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賀萌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習起來并無捷徑可尋,需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厚積薄發(fā)方能有所成就。然而,英語學習雖無捷徑,卻有方法可依。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教師愈發(fā)注重對學生進行跨學科的教學。如今,除了運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在理科學科上已有的知識和優(yōu)勢,引用理科的邏輯思維,將英語解題理科化,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用理科思維輔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教學中的重難點,可以為高中生,尤其是理強文弱的學生拓寬提高英語水平的渠道。
關鍵詞:理科思維;英語教學;跨學科的遷移;有效教學
本文從語言和思維的關系、理科思維的特點、跨學科知識的遷移著手,分析理科思維在英語教學中得以運用的理論依據(jù)。列舉理科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例,旨在體現(xiàn)借用理科思維輔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一、理科思維在英語教學中得以應用的理論依據(jù)
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十分密切,思維的外在是語言,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是進行思維和傳遞信息的工具。理科思維是理性思維,是一種建立在證據(jù)和邏輯推理基礎上的思維方式,其中理科又往往涉及數(shù)據(jù)、公式、定理、圖標、實驗等。由此,理科思維和英語學習看似無關聯(lián),但是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我們認識、理解周圍環(huán)境是以頭腦中已具有的認知結構同化于新事物而實現(xiàn)的,學習遷移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在學習者頭腦里塑造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在教學工作中,廣大教師都充分意識到在本學科內(nèi)進行遷移教學的重要性,但遷移也可以發(fā)生在不同學科間,即實現(xiàn)跨學科的遷移。其中,理科思維方法的遷移特別適用于理解和掌握英語學習中的一些重難點。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jīng)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跨學科遷移過程中,因為理科思維的運用,理強文弱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得到共鳴,取己之長補己之短,有助于以理科興趣激發(fā)英語興趣,實現(xiàn)興趣的遷移,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二、借用理科思維輔助英語教學的實例體現(xiàn)
(一)利用集合法分析閱讀理解題選項
學生在閱讀理解的解題過程中得知干擾項是擾亂解題的一個障礙,這些干擾項有“無中生有,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問”。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時,知道全集,真子集,和空集的概念,此時,不妨把干擾項定義為集合{ X }中的:全集B,真子集 ,和空集? ”。這樣便于理科思維的學生接受和理解。正確選項是全集,以偏概全是真子集卻又不是全集,答非所問,無中生有和偷換概念為空集,不是正確答案。
(二)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提取正確語法題答案
學生們都知道二元一次方程ax+by=c,該方程中x,y為未知數(shù),a,b, c為常數(shù)。也就是說a,b,c是一定的,破解x和y的值,就可以使等式成立。如:if條件句的虛擬語氣用法,分成三個該類型的公式來記憶:1.過去 if had done, would have done。2.現(xiàn)在 if did/were, would do。3.將來 if should do/were to do/did(were), would do。遇到考查虛擬語氣的題目時,先找題干中的時間,對于相應的時間,找到對應的公式。三個公式中if 為常數(shù)a,would為常數(shù)b,橫線處為x,方框處為y。
(三)利用數(shù)軸,直觀分析,學習時態(tài)
這四組圖的時間平移為各種時態(tài)的構成提供了一定的啟示和幫助:由于現(xiàn)在時態(tài)的動作的基點時間是“現(xiàn)在”(Now),前后平移即可得出基本的六個時態(tài):
(四)利用代入法,整體分析法,隔離法完善句意
該方法在做題過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達到教學效果。
例1:Well have a picnic in the park this Sunday it rains or its very cold.
A. since B. if C. unless D. until
周末我們?nèi)ス珗@野餐,下雨或很冷。利用代入法:自從(因為,既然)/如果/除非、如果不/直到下雨或不冷,我們周末就去公園野餐。原則上,把省略的詞補上,代入句子中,句意順暢完整,即可得出答案。
例2: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soon.
(look forward to doing 盼望做某事)
I stood up and looked forward to see what was happening.
(look forward to do 向前看,為的是……)
整體分析法是把研究對象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的方法,以此避免對整體內(nèi)部進行繁瑣的分析,使問題解答更簡便、明了。隔離法則是把研究對象從整體中隔離出來進行研究,以便使句意明了。
三、借用理科思維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習方法的思考
新課改后的高中英語教學目標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運用理科邏輯思維來解決英語題目,實際上是為了更直觀、更清晰、更明了地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同時也引導并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不僅對學生學好英語有所幫助,也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了另一種方法。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在理科思維教學的指導下去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并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錢進.性別差異在英語中的體現(xiàn).甘肅社會科學,2004,(6)
[2]陳友玲.提高理科生英語學習成效的對策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年02期
[3]周秋伶.高中理科生的英語學習困惑和對策[J].學周刊,2012年19期
[4]肖慧,姜子云.學生跨學科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論壇,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