解關于現代生物進化知識、受精作用以及克隆等相關知識時,應收集相關資料增進學生的認知和思考。教師可為學生播放《逃離克隆島》這部電影,以引發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并從內心樹立敬畏生命之心。對學生進行生命、健康教育,教師可結合學生親身經歷或身邊的真實事例展開教育,這樣更有助于學生遠離抽煙、吸毒、酗酒等不健康行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強烈的珍惜愛護生命的意愿,實現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和家庭和諧。教師還可以挖掘生物教學中關于科學品質及素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德育教育。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基因分離定律,以及介紹自由組合定律時,教師可由孟德爾通過多次反復展開豌豆實驗展開德育教育,使學生在了解整個實驗探究過程及孟德爾總結出兩大生物學定律過程的基礎上,體會到孟德爾堅持科學、不畏困難、追求真理、堅持不懈的精神,培養學生嚴謹、規范的科學精神及堅毅的性格,不斷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素養。
2.4側重言傳身教,樹立良好榜樣
課堂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身作則,不僅要把豐富的知識傳遞給學生,還應該發揮自己的示范作用,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獨具個人魅力的優秀教師,進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自身的言行讓學生受到無形的熏陶。教師也可以參加一些課外教研活動,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相關專業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個人修養有所提升。比如教師在教學之余可以參加一些德育相關研討會議,通過教師的影響,學生也會以此為目標,在自我成長過程中不斷提升,培養個人發展意識。為了完善教與學的過程,教師要盡全力利用周邊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課下應該看一些心理書籍,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并且參加專題講座會議,在探討之余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樹立遠大志向。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講授課程,還可以作為心理健康教師為學生做心理輔導。一方面,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給學生以引導;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心理輔助治療,充分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結合德育知識對高中生進行生物教學。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以“育人”為己任,努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為了實現生物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分析學科德育內容,找到適合切入點,介紹生物學科發展史,用榜樣力量激勵學生;創設真實教學情境,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組織社會實踐類獲得,豐富學生學習體驗;通過探究性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引導其形成健康的人格與正確的三觀,為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范俊.在高中生物課堂開辟德育新天地[J].吉林教育,2021(07):23-24.
[2]姚洪斌.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措施[J].吉林教育,2021(07):50-51.
[3]周月梅.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德育滲透實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0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