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小學部編語文教材每一單元的主題非常鮮明,同一單元中選取的幾篇文章的形式各有千秋,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能針對每一單元所選文章的寫作要點,引導學生在本單元的習作中將學習、積累與應用相結合,通過仿寫——仿選材、仿體裁、仿立意、仿寫作模式,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條可以嘗試的途徑。
[關鍵詞]想象作文;抽象;具體;仿寫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尤其是不會寫想象類作文。有的學生的想象作文天馬行空胡思亂想,選材沒有新意;有的學生想象作文透露出負能量,沒有一個明確的積極向上的中心;有的學生的想象作文內容不豐富,結構不合理,最后不能回歸現實;還有的學生的想象作文思維局限,作文題目索然無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會寫、樂寫、善寫想象作文呢? 仿寫是很好的途徑,它降低了寫作難度,化抽象為具體,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從而寫出充滿童真童趣的作品。下面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如何從仿寫入手寫想象作文。
一、仿選材——運用多種方式拓寬學生的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仿寫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思維受限,教師要有計劃地利用多種方式引導他們,如以本單元課文為切入點,了解作者的選材方法,大到寫浩瀚的宇宙中的自然現象,小到寫生活中常見的花鳥魚蟲、學習中的筆墨紙硯等。然后按想象作文的分類為學生提供各類圖片、實物、視頻、范例、創設情境等,幫助學生建立感性通道,這樣學生的選材就會廣泛而豐富。
例如:在教學《我變成了一棵樹》《一支鉛筆的夢想》這兩課的時候,根據課文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設計了練說題目“我變成了(? ? ?),(? ? ?)的夢想”這樣一個仿寫環節,由于學生思維沒有打開,選材大多圍繞教室內目之所及的事物和自己喜歡的動畫片等人物形象進行,后來我按自然現象,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生活用品、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等分類播放了圖片、視頻,借助這些畫面拓寬學生的思維,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新穎有趣的選材比比皆是:《我變成了一粒種子》《我變成了巴拉巴拉小魔仙》《我變成了爸爸》《我變成了宇航員》《老鼠的夢想》《2050年的汽車》《會飛的可樂》《移居月球》……在教學《尾巴他有一只貓》一課時,學生能按逆向思維的模式思維活躍地說出新奇有趣的選材——《一只螞蟻擁有一棵樹》《時間倒流》《五官換位啦》……
二、仿體裁——注重多元性
小學階段,學生會接觸到多種文體,每一種文體都代表了一種寫作方式。在中年級的想象類習作仿寫訓練中,教師在體裁上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學情進行有目的的選擇,應以教材中單元課文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發現題材的多樣性,在閱讀中引導學生總結每種體裁的特點,在單元習作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多元體裁仿寫,如記敘文、童話、兒童詩等,學生接觸到的體裁越多,他們創作的空間也就越大,對以后的寫作幫助越大。
三、仿立意——立意明確,充滿正能量
著名心理學家魯賓斯指出:“任何思維,不論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論的,都是從觀察分析經驗材料開始的。”在學習本單元習作《奇妙的想象》時,為了拓寬學生的思維,我在學生選材后放手讓他們想象內容,學生在匯報時,出現沒有明確的、充滿正能量的立意和想象隨意性很強的情況。如學生想象自己會變魔術,會變出很多錢、變出房子、汽車,從此,爸爸媽媽再也不用干活了;還有的學生天馬行空想象,沒有明確的中心等。根據這種情況,我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仔細觀察,利用思維導圖,將本單元課文的立意梳理清楚。《我變成了一棵樹》是寫了“我”為了玩的時候不被媽媽叫吃飯所打擾,而變成了一棵樹后發生的有趣的事,從而實現了現實生活中難以達成的愿望;《一支鉛筆的夢想》通過寫一支鉛筆的五個夢想,表現了鉛筆實現夢想后的快樂與開心;《尾巴它有一只貓》以逆向思維的形式展開想象,寫了一條尾巴自信地認為是自己擁有一只貓。所以,這三篇課文的立意分別是有趣、快樂和自信。在引導學生總結出每篇課文的立意后,再列舉一些立意為快樂、自信、勇敢、樂于助人、誠信、理想的主題,最后讓學生選擇習作提示中的題目,或者自己擬題目,暢所欲言說立意,這樣學生寫出的想象作文都能有一個明確、充滿正能量的立意。因此,以單元習作練習為載體,通過仿寫練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表達能力是快捷有效的途徑。
