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毓華

中圖分類號:G886.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2-071-02
摘? 要? 大外刈技術是柔道傳統技術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技術,在各種柔道賽事中被廣泛地應用,也是得分率最高的柔道競技技術。由于大外刈技術的變化多端、虛實結合、隱蔽性強,需要多種動作的配合,具備多元動作的特點,因此本文通過不同的角度對大外刈技術多元動作進行研究。
關鍵詞? 柔道? 大外刈技術? 多元動作? 特點
大外刈技術是在柔道賽事中應用最多的技術,具有超高的成功率,備受柔道運動員的喜愛。在基于大外刈技術是多個動作配合下構成的連絡技術,又可以利用不同的連絡技術組成不同的戰術體系,因此大外刈技術具有多元動作的特點。本文將從諸多方面對其進行研究。
一、大外刈技術的特點
(一)力量十足
在該技術的運用中,運動員利用左手牽拉對方右面的袖口,右手用力提拉對方的左前衣襟,利用右腳將對方的右腳別住,形成右腳十足的力量向側后方掃腿,所以掃腿的幅度和速度倍增。因為運動員左手的牽拉、右手的提拉和右腳的掃腿的多元動作同時發力,促進其后倒的力量很大。
(二)快速而效率高
因為該技術動作的動力臂超過阻力臂,并且方向合理的雙手牽拉與方向一致的掃腿動作同時進行,所以不僅速度極快,而且具備極高的成功率[1]。
(三)動作變化多端
在運用該技術的過程中,自己在明確行動目的卻要隱蔽意向,利用其技術動作進行配合,將該技術中的把拉配合外卷入、穿腿、掃要等多元動作構成有效的聯絡技術,在此基礎上以不同的聯絡技術組成不同的戰術體系,表現為虛中有實、假中有真,讓對手在不斷的錯覺中防不勝防。如果實施效果不佳,也可以連接應用柔道寢技中的袈裟固等動作。大外刈技術動作圖解如圖1所示。
二、大外刈技術多元動作的研究角度
(一)生物力學角度
從生物力學角度解析該技術動作,實現的原理是骨杠桿的核心作用。動作要領的良好完成是依賴骨杠桿的平衡性、省力性和速度性等優勢。影響人體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就是重心,也就是說影響身體平衡的因素是重心高度和中心角度的變化,而利用人體局部穩定促進整體穩定是柔道運動的典型特征。降低重心和增加基底面積能夠顯著增加人體的穩定性,所以,大外刈技術的要點就是采用多元化的動作完成取勝的目標,即縮小對方的基底面積、讓對手的重心高度上升,將對方的身體平衡打破后再經過局部用力,把對手摔倒。因此,手上的上提動作和腳下的限制動作是破壞對手身體平衡的要點,通過兩者的有效協作降低對手的身體平衡性。在此基礎上向對手發起迅猛的推絆,摔倒對手的概率極大。分析顯示,施展大外刈技術的最佳時機就是在對方中心轉移到承重腳外側同時呈現高中心點的時候。
(二)運動解剖學角度
1.左側軀干群。從運動解剖學角度研究該技術,要分析該技術實施中身體左側軀干群和身體右側軀干群的特點。比如,對手進行右護體時,該技術的運用要點是充分發揮左側軀干肌群中股直肌、三角肌后束、臀大肌、腹直肌的作用。同時腓腸肌內側和肱二頭肌也在發揮作用。運動員上步的時候要結合手部的動作,拉扯對手的右衣袖,促進彼此身體的貼近,在這個環節中伸肩的幅度必須比屈肘幅度要大,將三角肌后束的作用發揮出來,同時肱二頭肌的作用也得以發揮。在右腿后刈步驟里,用左腳承擔身體的重心,伸膝的動作由股直肌收縮完成,伸髖動作由臀大肌收縮完成。因為左腳跟未曾離地,左踝跎屈度小,影響了腓腸肌的力度。在將對手向后推時,收縮用力的是腹直肌。
2.右側軀干群。右側軀干參與該技術多元動作的肌群包括肱二頭肌、斜方肌上部、肱三頭肌、三角肌前束、股二頭肌、臀大肌、腹直肌、腓腸肌內側、腹外斜肌,同時尺側腕屈肌和股直肌的作用也在發揮。大外刈技術的核心動作是右腿后刈,該動作是完成對手被摔倒的主要力量,在右腿后刈的環節中,用力較大的是右腿的伸髖、屈膝、屈踝的肌群[2]。
三、大外刈技術多元動作的連絡技術
(一)大內刈連絡大外刈動作
