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初中生來講,學好初中地理十分重要,在初中階段夯實基礎,可以對地理這門學科知識的大概內容有所了解,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就能夠有針對性地學習。學生在復習初中地理知識時,必須有一定的復習計劃,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制定高效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復習,文章針對以上內容展開簡略探究。
關鍵詞:初中地理;復習迎考;教學策略
一、 引言
雖然新課改已經在我國實行多年,但是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是教師的教學觀念上仍然沒有進行徹底的轉變,仍然以提高學生的學科分數為主要目的進行教學活動。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導致初中地理教學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但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地理教師必須要做出教學上的改變。
二、 初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不管教師還是學生,都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影響升學率的主科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地理學科的教學。久而久之,初中地理成為一種邊緣學科。而在新課改實施后,很多專業的地理老師都被調到高中進行教學,而初中地理只能讓非專業教師來負責。但是這些教師的專業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將教學活動停留在較為淺顯的概念和知識層面上,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方法指導教學。這種情況不僅不能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同時也抑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很多初中地理教學條件較差,很多輔助教學設備都十分稀缺和破舊,甚至有的學校連一張完整的教學掛圖都沒有。如今教師們都使用信息技術,但是能做到靈活地運用這些技術的老師絕不占多數,大部分的地理教師都不能制作出精良的課件。在應用多媒體設備時,教師們仍然只是利用其展示簡單的圖片或文字模擬實驗和動畫,導致教師們無法開展高效的地理教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教育者通常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活動時,往往使用刻板且單一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一般表現為讓學生通過反復記憶的方式學習地理知識。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在長期接受單一的教學活動時,容易產生疲倦心理,有礙于其提高學習效率。
雖然很多地理教師都有積極調研的想法,但是現實情況卻是,教師往往并沒有親身參與調研的經歷,發表過的相關論文數量也十分有限。很多教師甚至很少閱讀相關雜志和期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地理教學水平始終停留在原地,不能進行更多的教學創新,在引導學生進行復習迎考的過程中,無法成為一個良好的向導。并且在學生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限,不能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不利于初中生提高復習效率。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進行更多的調研活動,從而為提高初中生的復習效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三、 提高學生復習初中地理知識效率的策略
初中地理屬于基礎教學,學生學好初中地理知識能為高中地理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教師要重視地理復習,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真正地做到順應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其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有效地主導課堂走向,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帶著更多的學習熱情復習地理知識。教師要做好一個課堂引導者,幫助學生把控大致的課堂方向,讓每個人都能夠在復習過程中增加地理知識儲備。
(一)采用個性化復習模式
新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能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要讓自己的教學方式有所改變,提高對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重視。這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能增加更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或者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具體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掌握知識和復習知識,從而將課堂的主動權轉移到學生身上。
例如,在復習部編版初中地理中“陸地和海洋”相關內容時,本部分知識的復習目標是讓學生能了解全球海陸分布的概況,能準確記住海陸面積比例,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際分界線進行精準記憶。理解大陸、大洲、半島、島嶼及大洋、海、海峽等概念;能通過舉例說明海陸的變化,對其產生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能對“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有基本理解,并能對照與“世界地形圖”“六大板塊示意圖”“世界大山及其地震分布圖”對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世界聞名山系,以及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有所了解。而由于本課的知識點較多,為了避免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產生枯燥情緒,教師可以為學生分組,讓學生之間配合完成對知識重點的復習,即讓3個人組成一個小組,讓一個同學提出和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如提問“地球上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哪兩個?”由其他兩名同學進行搶答: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這種復習方式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帶著愉悅的心情學習知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能對自己的記憶弱項有更加具體的了解,從而進行有針對性地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二)創建和諧的課堂環境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期,其思維十分活躍,更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影響,而在其進行復習活動時,一旦注意力被外界環境所影響,很容易出現溜號、走神等情況,從而對其學習效率的提升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能夠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學生一旦被課堂環境所感染,就能夠充分地投入自己注意力,從而讓自己的思維與教師同步,進而展開高效的學習。
