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河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手段和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以更加具有創造性的手段來推進小學足球教學活動,以此來強化學生的體能訓練程度,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除此之外,本文也將針對現階段小學足球教學的中的“棉花糖實驗”教學法進行討論和研究,并且提出一些個人的觀點和意見。
關鍵詞:小學體育;足球教學;棉花糖實驗
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因而,小學體育教師要隨著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構建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體系,通過多元化課堂教學手段來更好地推進小學足球教學的發展。教育不僅僅是促使學生獲得知識,還要使學生擁有健康良好的體魄,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走向未來,開拓屬于自己的天地,為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棉花糖實驗的定義和內涵
促使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更加多元化,讓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更多的熱情,進而讓小學生能夠在成長的階段感悟體育的價值意義,從深層次當中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和諧發展,是體育課程開設的最終目標。“棉花糖實驗”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關于人在情感和認知上對行為的控制能力的研究,并且開展了一場非常有名的實驗—延遲滿足實驗,又稱“棉花糖實驗”。在這個實驗中,兒童面對各種吸引自己注意力的食物,像棉花糖、糖果等等的零食,可以立刻選擇一樣吃掉,或者等待實驗人員回來之后再吃,這樣可以獲得兩樣零食,經過長時間的關注,選擇延遲滿足的學生獲得了更大的成績。人們以此為啟發,通過在教學過程當中運用這種棉花糖實驗的方法,能夠更好地去解決小學體育課堂出現的問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小學足球教學中創新教學法的意義
第一,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參與意識。小學體育教師將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能夠在體育課堂活動中發揮出每個學生獨有的優勢。從體育教學課堂安排角度來說明,體育課堂活動有效結合了課程指導綱要中的對學生技術、體能還有運用三個方面的要求,能夠幫助體育教師切實構建課堂教學每一課時的目標,明確每個內容間的內在聯系,從而豐富體育課程教學的內容,助力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培養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正確態度。
第二,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的程序。強調小學足球課堂教學中,結合“棉花糖實驗”教學理念,與課堂活動的有效構建,能夠有效保障課堂教學模式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改善傳統課堂教學中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通過一個又一個流程的不斷的深入開展,促進體育課堂教學實踐獲得更明顯的成效,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棉花糖實驗”在小學足球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利用棉花糖實驗,能夠促使小學足球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小學階段,體育課程教學更多融入游戲教學的方式,在玩中達到訓練學生的目的。例如在開展腳內傳球這一足球技能學習的時候,如果在上課過程中,另一場地有同一年級的學生在也在開展足球游戲教學,這樣會對班上的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干擾。因此教師可以在傳授完腳內側傳球的足球教學技巧之后,可讓學生再次訓練,并且以言語明確:同學們,假設你們再自行訓練五分鐘,之后再開展游戲,那么每位同學可以在班級獎勵榜上蓋兩個小獎章,但是如果想要和隔壁班同學一樣直接開展游戲環節的同學,可以在班級獎勵榜上蓋一個小獎章。
在足球課程游戲環節設計中,其內容必須要密切練習足球教學的目標,同樣,在選擇小學足球運動技術上,還要立足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認知發展特點,具體足球訓練技術有:腳內側傳球、帶球繞桿、正腳背射門等足球教學當中較為基礎性的技術訓練。而貼在教室墻內的獎勵榜是完全公開的,能夠清楚地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包括學習行為、思想態度以及個人品德進行整體考察。此次足球教學環節利用班級獎勵榜作為輔助,并對學生實施獎勵,能夠在學生群體之間激發他們的良性競爭的意識,并且也讓更多的學生在足球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延遲滿足。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遵循以玩耍帶動學生訓練的積極性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這其實目的性比較強,合理設置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不僅要對實現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目標充分考慮,同時還要對學生在該階段中心理發展的目標進行衡量,這樣才能使體育課程教學更富有創新性,更符合時代對于教育發展的要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棉花糖實驗的理念融入小學體育足球教學過程當中,不僅是對小學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一種強化,同時也體現了教師在創新課程當中所獨具有的能力。新時期教育教學已不再單一地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水平,而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將更多符合時代發展的理念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更能優化當前的教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蘇艷.小學男生足球情境興趣培養和技術提升效果的實驗研究[J].運動,2016(2):66-67,12.
[2]合作學習法在小學足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