在大外刈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必須聯絡好多元動作的每個環節。搶到有利于自己的把是很關鍵的環節。如果沒有搶到適合的把以及適合機遇的情況下直接實施該技術,那么就更要銜接好多元動作。在其他動作的掩護下,通過搶手上或者腳下小動作的機會為自己技術實施做鋪墊。具體需要發揮手和身體的特殊“聽力”,尋找合適的機會進行得意技施展前的虛假進攻。打破對手的重心可以先利用右架大內刈動作進行,該動作的要領是上面的手直接抓直門或者大領,下面的手爪另一側直門或者小袖。躥步進身的同時,上、下手協作在對方的右腿上落實重心,倘若在應用大內刈的環節中直接破壞了對手的重心并倒地,那么就可以判定直接得分以至于獲勝。如果沒有達到,在進行右架大內刈動作的時候對手的腿就有機會逃脫,在這個過程中對手的重心會轉移到右腿上,恰好獲得了應用做大外刈技術動作的良機,如此就很容易獲勝。
(二)大外刈連絡接利用對方慣性的動作
在大外刈技術的實施中,如果暴力推向對手促使其重心坐實,那么對手為了保持平衡就會用力向前反作用,此時突然松開上手,對手就會產生很大的慣性,可以利用這樣的時機發揮向前的慣性以及對手的體重采用巧妙的技術,在重力和速度的雙重作用下,實現摔速快、騰空高的結果。例如,在穿腿的動作中,技術應用者在完成整個大外刈發力時,對手必然實施向前強有力的反作用,失去向后摔的可能。此刻可以抓住對手重心全部前移的機會,右手撒把套向對手的右襠,將其右腿控制,向前插進右腿的同時將身體的重心移到臀部和左腿,利用自己的右腿和身體的上半部堵住對手的右腿,將其固定在原地。右腿橫欄向對方的右腿側方向,通過左手用力下拉讓自己的頭部和臉的右側貼近對方右胸外側,利用自己的上身完全將對方控制促進對方向前旋轉摔倒。
(三)小內刈連絡抱臂大外刈動作
在柔道比賽的過程中,出現的機會在瞬間就會結束,需要運動員在瞬間做出準確的判斷。在抓住機會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施展自己的得意技。而在沒有機會的情況下,就要做一些虛假的動作迷惑對方,在機會來臨的時候運用自己的得意技。但在機會不成熟的情況下如果使用技術動作,就容易被對手利用而反攻。而針對大外刈連絡小內刈的多元化技術動作,自己想要抓住的把,必須在搶手的環節里進行創造,右手可以抓住對手上直門或者左手小袖底把手的把,也可以進行左手直門上手,用右手將對方的手封住,使用自己的右腳趴對方的左腿,隨即前移自己的重心,如果趴對方的動作實現了就能夠直接得分以至于取勝,如果沒有實現,則要在自己前移重心的時候實施抱臂大外刈動作。隨之倒地后直接進入寢技動作。
(四)大外刈連絡寢技
寢技是柔道比賽一項重要的技術,如果運動員的寢及技高超,在比賽中就勇于利用投技技術,沒有任何心理顧慮,可以在倒下去之后反敗為勝。以袈裟固為例:如果覺得大外刈技術動作沒有絕對勝算時,就可以發揮多元動作的連絡優勢,利用寢技險勝對手[3]。
四、大外刈技術在實戰中正常使用
在比賽實踐過程中,雙方都不會輕易讓對手搶到合適的把位。由此可見,搶手在柔道技擊中的極其重要性,必須做到快速,誰先搶到有利的把位就有機會實施大外刈技術動作。同時,也要突出“準”字和“狠”字,不僅搶到手,更要做出大分值的動作,這就需要多元化的動作組合,實現戰勝對手的目標。
五、結語
綜上所述,柔道不僅是競技體育項目,其觀賞價值也很高,因此在奧運會等各類體育賽事中成為重要的角色。大外刈技術是傳統的柔道技術,因為具備較高多元動作特點,在比賽中容易克敵制勝并有極高的得分概率,備受柔道運動員的青睞。因此,對大外刈技術的多元動作原理進行深度分析,有助于柔道運動員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大外刈技術要領。本文研究了大外刈技術的特點,從生物力學和動作解剖學兩個角度分析了大外刈技術多元動作原理,并簡單介紹了其在實戰中的應用,以期為柔道運動的健康發展發揮點滴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志榮.淺談柔道技術動作大外刈在實戰中應用及變化[J].體育時空,2017(11):111-112.
[2]錢隆.試論我國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設想與創新思路[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7):126-127.
[3]郭思男.遼寧省競技籃球人才外流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沈陽:沈陽體育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