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聰
【摘要】大學生禮儀教育中借助美育功能,使得禮儀課程更加理論、系統與完善,增強學生審美能力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美育作用,增強禮儀教育的吸引力與趣味性。基于此,針對美育視域下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相關知識,本文從大學生禮儀素養入手,引出了禮儀素養教育。
【關鍵詞】禮儀教育;美育教育;探究分析
1、美育視域下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
1.1儀容美
禮儀美作為現代企業中最直接、最生動且最引入關注的信息,其主要包括了自然美與修飾美兩方面內容。其中自然美取決于遺傳,修飾美則可以通過人們后天的努力付出而獲得。通過適度的修飾有助于人們彌補先天缺陷中存在的不足,突出自身優勢。個人修養中的儀容端正,實際上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個體對自己與他人尊重的具體表現。禮儀視角方面,"雅致"妝容指的是通過對整潔素凈的適度修飾,即可達到揚長避短,體現不同職業、身份尊嚴感與得體性的目的。
1.2儀態美
儀態美雖然存在于動靜之間,但是其中卻包含了均衡、比例、曲線與對稱美等,表現為站姿、坐姿、走姿與蹲姿等各種肢體動作。只有從儀態上引導學生展現出自身的雅之美,要求學生將自己的行為貫穿于肢體穩定、舒展、對抗和延伸的全過程中。教師在針對學生進行形體訓練時,應該從頸椎、胸椎、腰椎、脊柱等各個方面著手,在保證學生肢體動作穩定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行豎軸方向上頭頸與腳心之間進行向上向下的延伸和對抗等動作,才能在保證學生在展開雙肩的過程中,找到肌肉拉長的感覺,體現出肢體的端莊與優雅。
1.3服飾美
服飾美不僅是一張無聲名片,更是反應民族文化內涵、體現個人文化修養與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由于服飾是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視覺重點。所以,教師在開展禮儀教學時,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原則,向學生傳授把握服飾雅致之美的方法。首先,恰切性原則。也就是根據自己所處的場合,將個體與社會性的統一完美的展現出來。其次,美飾原則。充分重視服飾在美化和裝飾個體時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利于揚長避短,將自己大方得體的個人形象展現出來。
1.4語言美
語言美是體現個人內涵與修養的關鍵指標,更是社會文文明的真實反映。教師在禮儀教學中進行語言美的引導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1)"如何說"。首先,要規范語音、語調與語法,在全社會開展普通話推廣宣傳活動。其次,禮貌用語與謙詞敬語的合理應用。再次,體現出語氣與親切語調應用的輕柔性特點??刂坪谜f話音量,避免因為自己的行為影響和妨礙到與他人的交流溝通。最后,充分重視語言表達的風格以及條理的清晰明了。教師在講述生事物的過程中,應該合理運用生動風趣且詼諧幽默的語言,將事物的特點準確無誤的呈現在學生面前。(2)"說什么"?;陔p方文化背景、生活環境、宗教信仰與民俗習慣等因素選擇適合雙方討論的話題和主題,并在后續討論的過程中,主動回避涉及到的個人隱私、不正確傾向、低級庸俗等內容。雙方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認真的聆聽學生的心聲,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與愛好,以便于及時調整交流內容。
2、美育視域下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探究
2.1滲透校園的基礎設施,融入禮儀文化的澆灌
學校應該站在美育視角下,將傳統優秀學禮文化納入到現代禮儀文化教學中,才能將校園硬件設施和校園文化具有的立德樹人、以美育人、以禮化人等功能充分體現出來。比如,學校在開展硬件建設工作時,應該從整體上體現出硬件設施規劃的秩序感、審美性與生態觀,為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營造和諧發展的空間。由于不同的校園建筑所體現出的文化個性也各不相同,所以,學校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時,應該將傳統文化中的人性化特征與禮儀文化內在精神有機融合在一起,規劃設計校園文化環境氛圍,鍛煉師生的優雅走姿,將一草一樓都有禮儀文化課參考,將一景一物的育人功能充分體現出來。
2.2滲透校園制度設計,強化禮儀文化的規范
校園制度作為一項師生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該制度具有的公共性與強制性特點,不但將學校的辦學宗旨、人才培養理念以及治理體系完整呈現在學生面前,而且為禮儀文化與學校制度設計的有機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師在開展禮儀文化教學時,應該培養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禮儀規范和文明風尚。溝通過構建保障與激勵機制的方式,及時糾正不規范行為,弘揚文明典型,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并鼓勵師生見賢思齊,更好地踐行與傳播禮儀文明。
2.3滲透校園文化活動,推進禮儀素養的沉入
校園儀式作為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中最具體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大學生禮儀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園儀式作為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運用生動鮮活的方式規范和約束學生的言行舉止,提高學生的利益素養。校園文化活動中的禮儀教育融合,不僅是拓展現代禮儀專業課程教學重要的途徑之一,更是符合學生自身成長規律的教育教學內容。所以,高校在開展現代禮儀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時,應該通過組織內容豐富的校園禮儀文化活動的方式,構建良好校園文化氛圍,感染、激勵學生,強化學生傳承和弘揚禮儀文化的意識。比如,高校合理通過創建禮儀社團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禮儀服務實踐活動,增強禮儀教育的吸引力。另外,學校還可以在每年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以表彰活動等校園儀式中,為學生搭建認識校園文化的平臺,提高學生的身份認同感、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充分發揮校園儀式具有的教育與凝聚功能,引導學生在參加校園儀式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價值認同。
結束語: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禮儀素養教學時,應該站在美育視角下,按照以美引導、感染的方式設計教學內容,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大學生養成自覺明禮、受禮與行禮等禮儀精神,將由善至美、以禮化人的目標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促進新時期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教學成效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袁育明.新時代大學生素質拓展與禮儀教育教學融合的探索與實踐[J].財富時代,2020(12):159-160.
[2]趙笑云,陳靜,張春慧,朱慶華,張秋實,王曼莉.大學生禮儀素養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0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