四、仿寫作模式——構思巧妙,回歸現實
(一)想象以現實為依據
現實是想象的出發點和依據,一切想象的文章皆源于現實。《我變成了一棵樹》中“我”想變成一棵樹的原因,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媽媽總是在我玩的興起時叫我回家吃飯。“我”變成了一棵樹后,我身上長滿了鳥窩也與現實生活相吻合的。《一支鉛筆的夢想》中,無論“我”要長成長長的豆角,或者偽裝成嫩嫩的絲瓜,還是為小魚蝦撐起陰涼的傘,為鳥當船篙,當撐桿、作標槍,這些想象都源于鉛筆的外形與豆角、絲瓜、傘柄、撐桿等細長的特點相吻合。學生了解了這些,構思時就能根據故事主角自身的特點設計故事情節。
(二)構思巧妙,結構清晰
《宇宙的另一邊》作者陳詩歌以“倒影”的形式對比寫出宇宙的這一邊和另一邊的現實生活、自然現象、事物等,這種簡單明了的對比式結構更適合三年級的學生仿寫,學生能很輕松地仿寫出“倒影”式的想象內容:
宇宙的這一邊,人在地上行走,宇宙的另一邊,人在天上飛行;宇宙的這一邊,媽媽生寶寶,宇宙的另一邊,爸爸生寶寶。
學生寫想象習作的表現形式變得有了抓手,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毫無章法可循。學生仿照《宇宙的另一邊》中的加法、乘法展開想象,甚至有的學生還嘗試用減法和除法的形式寫想象的內容。有的學生寫出了下文:
《宇宙另一邊的數學課》
在宇宙的另一邊,加法是這樣的:荒無人煙的撒哈拉大沙漠加上袁隆平爺爺的水稻技術等于糧食滿倉,那時,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吃飽飯,人們將告別饑餓、疾病……這樣,沙漠加上水稻技術又等于世界美好。
乘法是這樣的:“好雨知時節”乘“春種一粒粟”,再乘“晨興理荒穢”,等于“稻花香里說豐年”。
在宇宙的另一邊,減法是這樣的:新冠病毒減少聚集,減戴口罩,再減勤洗手、勤通風,等于平安健康,最后等于開心快樂。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想象作文教學中,以單元閱讀為依托,課內外閱讀相結合,仿照作者的寫作模式學習寫作方法,可以降低想象作文的寫作難度,將抽象的想象變得具體可感,非常適合中年級學生。
(三)開篇穿越,結尾回歸現實
想象類文章的形式之一是開篇穿越到未來或過去,而初學寫想象類作文的學生會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開篇穿越去,卻在結尾不能回到現實,使得想象與現實相脫離。
《宇宙的另一邊》和《我變成了一棵樹》這兩篇課文的開篇和結尾恰好都直觀地呈現了開篇穿越到宇宙的另一邊以及自己變成了一棵樹后的情景,結尾又巧妙地回歸現實。這兩篇課文,是引導學生寫此類想象作文開篇和結尾的很好范例。
五、仿題目——新穎有趣
俗話說“好題文一半”,可見,文章的題目對于一篇文章來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仿寫題目的形式很多,以“同一題目,多生異構”為例,學生在本單元學習的幾篇想象文章中,對感興趣的題目可以同題異構,通過豐富而大膽的想象,仿照文章的形式有創意地進行再創作;也可以對同一題目,進行不同題材文章的創作。例如,按照想象類作文的分類——童話、科幻、理想、假想等,仿照課文題目,構思新穎有趣的題目。
如童話類題目:仿照《宇宙的另一邊》創編題目《最開心的旅行》《調皮的小星星》《土豆、土豆,開門》
科幻類題目:《一本有魔法的書》《博物館列車》《魔豆》
理想類題目:仿照《一支鉛筆的夢想》創編出題目《滾來滾去的小土豆》《2080年的汽車》《時光穿梭機》
假想類題目:仿照《我變成了一棵樹》創編出題目《假如人類可以冬眠》《我變成了男生》《在火星上生活》
學生初學想象作文,以教材為依托,以仿寫為手段,以練說、練寫想象習作為載體,有計劃、有層次、有目的地模仿既降低了中年級寫作的難度,又使想象作文由抽象變得具體,可操作性強,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為學生自主、創新寫想象類文章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賴榮華,王澤兵.新課標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淺談[J].課外閱讀,2013,(06).
[2][美]肯尼斯·莫爾著,劉靜譯.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