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媚
摘要: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想辦法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師幼的互動居于游戲活動的重要位置,貫穿于幼兒園一日活動,也是決定游戲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關鍵詞:幼兒;教師;互動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五章第二十五條中明確指出“幼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確定了游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我們如何促進師幼的良好互動呢?我認為可以從創設良好互動的物質環境、營造互動的寬松氛圍、注重互動的情感交流三方面來進行。
一、創設師幼良好互動的物質環境
幼兒年齡小,學習興趣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和事物的影響,游戲環境將會對師幼互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五章第三十條中就指出“幼兒園應當將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室內外環境,創設開放的、多樣的區域活動空間,激發幼兒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所以,為了促進幼兒與教師有良好的合作、交流、表達、表現等互動效果,有必要提供一定是物質環境支撐。我們可以先從創設游戲環境入手,如在區域游戲“我的一家”中,為了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有“家”的感覺,創設條件讓幼兒主動展示自己的生活經驗、語言詞匯、社交技巧等,我和孩子們把活動室特地變成一個大“家”,我們規劃了客廳(語言區)、廚房(娃娃家)、臥室(寢室)、書房(圖書角)、畫室(美術區)、花園(植物角)、工作室(益智區)七個區域。布置區域時,我和孩子交流如何擺放桌椅、柜子,如何進行桌面、墻面布置,什么區域可以選擇什么材料布置,材料可以怎樣使用等等,并且一起來動手創設。環境創設能夠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游戲中的進一步互動創造了物質基礎,同時也讓孩子感覺到班級就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每個人都是“小主人”,在參與中促進幼兒的多種能力發展。
二、營造師幼良好互動的寬松氛圍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五章第三十條中指出“幼兒園應當營造尊重、接納和關愛的氛圍,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師生關系”。確實,幼兒因為生活實踐經驗以及語言詞匯積累都還相對不足,在與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完整表達個人的真實意見和看法,許多孩子會出現膽怯心理,如果在一個高壓、嚴肅的環境下,孩子們不敢發言的情況就更甚,游戲參與積極性也低。在一些長期高控管理的幼兒園,孩子們和老師的互動非常少,基本上是教師問一句,孩子們答一句或者默不作聲,很少或者能夠主動與教師互動交流,教師只是管理著幼兒,達不到了解和支持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效果,情況堪憂。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游戲活動中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明確自身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角色定位,避免對幼兒的簡單高控管理,讓幼兒感覺他們在游戲中是有自由發言、選擇等權利的,和老師是平等的“伙伴”關系。寬松的游戲氛圍也可以讓教師通過聽取、觀察幼兒的表情、肢體、語言表現,了解到幼兒的思維動態,及時調整游戲進程,加強互動,給予幼兒發展更多的幫助。例如,在建構游戲《建大橋》中,游戲開始,我先讓幼兒自由發言自己見過的橋,再說說自己想搭怎樣的橋、想用什么樣的材料、想和誰一起合作,這個過程對于激發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表達非常重要,也給了孩子們一個寬松的游戲氛圍,他明白他是有許多“權利”的,不需要按照教師的“命令”去做。在游戲進行中,我依然只是一個觀察者、一個支持者,通過與孩子互動交談、用眼神、用微笑去鼓勵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搭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橋。寬松的游戲氛圍可以避免教師對幼兒簡單的束縛以及高壓控制,保證幼兒在一個和諧發展的氛圍之中實現個人經驗和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師幼良好互動的情感交流
幼兒對老師通常都比較依賴,并會觀察老師的行為舉止來對自己進行思維和行為調整,還會無意識的模仿老師。如果教師能夠注重游戲中師幼互動的情感交流,給予幼兒足夠的關注和回應,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態度、參與情況以及學習效果。從目前來看,部分幼兒老師往往重視游戲開展流程是否順利、幼兒最后的學習成果是否呈現,忽視了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大部分幼兒得到的回應較少,嚴重影響了幼兒主觀能動性的調動以及發揮,滿足不了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我在開展游戲中,會注重給予幼兒更多的情感回應與交流。為了保證師幼互動的需要,我還會考慮游戲人數的安排,一般室內游戲以8—10人、戶外游戲以15—20人為宜,全班輪流開展。如,在開展“恐龍爭霸賽”這個表演游戲時,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恐龍圖片、頭飾、頭套以及簡單的輔助道具,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自由表演。這時候,孩子們的表現能力也就顯現出來了,兵兵、麗麗、小軍這三個“能說會道”的就馬上融入了表演中,小萍、明明、英子這三個孩子也在討論選擇自己要做什么樣的恐龍,只有晴晴、小強兩個孩子只是旁觀同伴,眼神里還帶著一絲怯意,不敢參與。我首先鼓勵能力強的三個孩子說出自己恐龍的名字、用短句說出恐龍特點,用動作、表情來表現恐龍的故事,對他們能力給予肯定的同時也給了其他孩子一個良好的示范;對于能力中等的三個孩子,我和他們加深交談頻率,引導他們準確的說出自己恐龍的名字、特點等,幫助他們盡快可以上臺表演;對于能力稍弱的兩個孩子,我用微笑和眼神鼓勵他們,做他們的“同伴”,和他們一起扮演恐龍,我扮演恐龍媽媽,他們做我的恐龍寶寶,我們一起上臺表演,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和逐漸大聲起來的表演中,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快樂和滿足。老師要關注互動情感元素的有效融入非常重要,能夠分析各個階段幼兒的參與情況,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負面影響,也減輕幼兒的學習壓力以及心理負擔,保障了游戲活動效果和質量。
結語:每個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都離不開成人的支持和幫助,作為老師更要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積極踐行科學育兒,針對不同層次幼兒的個性化發展要求來進行積極的師幼互動,給予幼兒更多支持和幫助,促進師幼良好互動,支持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