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進一步提高了美育的價值,對學生實施美育是各階段各學科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關注的一大重點,而不能只局限在美術一類的學科中,并且數學學科與美育之間具有較為緊密的聯系,教師需要著重判斷數學教學中的美,合理地找準美育的滲透點,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素養。基于此,文章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美育的價值進行簡單分析,著重探討美育與數學課堂相融合的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美育;教學融合
一、 引言
小學生年齡偏低,自身的認知能力、三觀都還比較薄弱,還沒完全形成。美育教育工作的有機推進,可促使學生塑造良好的綜合觀念。在小學教學體系中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彰顯著不同的美。所以教師需要挖掘出學科中的美,帶領學生進行體驗。小學數學的抽象性、復雜性較高,加之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較大的恐懼。對此,教師需要適當地在數學課堂上滲透美育,突破原有教學模式的局限。
二、 小學數學教學美育概述
在小學數學中,數學的美的表現形式比較豐富,但大致可歸類于以下幾點。
第一,對稱美。對稱美是小學階段數學美的最常見展現形式。例如,學生所接觸到的幾何圖形大多數均具有對稱的性質。如圓形、等邊三角形、正方形。除此之外,在數學定理法則中,也包含與對稱美有關的信息,如加法、減法、線段圖解題、乘除法的互逆運算等。第二,簡潔之美。簡潔也是數學美的體現形式。需要重點思考的是,簡潔之美指的并不是教學內容簡單,而是展現形式簡單,如公式簡潔、解題過程簡潔、概念簡潔,用幾個簡單的符號便可展現出比較復雜煩瑣的文字表述。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便捷性,也可以提高其發散性思維。第三,統一之美。數學的統一之美體現在概念規律方法的統一。例如,在小學階段,學生會接觸到不同圖形的面積公式,而很多面積公式彼此之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相同的含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美育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
首先,美育能夠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前文提及,數學教學的抽象性、復雜性比較高,很多學生在如此復雜的教學環境中都會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然而數學本身又具有一定的魅力,教師可以通過美育讓學生見識到數學的另外一面,感受到數學的奇妙,營造活躍的教學課堂,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其次,這一教學活動切實增強學生的審美素養。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發展基礎期,自身的認知范圍會逐步擴大,審美感受也越來越強烈。在此階段,教師需要做好教學創新與教學準備,解讀教學內容,提煉美育元素,帶領學生體會數學的美,有效激發學生的審美潛力及審美情感,為其審美素養的發展提供充足支撐。最后,美育能夠豐富并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美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刺激創造性思維,使之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并且,通過美育,學生所接觸的教學內容會所有創新,教學深度進一步加劇,促使學生思維能力、自主能力的強化,而核心素養自然會受到積極影響。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美育的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數學美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所應用的教學工具,所采取的教學方法的相對較為簡單并且比較死板。傳統的學分教育促使教師產生了思維定性,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這種過于抽象的教學方法并不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會導致學生產生較高的學習抵觸性及學習壓力。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任務的進一步滲透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智能化的工具、手段開始受到了教師的關注。而將信息技術引入到課堂上,也形成了較高的教學價值。比如微課視頻、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等,均逐漸成為現代教師所慣用的教學工具。數學的美最直接的展現就在于圖形,而圖形與幾何恰好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一部分內容。
以多邊形的面積這一部分的知識為例。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基于教學內容以及知識重點設計教學微課,并在微課中多多地展現與多邊形有關的圖片與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圖形的美。
(二)促進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美
以往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大多會采取口授式教學手段。并且,教師會過多地關注理論性教學內容,如數學定理、數學概念,對學生能力及思維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限制。并且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存在,很多教師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成績方面,甚至會用成績來評判學生,采取填鴨式教學手段,而就是這些情況會成為學生壓力突然增高的根本原因。所以即便是在講解理論性的知識時,教師也應該做好適當的教學創新,通過美育豐富學生的體驗認識,使之能夠深化自己對數學知識理解。例如,在講解分數的乘法與分數的除法時,由于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初步了解過與乘除運算相關的知識,所以自身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教師可將重點放在“分數”方面,如教師可著重帶領學生探討分數運算的規律、特點,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分數運算的規律美及邏輯美。當學生能夠正確掌握分數的運算規律,以及在乘除運算方面存在的特點后,組織學生開展分數乘除運算競賽小活動,以活動讓學生感受分數乘除運算的趣味美感,同時也可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三)結合生活適當地滲透美育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不具備較豐富的學習生活經驗,還沒有真正地感受生活的美,對未知的世界也還存在較高的探索欲望。以課堂為窗口,帶領學生認識世界,雖然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式,但由于固有教學思想的局限,導致教師所形成的整體教學框架相對較為單一,并且較為死板。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當教師在滲透美育教育時,可以立足學生的生活,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背景,營造具有生活美的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體驗,也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講解圖形幾何這一部分圓形的運動知識時,教師就可將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引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鼓勵學生嘗試性地回想,在自己的生活中見過哪些運動的圓形。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會下意識地聯想到自己在體育課上玩過的球類游戲,同時也有很多學生會開拓自己的思維,聯想到生活中運動的車輪、俯視運動中的旋轉木馬以及摩天輪。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性的想象,如果把這些圓形的運動物體變換成其他的圖形,比如三角形或正方形會有什么樣的效果。通過這一方式,讓學生自發地感受圓形運動的美,基于具體的生活構建相應的數學模型,在兩者巧妙聯系的狀態下滲透美,并讓學生體驗美,真正實現美育的價值。
