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鴻 天府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
引言:公共英語課程在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成果,這是因為公共英語課程能夠同時實現知識性教學、文化性教學、語言性教學,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還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由此可見,構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體系具有十分顯著的價值,高職院校需要提高對相應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
產教融合屬于新型的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理念,也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指的是充分結合教育教學工作與產業運營發展需求,以此來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進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按照所設專業開展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充分應用企事業單位的實踐實習優勢,以及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優勢,形成集教育教學、技術創新、產業發展于一體的現代化辦學模式[1]。
在產教融合理念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構建需要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基準,具體可以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聯系到一起,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公共英語和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發展能力。此外,很多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在參加工作之后便沒有進行社會實踐的機會,或者是機會較少,這便會導致教師缺少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而產教融合理念的應用,可以增加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這樣教師既能夠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又能夠不斷完善知識體系,提高了教學能力。
公共英語是高職院校面向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課程,主要目的是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基礎英語能力,如翻譯能力、讀寫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法運用能力等[2]。隨著高職教學體系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教師在公共英語課程中需要同時進行個性化教育和自主教育,構建完善的公共英語課程體系,例如,通過多媒體教室或多媒體設施來播放教材相關音頻及視頻,以此來提高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時代特征,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下,我國經濟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與各個國家的國際交流和經濟貿易頻率也在不斷提高,各行各業對英語水平的重視程度開始提高,各個工作崗位對英語水平的要求也開始增加,這促進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工作的發展。現階段,已經有很多工作崗位準入條件明確了對應聘者的英語水平要求,尤其是專業英語術語要求,例如,制造型企業的諸多工作崗位都對英語水平有基本要求,包括冷沖模設計員、數控車床操作工等。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積極構建公共英語課程體系,能夠采取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同時結合不同專業特點適當在公共英語課程中融入專業英語,以此來滿足社會發展對學生英語水平的需求,滿足各行各業工作崗位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
高職院校在構建公共英語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切實考慮到不同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需求,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這樣才能確保公共英語教學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真正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3]。此外,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構建實踐性還體現在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上,以此來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充分結合,提高公共英語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實用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及英語表達能力,充分體現高職教學的特色。
語言教學需要長期的過程,這是因為語言學習涉及到了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具有十分強烈的綜合性,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同樣如此,該課程的開設目的也是幫助學生滿足現代化職業對英語能力的需求,進而為社會培養綜合型人才。此外,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構建綜合性還體現在教學目標設立上,高職院校和教師不但需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及表達能力,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及思維模式,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中在辦學性質上存在一定差異,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因此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也需要適應這一基本性質,以此來滿足現代化高職教育教學要求[4]。此外,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構建適應性還體現在各個專業崗位需求上,高職院校及教師需要考慮到不同專業學生面向工作崗位的英語能力要求,來確保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同時還需要結合社會發展形勢和各行各業變化趨勢,來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
科學的教學方式是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為此,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參與公共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便會得到提高,其英語水平及學習能力自然也會得到提高,真正實現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具體如下。第一,教師需要應用課堂互動教學方式,在教學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及對話,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及應用能力;同時通過互動還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而提高課堂的感染力及教師的影響力,教師也能夠帶領學生進一步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第二,教師需要應用場景設置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在講解教材文章時,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每一位學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同時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5]。第三,教師需要應用職業情景設置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教材內容后,可以結合專業特點和就業崗位為學生設置職業情景,通過情景引導學生完成一系列實踐活動,如制作英文簡歷、進行英語演講、完成特定對話等,以此來幫助學生盡早適應工作環境,同時在模擬的職業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與企業崗位要求一致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教師需要確保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選擇符合職業發展及社會需求的公共英語課程內容,以此來確保教學課程的應用性,具體如下。第一,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融入職業知識,將公共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實際就業聯系到一起,潛移默化的讓學生了解英語水平與就業的關系,同時學習職業知識、職業道德等相關內容,以此來降低學生的就業壓力,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和融入社會。第二,教師需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差異及需求,結合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測試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群體,基于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要求,針對不同群體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體系,應用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此來做到針對性教學,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學有所需、學有所用,公共英語課程的應用性也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針對英語基礎水平較為良好的學生,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其思維能力,針對英語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需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基礎英語水平。第三,為了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教師需要提高英語知識點與生活的聯系程度,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增加交際性用語、日常應用頻率較高的單詞和詞組等。
在以往的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評價中,高職院校和教師往往將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水平作為重點指標,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及學習能力的評價及檢查,長期以往便會降低教師及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進而影響教學效果,這不符合產教融合教學理念,為此,高職院校需要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具體如下。第一,高職院校需要做到對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的綜合評價,例如,將課程評價分為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兩部分,在過程評價方面,可以將學生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完成程度、教師評價作為評價指標;在結果評價方面,可以將學生理論成績、實踐成績作為評價指標[6]。第二,高職院校需要在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評價融合就業內容,例如,將實訓成績、實習單位評價作為評價指標,這是因為在學生實訓和實習的過程中,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效果自然能夠得到充分體現。第三,高職院校需要不斷總結現有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問題并加以改善,這樣才能準確掌握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教學改革。
教師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了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效果,為此,高職院校方面需要不斷提高公共英語課程師資力量,教師也需要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具體如下。第一,高職院校需要對公共英語教師進行分層次的、多樣化的培訓,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第二,高職院校需要為公共英語教師提供教學研究平臺,例如,組織教學競賽、聘請教育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舉辦教師交流研討會議等,鼓勵教師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水平,為教師之間交流教學經驗及教學方式提供機會,同時還能夠傾聽和采納教師的教學改革建議,真正推動了公共英語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第三,公共英語教師需要認清產教融合理念對于構建公共英語課程體系的重要性,這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才能夠秉承先進教學理念,應用先進教學方式,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在產教融合理念下,高職院校需要積極開展與相關企業的合作,與企業進行合作辦學,以此來為學生進行公共英語課程實踐提供平臺,具體如下。第一,高職院校需要充分應用現階段相關政策,深化與企業的合作,聘請專家參與和指導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構建工作,以此來確保課程體系改革的專業性和針對性[7]。第二,高職院校需要在公共英語課程中增加企業實踐環節,組織學生到合作企業的一線崗位上參觀學習及頂崗實習,確保學生能夠真正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及能力的掌握程度。第三,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師也能夠參與到企業實踐中,進而更為精準的了解學生所學專業對口工作對英語水平及英語能力的要求,這有利于幫助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完善傳統的教學模式。
結束語:總之,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及綜合能力息息相關。為此,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專業素質和綜合發展能力需求,各個高職院校都有必要進行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基于產教融合理念,綜合現階段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現狀及學生就業需求,構建完善的、系統的公共英語課程體系,并且不斷進行改革和探索,這樣才能深化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