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姣
【摘? ?要】?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園集體活動中融入傳統節日教育,不但能夠傳承文化、開拓幼兒視野,而且能夠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提升,豐富幼兒的心靈體驗。因此,本文深入論述了將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活動相結合的策略,旨在提升幼兒教育質量。
【關鍵詞】? 傳統節日;傳統文化;集體活動
幼兒的言行能夠反映其思維水平,而活動正是培養其思維與語言能力的主要方式。在實際過程中,活動的單一性也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降低幼兒的參與性。因此,為了豐富幼兒的活動,教師需要融入傳統節日因素、擴展活動課程,促進幼兒成長。
一、立足幼兒興趣,融入傳統節日
活動是幼兒園的主要內容,同樣是發展幼兒思維與語言的核心途徑。傳統節日作為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既能彰顯文化內涵,還能豐富幼兒的活動內容。在幼兒教育活動中,融入傳統節日不僅可以傳承文化,還能熏陶幼兒的思想、豐富幼兒的精神內涵。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提高幼兒的重視程度,教師需要立足幼兒的興趣,觀察幼兒對活動的看法,從而不斷地優化幼兒活動。
以“中秋節”教育活動為例。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同互動,讓幼兒談談自己對中秋節的認知,鼓勵幼兒暢所欲言,說說人們如何慶祝中秋節、會吃些什么等。由于幼兒的知識相對較少,有可能陷入無話可說的情形。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和中秋節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詩詞,還可以準備中秋節的小故事,如《嫦娥奔月》等,從多個維度豐富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知。鑒于幼兒普遍喜歡故事,所以教師可以用故事引導幼兒理解中秋節的文化內涵,讓幼兒明白團圓是中秋節的寓意,更是一種美好的祝福。為了增添活動氛圍,教師還可以和幼兒互動,讓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月餅,在熱烈的氛圍中,教師可以取出提前準備好的食材,和幼兒一同制作月餅,還可以要求幼兒將成品帶回去給父母嘗嘗。由于傳統節日的融入,活動不僅有趣,而且有內涵,對幼兒的實踐能力也具有促進的作用。
案例中,教師并沒有直接講解傳統節日文化,而是將文化與節日相結合,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學習節日知識、感受文化內涵、體會節日魅力,在不知不覺間,幼兒的文化素養也得以豐富。
二、根據幼兒階段,滲透節日內涵
想要在幼兒的集體活動中融入傳統節日內涵,還需要結合不同階段下幼兒的認知心理、性格以及興趣等因素,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可以立足于傳統節日的精髓,對幼兒進行深入引導。通過對活動的層層細化,確保不同年齡的幼兒都能得到傳統文化的洗禮,感受到傳統節日深厚的教育內涵,從而切實提高幼兒集體活動的內涵與質量。
例如,清明節是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節日期間,既可以掃墓祭祖,表示對祖先的慎終追遠;同時也可以外出踏青,一覽春意盎然。在幼兒時期,小朋友對周遭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對神秘的大自然更是充滿著無限的向往。在清明節這天,教師就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幼兒一同去野外踏青,讓幼兒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中感受萬物復蘇、體會氣清景明;還可以邀請家長一同制作清明節獨有的美食,如青團子、清明馃、楊柳攤餅等,利用節日氣氛拉近親子距離;教師還可以擴展節日活動,如給烈士掃墓、給幼兒講述革命事跡,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與榮譽感,提高幼兒對生命價值的認知。
在融入傳統節日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幼兒學情,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認知基礎,對節日的解讀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教師需要立足幼兒的年齡開設節日活動,這樣才能確保每個幼兒有所收獲。
三、利用親子聚合,深化節日內涵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家庭常常是活動基礎,不論是除夕節、中秋節還是元宵節,都包含著家庭因素,傳遞著“團圓”“闔家歡樂”的吉祥祝福。因此,對于幼兒集體活動而言,教師同樣需要具有家校聯合意識,積極主動地聯系幼兒家長,讓家長陪同幼兒參與園內的傳統節日聚會,如此一來,傳統節日內涵才得以真正彰顯。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解讀也會更加深刻,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文化內涵。
例如,在冬至這天,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大型親子體驗活動,邀請全體幼兒一同參與。在活動中,幼兒可以聽媽媽講冬至的風俗傳說,讓富含孝道文化的因素引燃幼兒單純美好的心靈;幼兒還可以圍坐在教師身邊,聽教師講一講冬至的習俗故事,了解人們對冬至的期許——對團圓的渴望與向往。除此以外,為了豐富活動內容,教師還可以組織全體幼兒一同參與湯圓的制作,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制作自己喜歡的湯圓。通過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節日活動,既有助于幼兒深入理解冬至獨特的文化底蘊、豐富幼兒的文化素養,同時也增加了親子間的情感,拉近了師生的心靈距離。
總之,在幼兒集體活動中融入傳統節日文化是當前多元化教育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認同的必然舉措。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幼兒教師,應當具有創新性眼光,帶領幼兒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讓幼兒朝著健康、樂觀、積極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圓.探析幼兒園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