例如,在復習部編人教版初中地理《多變的天氣》一課時,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對“天氣”這個術語有所了解,同時能夠正確地識別天氣符號,能夠在閱讀天氣預報的過程中看懂衛星云圖等。而為了學生能夠在復習本課知識的過程中帶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在領導同學們進行復習的時候,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相應的圖片,如展示極端天氣的圖片,以此來刺激學生的視覺,讓他們能夠充分投入對本課的復習活動中。而一旦學生的課堂興趣被有效激發,就能夠帶著更加積極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中。而此時,教師就能夠通過多媒體設備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秩序,讓每個人都能夠以復習地理知識為目的展開學習。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在相關圖片的刺激下回憶起相關知識點,并能夠系統性地整理出本課的知識重點。如老師通過多媒體展示衛星云圖,學生通過觀看這些圖片,能結合自己所學的相關知識,對其做出專業解釋,即白色表示云雨區,藍色表示海洋,從而回憶起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相關知識。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反饋進行有效總結,幫助學生加固對本課知識點的記憶。
(三)開展多元化復習活動
要讓學生保持一定的學習熱情,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方式,不能單純地依靠理論灌輸或展示相關圖片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要有意識地開展多元化復習活動。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其心理波動和情感波動較大,很容易出現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結合學生當前的實際狀態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案,讓每個初中生的個性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例如,在復習部編人教版初中地理中《世界的氣候》一課時,教師要首先整理出本課的復習重點,而本課的重點知識包括氣溫和氣候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等。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復習熱情,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組,每個小組的人數保持在6人以內,讓同學之間結合本課知識重點互相提問,如一個同學提問: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分別是什么?另一名同學結合自己對本課知識的了解,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天氣指的是一個短時期的具體狀態,即某個地方在某段時間內距離地表面最近的大氣層的狀態;而氣候指的是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接著,提問的同學針對這個知識點繼續發問:天氣和氣候有哪些區別和聯系?另一名同學針對這個問題再給出相應的反饋。接著打亂同學們的暫時的搭配狀態,通過變換搭檔的方式活躍課堂氛圍,讓每個同學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復習活動,從而掌握本課的知識要點。
(四)與現實生活產生聯系
地理知識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密切,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能夠將這個觀念傳達給學生,并且在教學中結合實際的知識內容展開分析,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而當學生感受到這種聯系時,就會對地理知識產生更多的學習熱情,尤其是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時,能進一步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因此,教師在設計復習方案時,也應該對此有所側重。
例如,在復習部編人教版初中地理中《水資源》一課時,本課的大部分內容都較為簡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本課的復習內容中,主要包括以下兩點,即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而在復習本課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產生一定的課堂互動,既能讓初中生保持課堂專注力,又能使其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時,對自己所學過的內容有針對性的回顧。可以先播放報道水資源緊缺的新聞視頻,并進行如下提問:這些地區的人們都面臨在和吃水和用水方面的問題,我們國家雖然沒有水資源緊缺的問題,但地球上的水資源是有限的,結合所學習的相關知識,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國的水資源時空分布狀態是怎樣的?對這個問題,學生可以給出以下回應:我國的水資源的時間分配不均方面表現在夏秋多,冬春少且年份變化大等特點。而在空間分配不均方面,表現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特點。學生回答完,教師繼續提問:為了更好地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感悟,給出以下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節約用水,如可以用淘米水澆花等,對水資源進行二次利用。通過這種方式,既實現了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又能夠讓學生充分掌握本課知識,而且能夠將其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產生聯系,做到真正地內化地理知識。
四、 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讓初中學生增加地理知識儲備,從而更好地為高中學習打基礎,教師首先要積極地審視自己的教學模式,要能夠讓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將課堂的主導權還給學生。而在地理教學中,還要努力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讓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產生聯系,同時也鼓勵學生關注時事熱點,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才能高效地掌握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秦玉強.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3):78-79.
[2]余愛惠.從中考看地理復習教學落腳點——學生的“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3):19-21.
[3]朱麗明.淺析初中地理復習中主題情境案例的設計策略——以“區域自然要素關系”為例[J].地理教學,2019(16):62-64.
[4]陳艷萍.淺談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策略[J].科技視界,2019(26):241.
[5]葉愛麗.微課在地理復習階段中的輔助價值[J].西部素質教育,2019,2(16):100-101.
[6]于慧.新課程理念下指導地理中考復習的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9(14):121-122.
[7]沈強.論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提高思維導圖的應用[J].才智,2020(8):153.
作者簡介:
吳雪玲,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師范附屬學校。