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波
摘要:閱讀作為中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關鍵,貫穿著學生語文學習的始終。老師通過帶領學生一起閱讀,能夠將文章的作者與學生、作品與現實之間鏈接起來,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思維、提高審美、豐富情感、強化寫作。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教會學生正確運用精讀與略讀的閱讀方法,以此來提高閱讀效率的同時保障閱讀的效果。本文主要以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為例,探究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方式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精讀略讀;策略研究
語文閱讀的教學內容最突出的就是精讀與略讀。部分老師在精讀上由于專業素養缺乏、在略讀上又因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對于精讀課文掌握不足、對略讀課文認識較淺,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老師只有重新認識到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的關聯性,明白精讀策略與略讀方法相結合會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語文能力產生怎樣的影響,才能讓閱讀教學走向新的高度。
一、引導精讀,明確目標
精讀課主要是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在精讀課文的過程中對文章的內容和情感進行感知,對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和積累。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開展正確的精讀活動,老師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依據課文的類型來設計相關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情感進行由淺入深的分析和理解。比如,在學習《背影》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前準備以下問題:(1)“背影”在文章中的各個環節起到了怎樣的作用?(2)文章可以分為幾個結構?隨著行文的深入,“我”對父親的情感產生了怎樣的變化?(3)“我”情感產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4)為什么父親已經說定“不送我”,最后又決定“送我”?然后老師可以在課前進行作者經歷和創作背景導入之后,引導學生從通讀課文開始,讓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的進行思考,隨著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從而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這樣的精讀策略能夠讓學生們的思維層層深入,讓學生通過問題的解決找到最終的答案的同時,能夠理清文章的行文結構和情感發展變化,在閱讀中學會正確的精讀方法。
二、指導略讀,優化課堂
對于略讀課文,老師需要給學生提供獨立的空間去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探索,在學生遇到問題或者研究方向出現偏離的時候,老師可以從旁指導,讓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繼續探索。在略讀課文的學習過程中,老師需要盡量減少自己在課堂上的參與感,讓學生能夠依托基本的教學目標和閱讀要求,在老師的監督下一步步完成課堂任務,在自主的過程中實現獨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比如,在學習《背影》單元的其他略讀課文,如《散文兩篇》《昆明的雨》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環節了解文章寫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在教學課堂上,老師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探究中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劃分,并對課后的問題和文章的情感進行梳理,從而最終完成略讀教學的目標。老師通過課前的預習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任務,通過小組的合作進行問題的探索。在整個過程中,老師的參與僅僅是對學生獨立探究的方向和進度進行指導和督促,對學生得出的答案進行點撥和糾正,從而讓略讀教學的課堂更加自主化、自由化。
三、以精促略,注重方法
學習遷移,是一篇課文的學習方法對同類課文學習方法所產生的影響。精讀課程往往是學生在細致的閱讀過程中,積累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經驗,從而靈活運用精讀課程中習得的方式來促進略讀課文的學習,將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進行有效遷移。比如,在學習《藤野先生》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中人物描寫的句子進行分析,通過句子的解讀總結出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同時對其他與藤野先生無關的內容進行把握,明確這些見聞和感受的描寫價值作用。然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篇文章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1)刻畫人物形象的方式角度有哪些?(2)次要人物和輔助情節的作用有哪些?針對這些學習的方法,老師可以在后續教學《列夫·托爾斯泰》的時候進行回顧:“我們之前學的人物形象刻畫有哪些方式呢?”通過回顧,喚起學生對閱讀方法的記憶,然后再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通過分工協作來對閱讀方法進行靈活的運用,讓學生能夠在略讀課程中的自主學習環節有所收獲。
四、以略促精,拓寬視野
閱讀的意義就在于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得以窺見世界的廣闊。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文章編排中,略讀課文是對精讀課文的有效補充,能夠讓學生通過略讀課文的學習來喚起精讀課文中的學習經驗,并對精讀課文中的知識進行有效拓展和深化,從而引導學生從課內閱讀逐漸走向課外閱讀,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理解課文來掌握更多的知識,拓展文化視野。比如,在學習略讀課文《安塞腰鼓》時,老師在總結生命的激蕩磅礴之后,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還閱讀過哪些與風土人情有關的故事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學生通過調動自己的閱讀記憶,能夠搜尋到平時閱讀的故事和人物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在故事的交流中進行素材的積累和知識的豐富,讓學生在深化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文化素養的拓展。
五、結語
在新時代的教育形勢下,語文老師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具備充分的創新精神,要保持批判性的精神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引導學生圍繞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與分析,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思維得到靈活鍛煉的情況下,敢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實現能力的提升和閱讀效果的強化,這不僅為閱讀教學目的的實現提供保證,也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許夢瑤.“思”為核心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J].學周刊,2021(9):147-148.
[2]李彩香.遷移方法,指向成長——探究統編版語文教材框架下的略讀課教學[J].江西教育,2021(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