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玥 張燕
摘 要:在藝術教育中創新應用AR技術,能夠促進藝術教育的持續發展。分析AR技術的發展,介紹AR技術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意義和應用原則,探索AR技術在藝術教育中的創新應用,包括突出教育趣味性、合理創建教學情境、進行故事演繹,對于藝術教育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AR技術;藝術教育;教學情境
近幾年,AR技術持續推廣和應用,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當中,如古跡復原、文化遺產保護、娛樂游戲、視頻通信和工業維修等。AR技術利用頭戴式顯示器、移動計算能力和跟蹤捕捉系統在真實世界環境內合理添加感官、聲音和圖像刺激,進一步模糊真實世界與計算機所生成的虛擬世界之間的界線,促進現實和虛擬之間的有效融合。
一、AR技術發展
AR技術即增強現實,屬于一種新興技術,可以幫助用戶于真實環境內“看”到和“接觸”到各種虛擬對象,同時面向目標對象實施各種操作。當前針對AR技術的定義十分多樣化。Millgram把AR技術定義為一種混合現實,是將計算機設備中形成的虛擬環境和客觀世界中現實環境全面融合連接到一起,構成統一整體。AR技術通過將現實環境和虛擬環境進行疊加處理,能夠進一步強化嗅覺、觸覺、聽覺以及視覺等方面的感官體驗。HRL實驗室的Ronald Azuma進一步將增強現實定義成虛擬融合、實時交互性、三維跟蹤定位。結合上述定義分析,AR技術并非是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分離開來,而是將其全面融合到一起,共同存儲于相同空間內,促使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的信息實現無縫銜接,使用戶能夠在一種比較自然的狀態下與對象進行三維互動。由此能夠看出,AR技術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有效銜接搭建了基礎橋梁,能夠幫助使用者在該融合環境內實施自由交互。
二、AR技術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意義和原則
(一)應用意義
AR技術的運用為藝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多樣的創作素材。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積累,我國形成了較為豐富的藝術資源。這些豐富的藝術資源為AR技術在藝術教育中的數字化開發設計提供了相應的優勢,為藝術創作提供了靈感來源。AR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虛實結合的特征,能夠利用傳感器,在真實環境內呈現出特定信息,而用戶可以通過手點擊,通過眼睛觀看,將三維物體以360°無死角的方式展現出來。同時用戶還可以聯系當下任務交互改變三維對象對應的外觀、形狀和大小。
AR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藝術教育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縮減人們日常生活與藝術創作之間的距離。借助各種先進科技能夠促進藝術教育順利朝著現代化方向轉型發展,而借助AR技術能夠將各種優秀藝術的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和歷史性等特征生動呈現出來,為藝術創作提供更多的活力,擴展其發展空間,同時也為傳統藝術的合理保護與傳承提供全新發展機遇。因此,在藝術教育中合理運用AR 技術是新時期合理開展藝術教育活動、弘揚我國優秀藝術的重要舉措。
(二)應用原則
在藝術教育中應用AR技術需要嚴格遵守以下基礎原則。
1.技術先進性原則
在藝術教育中應用AR技術的過程中堅持技術先進性原則,即在藝術教育和AR技術融合時應全面掌握各種現代化新興信息技術,了解相關技術的發展動態,比如虛擬場景繪制、交互技術、跟蹤注冊技術以及實時渲染技術、顯示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等,同時還需要注意保證技術的規范性。這樣才能夠順利打破空間和時間限制,使人們能夠深刻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2.美觀實用性原則
美觀實用性原則,即保證客觀現象和客觀實物所展現出來的美感。在藝術教育中合理應用AR技術堅持美觀實用性原則,就是要保證用戶的感官體驗、三維空間尺度設計和交互設計具備美觀性,且率先考慮用戶的情感特征。同時總結各種有效的美學經驗,可在藝術教育和AR技術融合中,給予受眾滿足其美學需求的體驗。在堅持美觀性的同時,還需要聯系實用性原則進行綜合考慮,促使AR技術實現科學化、舒適化、合理化發展。這就要求相關人員綜合考慮藝術教育和AR技術融合過程中的空間比例、空間尺寸以及空間關系,從而進一步強化文化詮釋性、數字化體驗以及展示功能等。