(四)利用數學文字傳遞美育
數學文字語言與普通的自然語言之間具有較大的差距,可以說自然語言包括數學文字,并且相較于自然語言,數學文字會更加準確,更加嚴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美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文字的嚴謹美與準確美。在數學教學中,學生會發現自己所接觸到的每一個數學定義中,每一個字都有獨特的意義。例如,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在這個定義中,每一個字都不能缺少,缺少了哪一個字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有定義的意義。
現行的教學標準明確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增加數學語言的比重。而小學階段的數學語言主要代指文字語言。教師需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驅動,促使學生能夠養成嚴謹科學準確的學習態度,使之能夠正確認識數學語言的內涵,并嚴謹使用,深化美育。如在講解面積這一部分的內容時,針對不同物體的面積,教師需要促使學生掌握正確且規范的描述方式。如在還沒有計算準確數據的時候,描述一個物體的面積,需要用到大約;針對不同的物體、面積的單位,也要合理的選擇。如在講解分數的意義時,教師可著重帶領學生探討平均關鍵詞,通過這一方式逐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著名數學家哈旦也曾經說過,嚴謹是數學定理的最大的美,正如同看詩歌美的主要標準就是它是否雋永、是否整齊。
(五)應用數學符號語言體會美
符號也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數學領域共包括200多種不同的符號,而在小學階段學生會接觸到20種比較常見的符號,如基礎的運算符號、百分號等。通過總結分析可知,很多符號與字母數字之間也具有一定的聯系。在不同的組合形式下體現著不同的含義,而這也就是數學符號的語言。數學符號語言是數學知識傳遞的主要載體,既簡練又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是數學知識長期發展而來后的濃縮體現,具有一定的簡約之美。
例如,在小學階段,學生會接觸到圓的面積公式,在這一個簡單的小公式中,直接展現出了圓面積與半徑之間的關系,既簡潔又和諧。除此之外,在美育工作中,教師也可為學生介紹圓周率、勾股定理、黃金分割相關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專業知識的藝術美、和諧美。數學符號就如同但丁神曲中的詩句,就如同鋼琴協奏曲中的一個個音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帶領學生了解這些內容,體會這些內容,感受數學符號的美。
又如,在講解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引入一只螃蟹4條腿,兩只螃蟹幾條腿的小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可將學生計算出來的一些數據羅列在黑板上,并要求學生嘗試性地對比數學符號下所展現出的算式和諧美感。在講解加法運算律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如在所有的兩個加數相加交換位置的時候和是否會出現變化?并要求學生以實踐操作的方式進行驗證,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如甲加乙等于乙加甲、a+B=B+a,甚至學生可自發地應用一些圖形來表示,以此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符號的美與作用,同時也可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
(六)運用數學圖表語言領略美
圖表語言相較于其他幾種不同的語言來說,具有更高的直觀性、形象性,十分適用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并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圖形幾何教學內容占據著較大的比例。例如,學生所接觸的幾何圖形統計表統計圖均是數學圖表語言的種類之一,數學圖表語言的美滲透在數學教學內容的方方面面。在學習圖形與幾何時,學生會接觸到不同形式的圖案,如平移圖案、旋轉圖案、軸對稱圖案、中心對稱圖案。無論是哪一種圖案,均體現了一定的對稱美與規則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圖案的特點適當地帶領學生進行美的體驗,豐富學生的感受,提高教學質量。以“軸對稱”這一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分發一張卡紙,要求學生對折卡紙,然后剪出一個圖形,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創造美的樂趣,并嘗試性判斷自己所剪出的圖形中軸對稱的起始點在哪里。既能夠豐富學生對美的感受,也可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再如,在低年級階段學生會接觸到很多不同的圖形,如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圓形等。這些圖形也都屬于軸對稱圖形的行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裁剪圖形,并畫圖形的對稱軸,直觀感受數學圖形語言,潛移默化地滲透美育,深化學生的認識感知。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都相對偏低,在數學學習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所以教師需要對原有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加以適當的創新,以美育的方式呈現數學教學內容。并且,教師可以應用智能化技術,適當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巧妙應用數學文字、符號語言、圖表語言,深化學生的理解體會,真正地將兩者相互融合,深化學生的體驗感悟,提高學生的理解掌握能力,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虞藝芹.小學數學教學滲透美育的狀況與優化策略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20.
[2]何晶.小學數學美育課堂創設探討[J].江西教育,2019(15):79.
[3]鄭加春.小學數學美育滲透的有效對策探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8(12):89.
[4]劉天林.小學數學教學中美育滲透的有效途徑[J].吉林教育,2017(38):92.
作者簡介:
余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岳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