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姍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背景下,教學形式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翻轉課堂”理念的提出,給新時代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凇胺D課堂”的構建下,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形式逐漸轉變為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愈發凸顯,有效推進了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在專業實踐教學中融入“翻轉課堂”理念,能夠有效提升專業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人才的高效、高質培養。對此,本文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針對“翻轉課堂”理念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對策開展探討,希望可以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翻轉課堂”;實踐教學;應用
“翻轉課堂”對于信息技術的依賴性較強,其主要通過信息設備對學生的學習空間進行延展,完全打破了傳統課堂對于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將教學過程分為了線上和線下兩部分。學生可以通過線上進行自習,而線下的課堂則主要用來解決學生自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開展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主要處于引導地位,全程需要圍繞學生的自習成果及疑問展開教學,最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一、強調課前自習,著重微課設計
“翻轉課堂”理念下的實踐教學模式中,課前自習是十分關鍵的一項環節,通過線上自習,學生能夠了解本節課的關鍵知識點,對于學生后續的實踐學習具有奠基作用。在課前自習環節中,學生主要通過微課和教材進行學習,這就對教師的微課設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微課內容的合理設計,科學控制微課時間,將關鍵知識點的講解控制在4~6分鐘以內。比如,在酒店崗位職能服務的相關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微課內容時,首先,需要充分掌握教材中的內容和重難知識點,并通過網絡搜集酒店崗位職能服務相關的優質課外教學資源,比如行業企業崗位工作的實際場景、職能需要等,將信息時代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進一步充實教學內容,使專業教學更加貼合時代發展,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發展能夠滿足行業企業的要求。其次,錄制微課時,教師要將教材資源和課外教學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和系統化劃分,保障知識的系統性和聯系性;教師可以通過文本、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酒店崗位職能服務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更加直觀的展示,輔以生動的講解,便于學生理解其知識內容。此外,在剪輯微課時,教師要充分調動自身的信息素養,保障微課的最終呈現質量,除了保證音畫同步外,還要在保證知識點的充分講解和知識連貫性的基礎上對微課的時間進行合理控制,避免微課時間過長而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開展課堂答疑,凸顯學生主體
課堂答疑是“翻轉課堂”理念下的核心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必須要針對學生的自習情況開展教學,主要目的是通過引導,解決學生在自習中未能理解的問題,進一步鞏固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這對實踐教學的順利展開具有重要意義。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應該通過教學系統對學生的微課學習情況進行初步掌握,通過學生提交的自習作業分析學生在自習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并在課堂上針對這些問題展開針對性答疑,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身問題,通過引導探討,強化答疑效果。例如,在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中,很多學生在“酒店信息系統實際操作”內容的學習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如針對很多學生在進行退房、結賬等部分功能的操作中很容易出現失誤導致無法結算的情況,對此,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問題對可能導致操作失誤的原因進行收集,并在課堂上進一步深入講解和答疑解惑,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酒店信息系統,掌握自身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的實踐學習奠定技能知識基礎。
三、采取小組實踐,提升實踐能力
在“翻轉課堂”理念之下,教師也要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進一步優化,改變傳統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實踐教學模式,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形式,通過組建實踐小組調動全部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實踐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例如,在酒店崗位職能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為5-7人小組,由學生自由分配前廳接待、客房經理、銷售、主管、客房服務員等崗位,并展開模擬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通過配合完成整個的服務流程,并通過輪換崗位實現不同崗位的體驗,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體驗崗位、提升自身技能實踐能力的同時,其協作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實踐完成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崗位分享,將自身的體驗感受及實踐技巧分享出來,通過分享和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促進其職業能力的迭代完善。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傳統的教學形式對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枯燥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專業熱情,教學效果不佳。對此,專業教師應該積極融入“翻轉課堂”理念,通過“微課引導自主學習——課堂開展答疑解惑——小組展開實踐訓練”的流程,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花立明.基于“翻轉課堂”理論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微課設計研究[J].度假旅游,2019(01):82-83.
[2]陳敬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運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8(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