3.文化原則
融合AR技術以及藝術教育,重點在于文化。在藝術教育中應用AR技術,需要在保證藝術教育功能的基礎上,融合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等,引導觀者參與各種深層次文化體驗,促進體驗和文化的全面融合,進一步將藝術的思想文化內涵全面挖掘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
三、AR技術在藝術教育中的創新應用
(一)突出趣味性
藝術教育中融入AR技術需要進一步突出趣味性,即促進樂趣和美感的全面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突出趣味性,需要從多層面、多角度入手,從造型到功能,再到人機互動和文化層面,層層遞進,將趣味推進到新的層次,并且同時要考慮不同的受教育者的性別、年齡、文化背景、思想觀念、社會閱歷等因素。在藝術教育中應用AR技術,能夠賦予各種靜態藝術品更為鮮活的生命力。此外AR技術還可以進一步豐富教育形式,提升藝術學習過程的趣味性、交互性。借助AR技術將聲音、視頻、圖片轉化為數字信息進行有效疊加,創建一種以探究為基礎的藝術學習模式,可以擴展教學信息來源,優化學生互動學習體驗。
(二)合理創建情境
應用AR技術進行藝術教學需要合理創建教學情境,并且在滿足實用性原則的基礎上,把教學重點放到創造精神意境層面,實現以情達意的目標。在觀者與對象的交互環境、集成系統之中,創造出具有較強感染性的互動方式以及空間氛圍,通過合理創建情境激發觀者情感認同和精神愉悅。傳統模式下的展示方式主要包括聽覺和視覺感受,而借助AR技術,還可以把觸覺、味覺等全面聯系到一起,促使觀者順利融入相應的情境,獲得精神和物質層面的享受。例如現在常見于博物館中的場景復原,都盡量爭取能夠準確、真實模擬出原生環境,具有直觀性特征。在這一過程中合理應用AR技術,可以促進展品、整個空間環境和觀者之間進行順利交互,幫助觀者直接融入情境。而在展示某些工藝藝術時,借助該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觀賞聯想藝人創作背后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滿足學生精神層面的發展需求。
(三)故事演繹
在藝術教育中應用AR技術,還可以合理融入講故事的措施。具體實施起來,就是在教育活動中,進一步突出藝術文化內涵,深入挖掘藝術文化背后的歷史淵源和創作工藝以及生產工藝,了解設計者以及藝人的內心。此外,以AR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故事還需要具有良好的邏輯架構,同時聯系內容的重要性對故事情節發展進行合理安排,引導學生在觀賞過程中能夠按照從表到里、由淺入深的順序對故事進行合理解讀。一些與傳統藝術相聯系的文創產品,可能會存在文化內涵不足或者產品類型單一等問題。而借助AR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改善上述問題,賦予產品更多的文化內涵,同時將產品相關的傳統藝術的歷史背景、生產制作過程、制作工藝等呈現出來,給予受眾不一樣的體驗。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整個世界發生了巨大改變,而AR技術將會成為下一個發展風口。作為新型仿真工具和人機接口,AR技術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AR技術也是全面融合人工智能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最佳媒介,是促進整個世界創新發展的重要技術,將其應用在藝術教育中,毫無疑問將促進藝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涵,張紅玲.基于AR技術的中國山水藝術的跨文化傳播[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1):33-38.
[2]葉明勝,楊紹清.基于AR技術的戲曲科普教育應用設計:以黃梅戲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11):88-94.
[3]魏程華,淮永建.新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以水墨視效與新京劇在AR領域的工程實踐為例[J].藝術教育,2020(4):125-128.
[4]梁明月.新媒體藝術對當代藝術教育的影響及未來發展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9):10-12.
[5]周俊.新媒體藝術對當代藝術教育的影響及未來發展研究[J].戲劇之家,2021(6):166-167.
作者單位:
王昕玥,山東大學(威海)。
張燕,煙臺機械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